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文化軟實力要做實要給力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評論:文化軟實力要做實要給力

戲曲人物(油畫) 王佔欣

  原標題:文化軟實力要做實要給力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以下簡稱「12·30講話」),指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從四個方面「著力」,即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在這次講話中,總書記還特別強調了中國夢的宣傳和闡釋,強調了注重塑造我國國家形象等事關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問題。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以下簡稱「8·19講話」),可以看到總書記為精神文化進一步發展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我理解,為了增強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的文化建設一要做實二要給力。

  做實文化軟實力,首先是要「夯實根基」,即夯實道德根基。總書記還在「8·19講話」中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裡強調的是文化建設要夯實思想根基。作為思想根基的「共同思想基礎」,總書記要求的是「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之下,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可以看到,「共同思想基礎」的內核仍然在於「思想道德根基」,這也是我們文化軟實力的內核。做實文化軟實力首先要「夯實根基」,是因為「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第二,做實文化軟實力要「堅實導向」,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我們的文化建設就是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真正做好這一方面,即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我們在文化服務內容上需要堅持的導向。也就是說,「堅實導向」包括文化服務對象「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文化服務內容「以先進文化為主旨」的實踐導向。我們深知「導向不堅,路邪道偏」,深知「堅實導向」對於做實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意義。

  「落實舉措」是做實文化軟實力的第三個要義。《決定》強調系統、整體、協同地「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為題來強調「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也可以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做實文化軟實力亟待落實的重大舉措。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其中心環節是「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它的四個重要方面分別是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在這裡,可以看到做實文化軟實力亟待落實的各項舉措,都是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的。我們需要完善的文化管理體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構成;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充分考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我們需要構建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們需要提高的文化開放水平,要增強對外話語的創作力、感召力、公信力。做實文化軟實力要「落實舉措」,是因為「舉措不力,垂頭喪氣」。

  第四,做實文化軟實力要「充實內涵」。總書記在「12·30講話」中指出:「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成果傳播出去」。一個「弘揚起來」,一個「傳播出去」,正是我們文化建設要大大充實的內涵。具體而言,就是「四個講清楚」: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顯而易見,「內涵不豐,體虛魂空」,不「充實內涵」,無以言「做實文化軟實力」。

  對於文化軟實力不僅要做實而且要給力,也就是說不僅要講動機而且要講效果。對此,文化軟實力首先要給力「中國夢」,要成為「中國夢」的支撐力。自總書記在中華民族宗祠國家博物館首倡「中國夢」以來,對於「中國夢」的宣傳和闡釋已使之成為中華民族的凝聚之核和奮鬥之旗。在「12.30講話」中,總書記強調「中國夢的宣傳,要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緊密結合起來」,並用「五個意味著」進行了深度闡釋。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願。」文化軟實力給力「中國夢」,一方面意味著我們的文化建設要結合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來宣傳和闡釋「中國夢」,一方面也意味著「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才能有效提高我們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要給力「城鎮化」,要成為「城鎮化」的驅動力。曾有學者預言:美國的新技術革命和中國的城鎮化,是21世紀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事實上,城鎮化和與之緊密相伴的新技術革命,也是驅動我們文化發展的兩大引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的第九次集中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到:「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200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也就是說,我們文化軟實力要給力「城鎮化」,面對的是一個並聯式、疊加發展的「發達過程」。對此,我們的文化建設既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文化軟實力要給力「正能量」,要成為「正能量」的激揚力。需要關注現實,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奮鬥和火熱生活,反映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給力「正能量」,也要守望歷史,如總書記在「12·30講話」中所說:「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文化軟實力要給力「話語權」,要成為「話語權」的傳播力。我們置身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所謂「文化軟實力」主要是對他國的親和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當然這要以本國民眾的道德感、響應力和進取心為前提。要增強對外話語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近代以來「西方中心主義」的確立,是伴隨技術革命、經濟掠奪、政治霸權、文化殖民從而握有「定義權」的產物。在這種世界語境中提高我們的國際話語權,歸根結蒂是要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對此,總書記講得很全面也很深入。他強調一要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二要展示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三要展示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做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四要展示對外更加開放、更具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文明、東方、負責任、社會主義的大國形象的展示與塑造,是文化軟實力給力「話語權」的奮鬥目標。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12·30講話」中所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前進,我們不斷增強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必將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評論:「中國熱」體現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評論:「中國熱」體現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當地時間從法蘭克福到杜拜,精明的商家早早就在「馬」上做文章,吸引當地華僑華人和中國遊客。  馬年春節,中國出境遊再度爆發。國家旅遊局節前的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對國際旅遊市場增長的貢獻超過30%,2014年出境旅遊人數預計增長13%,達1.1億人次。難怪,羅馬、芝加哥等城市大規模舉行春節慶祝活動,旨在吸引更多錢包鼓鼓的中國遊客。  「中國熱」還體現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 軟實力的文化分析:文化國力與軟實力
    所有的軟實力,都與對斯芬克斯之謎的解答有關。作為文化的基本問題,人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準確定位自我與社會的關係,才談得上其它。  文化產品要做到喜聞樂見,看似是形式問題、技巧問題,實質則涉及認同問題。接受一種文化,或不接受一種文化,都與是否認同其價值有內在聯繫。麥當勞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美國文化,迪斯尼文化體現的是美國精神,在形式的接受背後,是價值認同上的接受。
  • 文化軟實力直接關係道路命運
    而就在距離杭州不到200公裡的上海,帶有濃厚美國文化印記的迪士尼樂園,不久前剛剛在中國開張,這是17年曲折談判的結果——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娛樂企業終於進入了全球最大的市場。有評論說,在迄今為止尚無一家西方媒體公司真正進入的中國市場,迪士尼的落地「簡直就像個奇蹟」。習近平在祝賀迪士尼開園的信中讚賞,它展現了「跨越文化的合作精神和順應時代的創新思維」。
  • 舒剛:綜合國力與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國家強大不強大,要看經濟、看科技、看軍事,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民族凝聚力、民族的精氣神。缺少民族凝聚力,人心渙散、精神不振,一個國家就立不起來。
  • 什麼是「文化軟實力」
    我想,這是由於「軟實力研究」自身缺乏清晰度和實用性的緣故。  相關中國學者認為「文化、價值觀、影響力、道德準則、文化感召力等都是文化軟實力的具體體現」。這裡列出的一串詞彙似乎均有「軟概念」之嫌,但若亮出一個個恰當的事例、現象,還是能夠「具體體現」軟實力的。而現在的問題卻是:研究者在陳列具體例證時,卻自證了自己根本搞不清究竟什麼是文化軟實力。
  • 解讀: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問:《決定》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對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
  • 軟實力的中國文化內涵
    □範勇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教授創立了軟實力概念,並積20多年之功搭建起一系列基於軟實力的理論。有趣的是,奈教授本意是要解決美國外交政策面臨的問題,他的概念卻在中國激起了更大的興趣。國人發揮特有的議題泛化能力,將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都歸入軟實力,儼然以更「軟」的方式淹沒了軟實力。
  • 習近平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關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思想是一個重要方面的內容。在這裡,我們總結梳理習近平關於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論述,以饗讀者。
  • 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2019年春節期間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就可以視為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一個典型。《流浪地球》以恢弘的科幻想像和濃厚的家國情懷,給億萬觀眾帶來了驚喜,令人真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但是,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我們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顯示,在當今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和歐盟佔據了約80%的份額。
  • 約瑟夫·奈: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環球人物雜誌:既然是在中國,想先聊一下中國的軟實力。您認為中國哪方面的軟實力最強?為什麼?約瑟夫•奈:中國在目前最強的應該是文化層面。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向非常有吸引力,西方人長期以來一直受中國傳統文化吸引,比如19世紀末的歐洲畫家就受到中國畫風的很大影響。
  • 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路徑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中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2014年5月4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又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由此可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 張國祚:中國為何要在軟實力上加文化二字?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9日訊(記者 張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了軟實力對於國家綜合國力以及競爭力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國家尤其是大國已經開始把提升本國的軟實力上升到了戰略層次。黨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為何要在軟實力上加文化二字?
  • 國外學者讚揚中國文化軟實力
    這說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新世紀中國努力從5000年的傳統文化中尋找衡量國家「軟實力」的價值意義,提出的「和諧」概念,強調了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而不是西方傾向於絕對自由主義價值觀並將其強加於其他國家的傾向。
  • 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給我們指出了2035年的文化發展目標——建成文化強國,這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重要步驟。作為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我們不僅要堅持推進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也要推進文化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作為經濟大國,不能讓世界把我們看作只能輸出物質產品而缺乏精神文化的跛足社會,未來中國的形象必定是一個在文化軟實力上非常強大的國家。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文化浸潤軟實力
    文化浸潤軟實力     □陳碧紅  烏幹達的樹皮畫、西班牙的手工皂、法國的皮質繪畫……從上個周末延續至今的第六屆中國
  • 於炳貴: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他在《軟實力——國際政治的制勝之道》一書中,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對軟實力理論做了較為完整的闡述。他認為,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的決策和行動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於該國在國際社會的文化認同感而產生的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簡而言之,文化軟實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軟實力這一概念是相對於硬實力而提出的。
  •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
  • 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硬」起來
    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三大「短板」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中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一是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要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它以文化、價值觀、國家形象等的柔性力量,通過吸引、凝聚、濡化受眾來達到對人的文化內化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力。它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的內容。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文脈根基。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道德素養構成文化軟實力中的人格精神力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文化軟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