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健康APP"keep"裁員的消息在網絡上蔓延開來,脈脈上也出現了非常多關於keep裁員的帖子,裁員真實性、裁員人數、裁員對象、裁員賠償等都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關於裁員真實性,很多keep員工都表示,裁員消息屬實。面對部分脈脈用戶"好幾個帖子都被爭議,等實錘"的質疑,多位keep員工均表示:有什麼可實錘的?裁員就是實錘,當天下午陸陸續續很多人都在收拾工位,當場給賠償和離職證明。也有keep員工表示:與自己對接的同事,半個小時前還在討論方案,半小時後就走了……
之後,keep公司創始人發布的內部信在網絡流傳開來,文中"我們送別(優化)了不少同事,其中有很多是三年以上的同事,也有很多是校招的學生"的說法,也從側面證實了裁員的真實性。
關於裁員人數,此前有消息稱:keep此次裁員涉及到300多人,但此消息遭到了keep公司及員工的否認。多位keep員工都在相關帖子中評論稱:並沒有裁這麼多人,100多人的樣子。Keep官方則表示,網傳的300多人並非真實數據,此輪優化實際佔800人的10%-15%。但也有人表示,裁員尚在進行中,具體人數尚未有定數。
關於裁員對象,有keep員工表示:目前裁員對象涉及到技術和運營崗位,但後續也有可能涉及到人力、財務、行政等等。關於裁員賠償,則有keep員工稱按照法律規定,給被裁員工N+1的賠償,即便是試用期的員工,也給了1個月的賠償,所以,走的人大都挺滿意。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都會說:經濟形勢不好、公司發展不好,裁員也無可厚非,相比於很多不想給賠償、想盡辦法噁心人,逼著員工自己走的公司來說,keep算是比較良心的了。但實際上,這也只能算是裁員的正常操作而已;只不過,不要臉的公司太多,顯得keep這樣正常操作的公司良心而已。
而在大家都在討論keep裁員的原因以及良心賠償之外,部分脈脈用戶卻將目光聚集在了被裁的應屆生身上。在他們看來,裁應屆生真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且如今已經快到年底,工作越加不好找,這對於這些被裁的應屆生而言,無疑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但現實情況是,不管被裁對於應屆生而言意味著什麼,但很多企業在裁員時,確實將應屆生作為了首選。所以,在裁員時,企業將應屆生作為首選裁員對象,到底對不對呢?對此,脈脈用戶則觀點不一。
在部分脈脈用戶看來,企業並非是慈善機構,裁員也並非企業所願,但總要找到被裁的對象。而相比於成熟的員工,應屆生的產出相對較低,但工資並不低。基於此,裁掉應屆生似乎確實是更好的選擇。
但更多的脈脈用戶則表示:年底裁員無人性,裁應屆生無人性翻倍,裁應屆的公司都是垃圾。在他們看來,很多被裁的應屆生當下都處於試用期,而根據法律規定,試用期優化可以無條件執行,所以,6個月試用期已經被濫用。雖然相比於很多公司而言,keep對被裁應屆生給予1個月的賠償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良心。
但對於這些被裁的應屆生而言,以後的求職壓力將會更大。因為,已經畢業的他們,即便還是應屆生,但已然沒有了校招的優勢,再次尋找工作也只能以畢業生的身份、通過社招的渠道來進行。但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已經關閉了社招通道,對於大部分應屆生而言,想找到好工作還是有些難度。
同時,也有一部分脈脈用戶表示:如果管理者無能,就算裁掉應屆生,也並不能讓公司變得更好。就像keep創始人在內部信中提到的:管理者要對招來的員工負責,要關注員工成長,管理者的無能是對團隊最大的傷害。在這些脈脈用戶看來,管理者無能,就應該裁掉無能的管理者;應屆生被裁,老闆收穫了經驗和教訓,真是"誠意滿滿"……
總之,裁員首選應屆生似乎已經成了很多企業心照不宣的規則。而對於此次keep裁員,則有keep員工猜測:這並不是第一波,雙十一之後可能還會裁一波兒商城,之後宣布加班996逼走一波兒,年終獎超低再走一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