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炳貴: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2020-12-25 大眾網

  網民提問:

  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到底什麼叫做「文化軟實力」,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呢?

  省委黨校於炳貴教授解答:

  黨的十七大報告報告用了相當的篇幅論述文化。「文化軟實力」、「文化創造活力」、「文化生產力」、「文化產業群」等新名詞頻頻閃現。把「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寫進黨代會的報告,說明我們黨在推進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重視文化的作用。  

  軟實力(Soft Power)是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西方詞語,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首先提出來的。他在《軟實力——國際政治的制勝之道》一書中,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對軟實力理論做了較為完整的闡述。他認為,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的決策和行動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於該國在國際社會的文化認同感而產生的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簡而言之,文化軟實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軟實力這一概念是相對於硬實力而提出的。硬實力(經濟、軍事)通常依靠「施壓」迫使他國非自願接受,是直接的、即時的、集中的、顯性的;軟實力則通常依靠「吸引」得到他國自願認同,是間接的、歷時的、彌散的、隱性的。

  窗體底端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軟實力對社會有更加持久的滲透力,文化正在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利器。各國都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一要堅持樹立「軟實力是國家重要國力」的概念,科學制定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詳細制定文化發展戰略目標、戰略措施和文化發展政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推動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做到「國家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二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所以,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著眼於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著眼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

  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文化建設中的古今關係,即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推進文化創新的關係。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要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現代化的轉換。要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創新工作,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加快構建文化傳播體系,使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通過各種媒體傳遞到世界各地。並且,在開發和利用、發掘和保護好我國各類文化遺產的同時,

  四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文化建設中的中外關係,即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關係、世界眼光與民族精神的關係。在文化建設中要具有世界眼光,注重文化的世界性或全人類性,加強對外交流,借鑑它們的經驗和長處,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五是要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特別要增強文化生產的原創性。文化發展的本質在於創新。增強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核心問題是不斷提高文化生產的原創性。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推進文化創新,打造文化精品,是我們不斷增強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正確途徑。

 

上一條:於炳貴:如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下一條:於炳貴:推動文化創新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軟實力」是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於20世紀90年代初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以表明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在他看來,在資訊時代的今天,「軟實力」正變得愈發重要。  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突飛猛進,文化軟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 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們該怎麼做?
    原標題: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們該怎麼做?  趙海建(媒體評論員)   春節將至,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近年來正加速走向世界。為更好地發揮春節在中華文化走出去中的巨大載體作用,中宣部、國新辦日前啟動2016年春節文化走出去工作,最終目的就是進一步展現和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 教育:國家軟實力提升的助推器
    在此背景下,我國教育該為青少年樹立怎樣的價值觀,怎樣培養能講好「中國故事」的各類人才,怎樣做好語言文化交流,怎樣播撒中國文化的種子?就此,筆者採訪了三位該領域的專家、學者。  提升國家軟實力重要意義何在  軟實力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制來實現目標的能力。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我們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先進文化建設,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使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自信進一步彰顯。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若干重要關係
    面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態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新特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全局意義和發展路徑。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在國際戰略格局進入深度調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關係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關係中國大國形象的展示,關係國家文化安全的維護。 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迫切需要。任何一項偉大事業的背後,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設置專章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戰略部署。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 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硬」起來
    原標題: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硬」起來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正在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始終與時俱進,體現著創新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思想。
  • 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助力,新時代青年責無旁貸
    青年歷史以來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時代的中國,正逐步承擔起國家發展的重擔,被寄予了無限希望。青年擔起傳統文化傳承的重任,對於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 解讀: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問:《決定》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對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我們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先進文化建設,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使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自信進一步彰顯。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原標題: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我的煤炭網>新聞>港運資訊>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高鐵網 發布日期:2020-12-15 15:34:02 新聞歸檔
  • 國家文化軟實力:從概念到實踐
    新華社記者 鄧 華攝概念的源起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的脈絡,與我國硬實力發展的脈絡密不可分。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軟實力概念進入了中央文件,但前面加上了「文化」二字,頗具中國特色。約瑟夫·奈所界定的三個方面,在我們看來,文化實際上是居於領導的地位,文化因素是滲透到軟實力各個環節當中的。
  • 中國軟實力提升:問題與出路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圍繞這一課題,我國的軟實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蒸蒸日上的硬實力相比,我國的軟實力仍顯得很不相稱。這迫切要求我們深入分析當前影響我國軟實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提出應對之策,在軟實力建設方面奮起直追。
  • 提升文化軟實力,公眾有哪些期待
    ·60.2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十分重視群眾的文化娛樂活動。但對活動數量和質量的滿意度相對較低(分別3.49分和3.53分)。·公眾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滿意度會顯著影響城市文化影響力,滿意度越高的受訪者認為城市文化的影響力也就越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舒剛:綜合國力與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深刻指明了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對於我們全面認識國家綜合實力的內涵,將文化軟實力建設納入國家綜合國力建設總體布局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文化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軟實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適逢盛世,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時代的大課題和歷史使命。
  • 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路徑
    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是指文化自身蘊涵的內在力量,而且還包括一種能夠被他者認同、被別人接受的文化思想。所以,國家文化軟實力並不是一個自我確認、自我命名的文化屬性,而是一種通過廣泛傳播之後才能夠兌現的文化力量。為此,如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它不僅需要我們在理念上明確文化軟實力的精神內涵,而且還需要我們在方法上明確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路徑。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但是放眼當今世界,作為少數的文化大國,我們文化軟實力還不夠強,更談不上文化強國。十四五規劃將文化強國專門部署,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對當前世界形勢的深刻認識和對未來發展的清晰思路。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不遇之變局,挖掘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並發揚光大,讓世界認識中國文化,了解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的包容基因,不僅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影響力的需要,也是向世界表達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需要。【意義分析,指出文化對於民族發展的意義,並結合當前時局,指出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