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議題:總書記為什麼多次談及文化「軟實力」

2020-12-25 人民論壇網

核心提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就國家文化軟實力闡發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關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思想是一個重要方面的內容。

人民論壇網評論員對此也進行了自己的解讀,一起來聽聽。

文化是一種力量

李兆春:如果說政治、經濟、軍事是一個國家硬實力的表現,那麼文化就是一國軟實力的表現。硬實力是一種直觀的、顯而易見的國力表現,軟實力則是一種內在的、深層次的國力代表。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沒有信仰支撐的人不是一個健全的人,同樣,沒有精神支撐的國家也不是一個有前途、有希望的國家。當前,中國正面臨多種觀念、思潮的衝擊,在一些錯誤觀念的影 響下,有些黨員幹部過分看重金錢權力,就容易導致思想腐化,出現權力尋租;有些黨員幹部過分追求名利,就容易出現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而忽略了群眾的利 益;有些黨員幹部立場不堅定,不講原則、不敢擔當,容易跟風使舵、左右逢源……在這種情況下,從推出國內首套「全國領導幹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好好講講」黨的歷史,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這其實都是對當前重物質輕文化、重政績輕傳承的一種有力回擊。

文化的力量在於鞏固信仰。心中有信仰,行事有方向。一個人之所以出現「口袋滿滿、腦袋空空」,就在於沒有信仰的支撐。而信仰的培植、鞏固直到紮根,還需要文 化的力量。只有把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教育中,貫穿到精神文明建設中,體現到黨的建設中,才能堅定黨員幹部的社會主義崇高理想和 信念,增強黨員幹部的三個自信,強化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才能使黨員幹部始終做到為國、為黨、為民,自覺拒腐防變、永葆本色。

文化的力量在於凝聚共識。社會要發展,國家要進步,就離不開社會共識的存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完全一致的意見或許沒有,但「最大公約數」卻肯定存在。這時 候,文化的引領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從時代的發展出發,銘記過去,讓歷史和傳統為今人提供鏡鑑;從社會的需要出發,培樹典型,讓榜樣煥發生命力;從群眾 的期待出發,共創「中國夢」,讓民心匯聚成一股潮流。只有找準了時代的脈搏,把握了文化的方向,才能使黨員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

在前進的浪潮中,需要文化為魂,也需要文化的力量去指引方向、匯聚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兩條腿」齊力發、大步走,推動「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提高文化「軟實力」需要狠下「硬功夫」

萃嵐  景珂: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有關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有關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有關黨的生死存亡、有關國家的長治久安。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周而上,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一代之學,皆一代王者開之也。」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賴以自強自立的精神支柱,又是其物質發展的強大動力。早在3000多年前,《周易》就有了「以文化人」的理念。一部中華民族發展史都在說明,先進文化是社會前進的主心骨、精氣神、發動機。有先進的思想文化,才有社會的大變革、大發展。從中國近代史來看,「戊戌變法」宣傳了啟蒙思想;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準備了條件:「五.四」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把馬克思主義引入了中國,成為而後我國大變革的思想基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造就了一個獨立自主、欣欣向榮的新中國;鄧小平理論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顯而易見,古往今來,先進的思想文化,都是社會變革與發展的先導。

一代偉人毛澤東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全國只有53名黨員,但他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將越來越多的先進分子匯集在黨的旗幟下,終於「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將革命進行到底》等光輝著作,用先進的思想文化凝聚人心,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回顧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從無到有、由弱到強,能夠最終以「小米加步槍」打敗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終成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創建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靠的就是先進的思想文化,靠的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個主心骨。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可以說,「知識」乃「文化」的代名詞。在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只有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才能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國與國之間,更深刻的較量是思想和意志的較量,它的影響潛移默化、無所不在。在世界的競爭中,思想文化優勢是更內在、更持久、也更難替代和模仿的競爭優勢。沒有正確的思想、先進的文化,社會就會失掉主心骨,就會「丟魂落魄」,國家和民族就會失去未來。人們習慣稱文化為「軟實力」。其實,文化的「軟實力」是發展的「硬功夫」,「軟實力」硬起來,中國的發展環境就會更好,發展就會更健康,更有後勁,也更可持續。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思文化」。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 諧的黏合劑,總是與經濟、政治交融在一起,並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巨大的能動作用。它作為無形的精神要素,總是鐫刻於人們的腦海裡,銘記在人們的心靈中,蟄伏在人類的集體記憶深處,改變著人的行為、群體的行為、國家的行為乃至人類的歷史。

提高文化軟實力如此重要,具體來說,我們應當如何作好這篇大文章?這就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因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 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總之,提高「軟實力」需要狠下「硬功夫」。我們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文化建設,做到黨政領導有硬責任,科學規劃有硬約束,政策扶持有硬投入,法制保障有硬手段,隊伍建設有硬舉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那樣,社會主義文化就會出現大發展、大繁榮。

提升文化軟實力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水洪波:我們常說文化之所以被稱為軟實力是與經濟軍事等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硬實力相對而言。如果說硬實力是讓人口服,那麼軟實力就是讓人既心服又口服。在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提高國家軟實力,歸根到底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硬實力。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但我們與文化軟實力強國的差距還很大。

文化作為國家的軟實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豐富了本民族的文化寶庫,也為人類文化增添了色彩;不僅為本民族所享用,也為其他民族所分享。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進行現代性轉化,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是為我國的發展增添新引擎。  

今日中國在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它需要完善體制機制來構築的平臺,需要有效的傳播能力來支撐。 首先,要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當代中國人民的主心骨,凝聚起13億人民的強大力量。其次,掌握話語權、贏得主動權,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後,培育人才,為增強軟實力提供有力保障。我們已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未來的徵程中,文化軟實力工作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相關焦點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原標題: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展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展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2018年12月31日 19:45 來源:《求是》2018/22  作者:張西明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
  • 習近平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就國家文化軟實力闡發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
  • 國家文化軟實力:從概念到實踐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軟實力概念進入了中央文件,但前面加上了「文化」二字,頗具中國特色。約瑟夫·奈所界定的三個方面,在我們看來,文化實際上是居於領導的地位,文化因素是滲透到軟實力各個環節當中的。
  • 舒剛:綜合國力與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深刻指明了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對於我們全面認識國家綜合實力的內涵,將文化軟實力建設納入國家綜合國力建設總體布局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深刻內涵?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有怎樣重要的意義?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關聯?中國文化自信源於哪裡?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著力,去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 評論:文化軟實力要做實要給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以下簡稱「12·30講話」),指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從四個方面「著力」,即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在這次講話中,總書記還特別強調了中國夢的宣傳和闡釋,強調了注重塑造我國國家形象等事關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問題。
  • 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給我們指出了2035年的文化發展目標——建成文化強國,這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重要步驟。   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臺階和砝碼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又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民族國家之間區分的象徵與符號,是每一個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文化在直接的意義上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 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硬」起來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 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 約瑟夫·奈: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我後來就把這個能力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軟實力』。」這一年,約瑟夫•奈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軟實力》的文章。文章認為,一國的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軟實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價值觀吸引力及塑造國際規則和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若干重要關係
    面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態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新特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全局意義和發展路徑。
  • 文化軟實力直接關係道路命運
    無論是面向世界的自信展示還是接納包容,文化軟實力用無遠弗屆的影響輻射,顯示著它在今日中國愈發突出的存在感。 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有關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非常明確地闡釋文化的價值與力量,異常堅定地推動文化的創新與進步,直白曉暢地表達對於文化的信心與信仰。
  • 軟實力的文化分析:文化國力與軟實力
    :文化國力與軟實力2004年08月11日15:26:11 網際網路周刊   工業化時代的認同,主要是意識形態層面上的。  在這一背景之下,文化力,或文化國力,日益成為軟實力的主要表現舞臺之一。  文化力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文化國力論》,文化力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所產生和蘊涵的、推動經濟文化緊密結合和協調發展的、以人為主體、通過人的活動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力與物質力的綜合結合力。  用什麼來衡量文化力的高低呢?
  • 軟實力的中國文化內涵
    □範勇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教授創立了軟實力概念,並積20多年之功搭建起一系列基於軟實力的理論。有趣的是,奈教授本意是要解決美國外交政策面臨的問題,他的概念卻在中國激起了更大的興趣。國人發揮特有的議題泛化能力,將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都歸入軟實力,儼然以更「軟」的方式淹沒了軟實力。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3月8日人民日報)   鄔書林委員的話精準的告訴我們什麼是文化軟實力,就是要弘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站在我們自己的智慧土壤上直面現實問題。一方面,這是我們的中國智慧,中國自信,中國精神;一方面,這是我們的正確認識,正確道路,精彩魅力。   總書記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睿智,同時緊緊聯繫當下改革開放的實際提出要求。
  • 中國有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傳統
    籍談的家族在晉國是世代掌管典籍的官員,而籍談的回答是,因為晉國從來沒有接受過天子的賞賜,所以沒有禮品貢獻。周景王於是給籍談講了一段歷史,從晉國的建立開始,天子是如何不斷賞賜的。籍談無言以對。周景王於是說:籍家真的是沒有後人了,掌管典籍的家族竟然數典忘祖。數典忘祖是成語,那些連自身歷史都不知道的人,如同忘記祖先。歷史承載的不僅僅是陳年舊事,更重要的是文化傳統。
  • 於軍:軟實力與大國崛起
    我認為當今世界各主要的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著落在軟實力的競爭上,在貫徹總書記國際兩個大局戰略思想的前提之下,提出來內外統籌、內外兼修,軟實力的建設,提的目標很高。我下面先把這些年來圍繞著軟實力的建設和形成的一些思路提出來跟大家交流。
  • 河南中醫藥大學校黨委會第一議題深入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
    河南中醫藥大學校黨委會第一議題深入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2020-10-24 2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