打造海洋科技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在青成立

2020-12-11 湘湘帶你看社會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今天上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青島膠州上合示範區中央廣場舉行。總投資567億元的2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56億元的6個項目籤約落地,作為重點項目之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舉行了籤約儀式。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籤約成立。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內景。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定位於新型研發機構,佔地面積約200畝,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依託國家海洋監測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聯盟理事長單位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牽頭,聯合上合示範區管委會共建。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內景。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外景。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按照「四梁八柱」的總體布局,建設「一中心兩院一園區」,實行以國際合作為主導、以資本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的「國合+科研+教育+產業」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海洋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為目標,面向上海合作組織及「一帶一路」國家,構建海洋國際合作、科、教、產全鏈條深度融合的開放式、集聚化生態圈,形成發達的海洋科技全球創新網絡和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成為國際合作的新標杆、海洋科技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海洋科技人才培養的新搖籃、共性關鍵技術的策源地、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器和智慧海洋產業發展的先行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來源:青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成立,「青島造」海洋監測儀器邁向...
    建「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推進海洋監測儀器研發,成立產業化公司推動「原創」核心技術成果落地轉化「青島造」
  • 一流人才集聚 西海岸新區建設國際海洋人才港
    據悉,新區圍繞引進、培育和扶持人才的關鍵政策點,出臺《關於打造「國際海洋人才港」的實施意見》及13個配套細則,並設立1億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關鍵詞:催化劑  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  承載引才育才   青島光谷軟體園內,總面積5000平方米的「國際海洋人才港」是集「高層次人才綜合服務中心、海洋科技創新創業中心、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千人計劃青島創業基地」四位於一體的綜合體,通過搭建人才引進、培育、服務平臺,為來區創新創業的高端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 寧波大學梅山校區打造海洋高層次人才基地
    去年8月完成搬遷的寧波大學梅山校區,距離梅山的網紅景點萬人沙灘不遠,由北侖區人民政府、寧波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管委會、寧波大學合作共建。寧大梅山校區總用地約530畝,總建築面積約22.8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各類實驗樓、體育館、教師學生宿合樓、食堂等34個單體建築,項目總投資134551萬元。    「新校區環境好了,科研和教學條件都比以前明顯提升。」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海洋工程學院成立
    海洋工程學院的成立得到了哈工大的大力支持,哈工大校長周玉院士專門發來寄語,對學院發展提出了要求,希望海洋工程學院心系海洋強國夢,著眼一流學科建設,秉承哈工大傳統,大膽改革創新,建一流高水平特色學院,為國家海洋工程事業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為海洋強國戰略的實現作出更大貢獻。海洋工程學院的成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注和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沈世釗教授專門錄製了賀詞。
  • 推動海洋科技協同創新 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以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以大科學裝置為支撐,以功能實驗室、聯合實驗室、開放工作室、海外研究中心等創新單元為依託,匯聚全球海洋優勢力量,開展前沿引領性、戰略性、基礎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力爭打造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
  • 浙江舟山普陀區以海洋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發展 增強創新鏈 補齊...
    近年來,普陀區成立了海洋生物肽產業中心、海洋生物肽產品研發中心,幫助舟山市常青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榮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豐宇海洋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海洋肽產品產業化生產,打造了多個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藥品等規模化精深加工群體,讓「一條魚」串起了一條完整的海洋生物產業鏈。
  • 推動海洋科技協同創新
    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以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以大科學裝置為支撐,以功能實驗室、聯合實驗室、開放工作室、海外研究中心等創新單元為依託,匯聚全球海洋優勢力量,開展前沿引領性、戰略性、基礎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力爭打造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海洋工程學院成立
    (2)周玉校長發來寄語海洋工程學院的成立得到了哈工大的大力支持,哈工大校長周玉院士專門發來寄語,對學院發展提出了要求,希望海洋工程學院心系海洋強國夢,著眼一流學科建設,秉承哈工大傳統,大膽改革創新,建一流高水平特色學院,為國家海洋工程事業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為海洋強國戰略的實現作出更大貢獻
  • 打造海洋科研的「國之重器」
    在「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目標下,2013年12月,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獲科技部正式批准,2015年6月正式運行。「運行兩年來,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計民生重大關切,以五大戰略任務和八大產業方向為核心,依託青島、聯動全國、面向世界,建設一流的綜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說。
  • 南沙打造高層次人才首選地
    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海交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其間,南沙區舉辦「連結全球 智匯南沙」專場推介會,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小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1559個優質崗位虛位以待。  「我們這次推介的崗位主要涉及人工智慧、海洋科學等科技研發領域,更多面向海外高科技人才,也希望藉此為南沙打造科技強區吸納更多科技領軍人才。」
  • 山東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揭牌成立
    儀式上,姚慶國宣讀了關於成立山東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決定。 羅公利在致辭中表示,學校近年來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辦學主體遷至青島後致力於「深耕海洋,築夢蔚藍」,先後設立海洋工程研究院,開辦涉海專業方向,在全國率先開設海洋測繪專業,在海洋科研多個領域開展了有益探索。
  • 山東海洋科技走出國門 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成立
    2016學術年會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發組織在青島籤署了「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協議書」,將攜手構建全球分布式協同創新平臺,聚集全球資源,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將設立在澳大利亞海洋科技中心霍巴特,擁有澳大利亞40%的海洋學家和60%的南極研究人員。未來,研究中心將會有30多家澳大利亞的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 市海洋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政學研深度融合 推進「海洋強市...
    為推動我市海洋經濟加快發展,深化政學研合作,昨日(8月18日),江門市海洋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在五邑大學揭牌成立。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市領導利為民,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校長張運華等出席揭牌儀式。
  • 打造高層次人才引進基地!第二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在穗舉行
    第二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央廣網廣州12月19日消息(記者陳越)12月19日,第二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國內外50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勞幟紅、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李定強、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一級調研員程志鵬、加拿大工程院Said Easa院士分别致辭講話。
  • 【微頭條】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6月開園運行,構建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
    中科院院士陳宜瑜、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工程院院士唐啟升、工程院院士袁業立、中科院院士胡敦欣等五位特邀理事獲頒聘書。 據了解,青島市作為副理事長單位,下一步將秉承「開放辦室、廣納資源、流動共享、協同創新」的理念,加大力度支持實驗室建設。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海洋局將高度關注並大力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啟事
    一、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於2008年,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學院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擁有濃厚的人文氛圍和自由的學術環境。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近5億元,發表學術論文1300餘篇;學院擁有10多個國家及省部級實驗室或創新平臺,同時依託中山大學國家超算中心(天河二號)、6000噸級科考船、深潛器、大型海洋試驗裝置、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及60000多平方米的學院大樓等平臺和大型基礎設施,為青年教師提供優質的科研和教學條件。
  • 海洋科學國際舞臺的建設者——中科院海洋所科技報國70年系列報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自成立以來始終將目光投向世界,一直致力於國際合作力度和層次的提升。從跟跑者到引領者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海洋科技也不例外。為了博採眾長,迎頭趕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洋所就率先派出科技人員到國外學習和工作,開展中蘇渤海、黃海、海南島的海洋生物調查和中越北部灣海洋綜合調查以及中德海洋合作研究等。
  •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被確認為深圳市屬科研院所
    近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發通知,經核查,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作為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科研事業單位,被確認為深圳市屬科研院所。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第五
    新增加的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專題,體現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更加注重海洋科技服務藍色經濟發展,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探索海洋科技成果的高質量產出和供給側改革,打造海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工作新業態。&nbsp&nbsp&nbsp&nbsp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做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近期工作進展報告。
  • 【中國新聞網】澳門大學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成立海洋環境與工程...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通過此次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雙方將利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促進在海洋環境與工程中的近海環境生態、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等領域科研的協同發展,強化科研人才的聯合培養與交流合作,同時開展國際交流,強化與葡萄牙在海洋領域的合作。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稱,這次是高校與科研機構的一次戰略性強強合作,優勢互補,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