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提升城市能級,杭州又有了新目標。
近日,杭州正式發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力爭到202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網絡零售總額突破100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在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杭州提出這一目標正合時宜。但打造國際消費中心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僅把眼光放在零售總額等一系列數字上。
與現有國際消費中心相比,杭州優勢在哪?差距又在哪?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淼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針對性分析。
01
國際消費中心的「基本素質」
國際消費中心是全球化時代國際大都市重要功能之一。不僅需要擁有豐富的消費內涵和優越的服務環境,而且必須是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心以及引領經濟增長的創新高地。
當前,國內關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競爭正拉開序幕,核心城市無一缺席。競爭背後,是力爭消費增長的要衝地帶,重塑經濟增長格局。這是哪一座城市都不願錯過的。
通過對紐約、倫敦、東京、巴黎、中國香港等為代表的傳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及新加坡、曼谷、杜拜為代表的新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比較研究,國際消費中心通常具有四大主要特徵。
較強勁的經濟向心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基本都是國際性大都市,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對世界經濟格局、文明進程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也集聚國際性消費資源。
從經濟總量看,2019年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的GDP均已突破6千億美元,分別居世界的第1、第2、第4、第5位;從人均GDP 看,紐約、倫敦、東京、巴黎、香港均已在5萬美元以上,在全球城市網絡體系中位居前列,是國際高端消費品牌布局的青睞地。
較高質量的人口集聚。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多數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地區,也是創新人群最集中的地區。
東京、倫敦、紐約、巴黎依託自身優質的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研創新人才,社會資本高度集聚,同時消費理念相對開放。紐約、東京、倫敦、香港均擁有2所以上QS排名前100的院校,普遍高於其他城市。澳大利亞智庫2thinknow發布的2019年全球「創新城市」指數也顯示,紐約、東京、倫敦位居三甲。這些創新人群較集聚的城市,在居民人均月收入、城市消費水平等指標也居世界前列。
較發達的消費服務體系。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展不僅僅依靠服務業佔比為支撐,而是商業、旅遊、文化、會展等諸多行業聯動發展的有機整體,從而實現消費的規模效應。
例如,東京在六本木新城發展中將商業與文旅有機結合,引入東京電影節、森美術館等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和文化地標,提升了當地消費品牌形象,年接待遊客近4000萬人次;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百貨業態佔比約為31%,而文化休閒娛樂業態佔比約20%,不僅集聚了全球最著名的奢侈品牌,還匯聚了小眾展覽、麗都夜場show等特色業態。
較通暢的交通物流體系。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通常擁有較發達完善的交通系統,對外以空港、海港為主的樞紐網絡強化與城市的互聯互通,對內著重完善市內交通與消費空間的連接。
從統計指標看,紐約、東京、倫敦等國際城市,在通道型基礎設施建設、旅客運輸量和貨物運輸量等指標上,均位於全球前列。從市內接駁看,地上地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以東京都市圈為例,其中軌道交通裡程超4000公裡,出行佔公共運輸出行總量的77.7%,列車班次實現2-3分鐘的高密度開行。同時,主要商業圈建有相互連通的地下廊道,人流可便捷地穿梭於不同消費場所。
02
杭州「逐夢」底子有多厚
對照紐約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典型特徵,對比北上廣深等國內一線城市,杭州在產業轉型、消費場景及消費群體等方面,具備了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底子。
近年來,杭州正逐漸向產業服務化轉型。2010至2019年,杭州服務業佔GDP 的比重從49.3%提升至66.2%,數字內容、軟體與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實現較快增長。
這不僅是對於服務產業的優化提升,更是通過服務供給能力的提升,推動以知識、技術為主要投入要素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通過業態品類的豐富,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需求。
杭州提出打造 「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科技賦能消費場景顯得尤為普遍,行動支付、人臉識別、新零售等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不斷革新,並通過場景數位化,既提高了服務品質,也創新了消費體驗。
從數字生活新服務指數看,杭州總指數穩居全省第一,在數字政務、數字學習、數字健康、數字商貿、數字出行等服務供給端數位化增長明顯。
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城市能級的提升,杭州已經擁有具備高消費能力的本土及國際性消費者群體,邁向消費中產化。
除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仍相對較快以外,新經濟新業態也拓寬了杭州居民收入來源渠道,經營性收入、財產收入等均保持良好增長。2013至2019年,杭州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年均增長9.0%,高於GDP增速0.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佔人均GDP的比重從35.6%提升至40.7%,提高了5.1個百分點。
近年數據也顯示,杭州恩格爾係數仍維持下行趨勢,被視為消費層次較高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醫療保健消費支出佔比依舊保持增長的態勢。同時,基於塊狀經濟和網商集聚的優勢,杭州也擁有境外較大的消費市場。
03
三塊「短板」怎麼補?
儘管國際消費中心已成為城市必爭的戰略高地,但必須客觀研判自身的優劣勢,需要「國際」「消費」「中心」三個條件相互平衡,相輔相成。
杭州在打造的過程中,仍需充分借鑑國際消費中心形成發展條件和發展經驗,在消費國際化、供給多樣化、交通便捷化上做好保障。
立足「國際」,杭州要全面提升消費的品牌化和國際化水平。杭州既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創新活力之城,迎來前峰會後亞運重大戰略機遇,然而在國際化載體上仍與北上廣深具有較大差距。
2016-2020年,杭州新增國外世界500 強企業投資27家,僅為上海的27.8%;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也興起不久,國際組織總部和地區代表處較缺乏。
未來一方面需加快開展城市整體營銷,充分利用亞運等各類賽事、會展、節慶活動,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推廣「新消費·醉杭州」品牌;另一方面需積極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方法論,完善國際化消費服務,營造舒適文明的國際消費環境,全面提升杭州城市消費經濟的品牌化和國際化水平。
立足「消費」,杭州要豐富產品和消費供給,以滿足全球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杭州中等收入群體正不斷擴大,他們既有較高的消費水平又有較為強烈的消費欲望,尤其對輕奢品、文旅休閒等發展享受型的消費需求旺盛。
疫情之前,杭州出境遊消費力排全國第3,中高端消費需求巨大。杭州雖擁有天目裡、河坊街、in77等網紅消費地,但在供給水平上距離第五大道、香榭麗大街、銀座等世界級消費地標,還有較大距離。
杭州需統籌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推動商旅文深度融合,以「三圈三街」為重點,著力打造購物、觀光、體驗、社交一體場所,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拓展「線上+線下」多渠道消費新業態,鼓勵實體商鋪借力電商平臺、微博、微信等線上資源實現組合營銷,提升城市消費的便利性和吸引力。積極發展直播電商、新零售、雲逛街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跨境電商集群、雲上展覽品牌,拓展多元消費場景。
立足「中心」,杭州要著重完善交通物流體系,加快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商圈交通網絡建設。目前,杭州地鐵裡程206公裡僅列全國第11位,軌道交通佔公共運輸比例不達50%;據高德地圖《2020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杭州的地面公交出行幸福度低於南京、成都、青島等同級別城市,這將嚴重影響杭州改善城市消費環境和營造良好的消費中心城市形象。
未來杭州或可借鑑東京都市圈交通規劃的「優先公共運輸」原則,分析研判杭州各大商圈各時段各區域的人口密度,適當加大對重點商圈軌道交通建設的傾斜支持力度。同時,提升地面交通路網的承載能力,完善商圈間的交通聯繫。推進外聯交通項目建設,提升客貨運吞吐量等指標的世界排位。
- THE END-
出品丨浙江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
監製 | 劉剛 執行 | 王世琪 編輯丨王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