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涿州第二天,凌晨5點我就起了床,那時天剛蒙蒙亮,我獨自一人遊覽了華陽公園,出了華陽門走在鼓樓大街北段發現了一座土丘,前面立有一碑甚是好奇,走近一看,上面寫著「通會樓舊址」。
這時,剛好一位大姐帶著女兒晨練回家,我就和她聊了起來。她說,這個土丘原來經常有人來取土,現在保護起來好多了。我就想,象這樣的保護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過不了多久就會毀了,要是在前面裝上護欄也許會好點。
回來後我在網上一搜才明白,通會樓竟有這樣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通會樓位於涿州城內鼓樓大街北段。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高臺式建築,臺下設券洞橫跨於古城南北大街之上,臺上建木構二層樓.重簷歇山頂,面闊5間,帶迴廊,左、右設單簷歇山頂式鍾、鼓二亭,有石刻匾額「通會樓」。1975年,鼓樓大街擴展時,通會樓被拆毀。現於原址殘留部分夯土臺。臺高5米,東西長9米,南北寬7.6米。
通會樓實際上是一座鐘鼓樓,鼓在解放初就不知去向,鍾一直保留到上世紀70年代,樓也只留下了坍塌的一段。如今通會樓沒了,每年正月十五,體現「通會燈市」的元宵燈會卻保留了下來。涿州的元宵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古人曾雲「南有揚州,北有涿州」,將涿州的花燈與聞名天下的揚州花燈相媲美。
和這位大姐聊了一路,她說,她也是剛來涿州沒幾年對這裡還不太熟,她在水利部門,在外面工作到處跑,家總是安不下來,為了孩子上學把家定在了涿州。臨分別給她母女倆照了個合影,還不斷囑咐她:別忘了上我們的河北新聞網呀!她說她經常來,我說那你就註冊一個,咱們以後會見面的,她說還要身份證號怪麻煩,我告訴她不用身份證號,她說以後會來的,我告訴她我會把照片放在網上。
我告訴這位大姐我的名字,她笑著說:呵呵,你的名字好記,和我的同事只差一個字。也希望這位大姐能夠看到。
發現者/謝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