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以「與世界和未來在一起」為主題的 2019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CCBF)17日在上海落下帷幕。在為期三天的展覽中,共計有超過6萬種童書參展,其中外版童書約2萬種,佔品種總數的30%,書展現場舉辦新書發布活動63場。包括各類閱讀推廣和專業交流活動在內的345場活動,覆蓋除主會場外的學校、圖書館、書店等30多個兒童出版閱讀文化空間。
據現場初步統計,本屆童書展共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議約1500項,來自意、法、英、美、日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18家海內外參展商,16000多位專業觀眾和35000餘位大眾讀者現場共同參與了展覽。
書展現場,中南傳媒產業研究院發布了《2019少兒閱讀與內容產業投資報告》。報告顯示,市場下沉、融合發展、IP衍生,仍然是未來童書出版市場的焦點。但與此同時,報告中也指出,近兩年少兒圖書碼洋規模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競爭激烈的中國少兒圖書市場,共有557家出版社參與競爭,排名前十的頭部大社碼洋佔有率達到30.94%。這意味著,「好書找不到真正的目標讀者」,「出版方難以跨越渠道鴻溝」,「傳統營銷方式難以突破」等依然是出版方面臨的難題。
一個眾所周知的消息是,隨著現代家長對子女教育和閱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2019年中國童書零售市場繼續保持增長。伴隨著家庭閱讀需求的升級,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解決孩子讀什麼、怎麼讀的選書難題?從選書到讀書,家長是否還在焦慮兒童閱讀的投資回報率這些現實問題?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未讀」啟動了「WeKids選書」的項目。11月16日,在童書展上,未讀舉辦了「WeKids選書」上線發布會,在題為」為新時代中國家庭選出新好童書」的主題活動中,資深出版人韓志、兒童閱讀與教育專家蔡朝陽、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及資深書評人綠茶共同探討了上述問題。
11月16日,在上海國際童書展(CCBF)現場,綠茶、蔡朝陽、 孫正凡等嘉賓進行了主題對談。
最適合自己孩子需求的童書就是好書
作為未讀的創始人,韓志首先拋出了幾個數字:目前國內有五百多家出版機構參與童書市場出版,每年新增三萬個左右的童書品種,而根據三方數據,目前在市場中流通的童書在25萬到30萬本。「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一個中國的家庭,如果想要給自己的孩子選擇童書,面對的是一個汪洋大海一樣的市場。」韓志說,在此種情況下,家長給孩子選書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即便是他這樣的專業出版人,在為兩個孩子選書時,也「吃過很多虧,上過很多當」。
那麼,什麼叫好書呢?韓志說,好書的概念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韓志認為,事實上,中國兒童閱讀已經分了許多層,而這意味著不同的家庭對於閱讀這件事情需求是不一樣的,「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需求的童書,我認為就是好書。」
韓志說,「不論是品類豐富程度還是內容選題基本上與國際同頻,但國內童書市場依然存在跟風嚴重現象,新書、好書難見天日,營銷渠道分散,用戶需求差異化,很多童書出版機構常常感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無奈。」因此,未讀在此種背景之下,在童書展上推出了「WeKids選書」小程序項目,試圖聚合出版方、推廣人、KOL和家庭,讓選書具備可定製的屬性,通過編輯精選和算法工具,讓每位家長能根據自家孩子的閱讀屬性,定製個性化有效的書單,提供專家的專業解讀和閱讀服務,打造新的「選書神器」。
「WeKids選書」小程序選品機制示意圖。
在活動現場,韓志談到了兒童閱讀選書中的幾個不同群體:出版方,童書推廣人,以及社群和渠道銷售。韓志發現,對於這些群體而言,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比如出版方和終端讀者之間巨大的信息差距,童書推廣人得到的上遊出版信息非常有限,社群和渠道銷售的選品邏輯總是圍繞著銷售,「什麼樣的書好賣選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書性價比高選什麼樣的書。」
韓志現場對「WeKids選書」小程序的選書標準進行了介紹,同時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國內優秀童書出版機構、兒童閱讀專家入駐平臺,遍布科普、歷史、藝術等領域,以及專業的兒童教育工作者、閱讀推廣人、出版人等。韓志說,除了選書之外,「WeKids選書」還推出了領讀機制,以及選書團的機制等功能。在活動現場,韓志表示,「2020WeKids選書團」計劃正式啟動。
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和留住好奇心
在對談環節,蔡朝陽、綠茶和孫正凡這三位分屬教育、閱讀和科普領域的專家則就兒童閱讀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對於家長來說,針對兒童閱讀的焦慮究竟在哪裡?孫正凡認為,過去的孩子經常面臨無書可讀,以至於在面臨海量圖書時,不知道如何選擇。
沒有時間去讀書,則是蔡朝陽發現的最為突出的問題,「進入小學以後,讀課外書的時間就沒有了,我們沒有時間去讀書。」蔡朝陽曾經擔任過二十年高中語文老師,他發現,在進入學校以後,課外自由閱讀時間就會被大量擠壓,被重複、無用、低效的刷題所擠佔。在童書推廣人的身份之外,綠茶是一位六歲孩子的父親,他同樣有著蔡朝陽提到的焦慮,「上了小學之後我發現,他的閱讀時間已經被強力擠壓掉了。原來在幼兒園階段能夠共讀的那些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現在是用一些碎片時間閱讀。」從這方面而言,綠茶希望小學可以提升兒童閱讀課程的比重。
「WeKids選書團」成員(部分)。
閱讀回報率,是活動現場被提及的另一個問題。孫正凡認為家長更為重要的事情,是幫助孩子培養和留住好奇心,因為課業壓力會消除好奇心,消除孩子們追求問題的能力和動力。蔡朝陽其實並不喜歡閱讀回報率這樣的提法,他認為,閱讀不是一種功利行為,不應該過多談閱讀回報率的問題。「閱讀最多是增進你對人生、生命,你自身的價值、利益的認知,閱讀的人會有比較豐富、完善的內部世界。通過閱讀,你知道自己人生的價值。從這個層面上來講,這是最大的回報率。但是,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把閱讀當成一種投資,當做回報率來談的話,我今天想談談我另外的觀點。」蔡朝陽說,從功利的層面來講,閱讀有兩個好處:第一讀書就是賺錢,孩子讀的那些書,都會成為將來賺錢最大的幫助;第二,閱讀是我們唯一可以改變自身的方式。
綠茶在今年推出了一本牆書叫《中國通史》,他也喜歡和孩子講歷史,在他看來,孩子為什麼要讀歷史,因為歷史就是地基。「回報率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不一樣,但親子共讀是維繫家庭情感的重要紐帶,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回報。而在度過這些親子時光的同時,也會發現很多知識盲點,讓我們重新去找回閱讀的節奏,這一過程中家長的成長其實更大,必須得快速成長,才能趕上孩子的快速迭代。」綠茶說。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李永博
校對丨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