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言行錄 | 童年

2021-12-29 青蓮之上讀書會

點開佛音 靜靜聆聽

       王鳳儀先生是二十世紀世界大變革前夕的樸素的思想家。原為偏僻山溝裡的一位農夫,家貧,不曾讀書。因篤盡倫常,義赴友難,乃見性明道。預知時代的大變革: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創業」 世界,將要結束;人是公人,產是公產的大同世界,即將到來。於是乃四處奔走,大聲疾呼:從此要換世界了!大同開幕了!當時人多不解。父歿蘆墓,更豁然貫通,徹悟了人生的真義,明白了人生什麼是真正的苦,什麼是真正的樂,苦怎樣能解除,樂怎樣能得來,從而立下「翻轉世界,重立人根」的宏偉大志。

       先生既不曾讀過佛經道典,又未學過聖經賢傳。生平講道,完全是由躬行實踐中生出來的。例如,由於悔過,頓愈瘡癆,才發明性理療病。因此,欲鑽研其學說,必須對其生平事跡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學說的主體,指明了人生的正路與人生的歸宿;倫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學說的重點。闡明了盡人合天,了凡入聖的至德要道。

先生長時期生活在荒僻落後的山村,飽嘗鄉下人們的飢苦寒酸,尤其對家庭中的苦惱,更為深刻。經過數十年的體驗了解,認識到了家庭是人類繁衍的源泉,是社會最基層的組織單位。古今中外的英雄豪傑,偉人哲士、以致平民百姓,無不生長在家庭裡,欲生出好的兒子,必須從家庭徹底轉變;欲家庭轉變,就必須從夫婦作起,振興母教,提倡婦女道德,建立新家庭。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家庭的問題。因此,先生一出山,就創辦義務女學,打倒舊三從,力倡女子獨立,講究婦女道,這可說是他改建社會的開端。繼而創辦崇儉結婚與儲金立業,用以調和天地間的氣血,人是天地間的氣,錢財是天地間的血,作為改建社會,締造大同的兩大關鍵。夫婦為人倫之始,造化之基,故崇儉結婚是重立人根的基礎;公產是新世界的經濟命脈和生活資源,故「立業」的本質,乃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橋梁。二者實為「翻轉世界」 的有力措施。

先生風塵跋涉,勸世化人,四十餘年,足跡遍東北及華北,信仰者千千萬萬,毀家興學棄產淑世者,層出不窮。經常開辦幾千人的盛大講演會,聽眾莫不欣然悅服;年久沉痾,聞道而頓愈者,不勝枚舉。自先生明道,從事社會活動起,逝世後,直至其事業解體止,歷半個世紀。所創之事業,除女義學、會體和新農村之外,還設有性理療病社、講演社、安老所、懷少園、學田農場和工讀學校等,總計不下千餘處。先生體力衰微的晚年,尤以身作則,極力倡導下達農村,集團過家,學會過窮苦生活。特別著重人們要認真實行,以防沾染城市浮薄之習,使性命倫理普及到廣大鄉村,樹立淨底家庭的典範,實現「立業世界自立人」,從而培育了大同社會的雛形,時代的巨變,會有力的證明,這正是往大同世界 「播民」 呢。

先生從不認師父,也不收門徒,更不排斥任何宗教。其講道,往往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有的話是因人施教,所以不能都視之為普遍的法則。例如:嫡庶道,便因時代的進展而失去了意義。但其學說的精髓與主體,是永遠行之有效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我們平常人講,到這為止,不講治國;但家齊國自治,身修家自齊,修身之要素,在誠意正心上」。這是先生曾明確指出的。因此,全部語錄以盡性立命倫理家道為主要內容。教人從立身做起,而後立命,而後立德。對人世要看假了,但對道卻要行真了,故親自培育了各方面的榜樣,如丈夫、媳婦、姑娘、老太太、娶女婿、新家庭、認奉養以及不掙錢、不立業的志界人等榜樣,其用意是多麼深遠啊!

先生辦女學、創事業,從不憑籍任何權勢,因此懇切的告訴後學說:「我們事業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治己而不治人,託底就下,不假半毫的勢力啊,」這句話乃是我們勸世化人極其重要的一條紀律。一回還報!

下面,請聽《王鳳儀言行錄》


 

  清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初三日子時王鳳儀善人誕生。 
  一、 身世 
  王公鳳儀,諱樹桐,直隸省朝陽府,城南一百五十裡雲蒙山前樹林子村人。原籍河北省密雲縣石匣鎮,蒙族。十世祖遷居朝陽。父清和公,母李太夫人,弟兄四人,鳳儀公行二,世人稱之謂王老善人。

王善人說過: 
  我的家鄉,窮山惡水,地瘠民貧。小時候家貧,沒念過書,我是個愚人。 


  清同治十二年,王善人10歲 
  讓肚兜 
  王善人天性淳厚,遇事總是為人著想,從小就很有孝心。以讓肚兜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善人說過: 
  我媽給我們兄弟四人做了兩個肚兜,我三弟和四弟看見了,就非要不可,惹得吵吵鬧鬧。我就對我媽說:「我不愛戴肚兜,給弟弟好了。」心裡暗自立志——我一輩子也不戴肚兜,因為它使我媽為過難、流過眼淚。

  

清光緒三年,王善人16歲。 

放牛 
  王善人說過: 
  我是極愚極笨的人,又沒念過書,家裡有些山坡地,因為缺少糞土,打的糧食很少。我十四歲那年,就給村東頭王樹德家放牛。我上工時,東家吩咐我說:「你每天上山放牛,要把牛放飽了,飲好了水。當心不要叫牛吃了人家的莊稼。晚上再燒好幾鋪火炕。」 
  我就照著東家吩咐的話,每天上山放牛。我不和別的放牛的在一起放,因為他們把牛圈在一處,就只顧自己去玩耍,也不管青草好壞,一有跑出圈的,就拼命毒打,都有打斷腿的。也有牛把牛抵傷了的,傷口化膿長蛆,還有因為吃不飽生病死的,看著實在不忍心。我專找草好的地方去放。給牛飲水的時候,飲完了不叫牛跑,怕它竄了水受病。冬天生牛犢時,晚上我把牛犢抱到夥房,把它放在炕上,怕它凍死。所以我放的牛都吃得肥胖,毛色油光水滑的,生的小牛犢也沒有損傷。我常說:「因為有牛,東家才給我們飯吃。若是不愛護牛,就太沒有良心了!」 
  我燒這幾鋪火炕時,總是留心考查,哪一鋪炕,犯什麼風,刮什麼風的時候倒煙,隨時修理。東家告訴我,冬天每鋪炕,燒兩捆秫秸。我在天暖時燒小捆,天冷時燒大捆。老人住的炕,總是燒大捆,燒完了炕,把燒火門堵住,不讓冷風吹進炕洞裡去,好保住暖氣。凡是東家吩咐我做的活,我都盡心竭力地去做,不讓東家分心。我滿工時,東家對我說:「你做的太好了,你真忠誠可靠,將來一定能成人。」 



孝心


  王善人說過: 
  我放牛時,每逢年節回家,我媽總給我留些好吃的東西,我都不肯吃。我對我媽說:「東家給吃的東西,咱家裡都沒有,我吃得太飽了,一口氣也吃不下去。給弟弟們吃吧。」因為我年紀小,在外給人家放牛,我媽本來就不放心,怕我在外吃不飽、睡不好。若是在我媽面前狼吞虎咽的,不是更叫我媽不放心了麼?我才一口也不肯吃,好叫我媽放心。 
  我家裡窮,弟兄又多,我媽給我們做鞋,很困難,哥哥弟弟們,又都爭著要新鞋穿,因此我就天天光著腳上山放牛。有一天,東家叫我去給親戚家送禮錢,我本想回家去拿鞋,又怕我媽為難,就光著腳去了。第二天回家和我媽一說,我媽說:「你不穿鞋,就到親戚家去,不是叫人家笑話我麼!」我才知道錯了。 
  小時候有一天,祖母在田間幹活,叔伯姐姐和祖母吵罵,伯父在旁邊聽著,並不管教自己的女兒。我想,兒孫出生的時候,親友都道喜,像我祖母得我伯父和我叔伯姐姐那樣的兒孫,又有什麼可喜的呢? 
  在家時天天聽兄嫂口角,心裡非常厭惡,感到很苦惱,便暗下決心,非逃跑不可。叨咕多次,媽媽知道我言出必行,便大哭起來。我知道有傷母心,便立刻給我媽叩頭,安慰我媽媽說:你老放心吧,我絕不跑了! 


  清光緒六年王善人17歲 
  學做活 
  王善人說過: 
  我十七歲那年,在家學做活,有一天跟我爹鏟地,我問我爹說:人們辛辛苦苦地過家,還有個頭沒有?我爹說:過家還有頭嗎!我爹一邊鏟地,一邊和我閒談。講起人生過日子的事,他老說:「我們朝陽人,每人有五畝地就保住命了。」當時我便暗自立志,決不多貪求。 


  清光緒七年(1881年)王善人18歲 
  愛物 
  王善人說過: 
  有一天,我上樹林子裡去,找鐮刀把,找了老半天,也沒找著。四弟問我:「你做什麼去了這半天?」我說:「我想找個鐮刀把,到底沒找著。」他立刻進樹林子裡,割來一棵小樹交給我說:「這不有的是麼?」我說:「你把一棵能長成大梁的樹苗給毀了!這太可惜了!我是想找一棵不成材的露根的小樹,帶根割下來,不用費工修制,又不損壞樹苗,那該有多好。」 
  你們不要以為,荒山上一棵小樹,算不了什麼。人得知道,人有人道,物有物理。懂得人性,會用人,能享人的福;懂得物的性,能享物的福;懂得樹的性,能享樹的福。把物用對了有功,把人領成了有德。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註:《王鳳儀言行錄》中文版權歸「北京:中國版本圖書館」所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品。)

每天一個故事】王鳳儀言行錄:一部勸善經典之一的讀本,讓我們一起來共讀!


願做佛前的一朵青蓮

學習 | 交流 | 分享 | 共修 | 能量閱讀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