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Duang~看德國怎麼用網絡熱詞
從春晚主持人頻曬網絡神句,到羊年第*熱詞「duang」刷爆朋友圈,再到政協新聞發言人借用流行語「很任性」,網絡熱詞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已經超越網際網路平臺,延展到各個領域。
事實上,網絡流行語遠非中國網際網路上的產物,作為歐洲文化大國的德國的網絡新詞、熱詞比比皆是。對此,歐洲語言學界的主流態度是創新與引導並舉,「且用且珍惜」。
德國:靚詞與惡詞並存
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德語也以嚴密的邏輯聞名。不過,隨著臉譜、推特等社交媒體的興起,德國人創造的網絡熱詞越來越多。原創性的網絡詞彙豐富了詞語庫,但許多爭議性新詞也引發各界思考。
在近些年由德國語言協會等機構評選的年度詞彙中,網絡熱詞往往成為主角。例如最近由朗氏出版社評出的「年度青少年詞語」榜單上,網絡熱詞「Läuft bei dir」名列榜首。不過,許多中老年人卻不知道它的意思是「你真行」(也可理解為「酷」或「讚一個」)。評選委員會給出的入選理由是,「這個流行語完美詮釋了德國青少年的語言表達特點」。
許多德語網絡熱詞也反映出當下的社會熱點。如去年夏天德國足球隊贏得巴西世界盃後,「Gotz sei Dank」(感謝格策)成為網絡熱詞,用以讚揚格策在決賽中踢進關鍵一球。實際上,該詞只是將「Gott sei Dank」(感謝上帝)一詞稍加變動。而「bahnsinnig」(瘋狂鐵路)則是對德國鐵路頻頻和誤點的諷刺。此類網絡熱詞還有「Generation Kopf unten」(低頭一族)、「Sexting」(性簡訊)、「Social Freezing」(社會冷凍,意為女性冷凍卵子的行為)等。
德國人愛在網絡上談論政治,從最新出現的帶有政治觀點的網絡熱詞上可見一斑。如「Russlandversteher」(通),引申為在烏克蘭危機中為俄羅斯政策辯解,或者同情俄羅斯處境的人,帶有明顯的諷刺意味。「Terror-Tourismus」(恐怖旅遊)則指以旅遊名義進入動蕩地區,參加伊斯蘭極端主義活動。生活在德國的200萬土耳其人也為網絡新詞貢獻了力量。不少土耳其語成為網絡熱詞,如「Hayvan」在土耳其語中表示「野獸」,如今卻成為「肌肉男」的代名詞。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網絡熱詞因帶有色情意味或種族歧視傾向,引起德國學術界、教育界的擔憂。
同樣,獲得德國「年度英語化德文單詞」頭名的「Blackfacing」也引起爭議。該詞指白人把自己的臉塗黑,扮成黑人。語言學家斯法諾維奇表示,這種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詞應該受到警示。據稱,在去年世界盃德國隊對陣加納的比賽中,就有個別德國球迷將自己塗黑。
德國洪堡大學語言學學者布魯恩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語言學角度講,網絡熱詞現象是一種補充和擴展。不少詞語已經進入正規詞典。不過,網絡詞語質量參差不齊,許多不符合語法規範,容易對青少年造成誤導。還有一些學者表示,大多數網絡詞語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這些詞透出草根人群的觀點,應該得到社會重視。
為了引導網絡詞語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德國語言協會每年舉行的「年度詞彙大會」會著力去除一些雖然熱門卻沒有正面意義的詞語,並對落選的例子進行點評。同時,德國語言協會還舉行各種活動,引導網民不健康詞語。一些德國城市乾脆舉辦「年度惡詞」評比,起到了警示作用。最新選出的頭名惡詞「Lügenpresse」(騙子媒體),是德國反移民組織支持者在網上罵德國媒體時使用的。除了民間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自發規範行為,德國政府部門還規定媒體不能使用具有種族、性別歧視以及帶有髒話、色情意味的網絡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