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 接傳紅主任醫師
眼睛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階段,一是從剛出生到成年的發育階段,二是青壯年步入中老年的衰退階段。在這兩個階段裡,視力、眼睛內部系統如視網膜、角膜、結膜、黃斑區等,都屬於比較脆弱易發生病變的階段。當然,成年人相對來說眼睛體抗力略強,但也不是「絕對防禦」,基於工作壓力、疲勞過度等多種因素,眼病以及視力下降情況也會發生。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保護眼睛,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下面詳細說說10個眼病的常識。
常識一:嬰兒早產要檢查視網膜
嬰兒不滿10個月出生,大多屬於早產兒,這類嬰兒的先天發育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眼部也是重點區域之一。早產兒應該在出生4-6周內進行視網膜檢查,及時幹預存在視網膜病變或後期容易出現病變的可能。
常識二:關注孩子的眼球變色
我國人的眼球通常是白色球體黑色瞳孔,有些孩子可能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種情況會令他們的眼睛在晚上有反光,或者白天仔細看眼球瞳孔有變色情況。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小關注孩子的眼睛狀況,稍有異常應立即就醫檢查。
常識三:女生做眼部美容需謹慎
現代年輕女性喜歡在眼睛上做修飾,比如割雙眼皮、開眼角、紋眼線、戴有色美瞳等。這些行為有的屬於微創手術,有的屬於物理飾品,多少會存在負面影響。比如割雙眼皮、紋眼線等,在正規的手術中安全性比較高,而廉價或非正規機構容易導致眼部感染,甚至影響眼內神經健康。有色美瞳可以歸類為隱形眼鏡的範疇,需要在角膜上佩戴有度數或無度數的鏡片,長期佩戴這種東西可能會對眼角膜、結膜造成損傷。因此,眼部美容需謹慎。
常識四:防光線直射
因為有光我們才能看見東西,但是光對眼睛的傷害也是最直接的。比如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增加眼底病變、白內障等眼病的發生機率。日常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所放射出的藍光也會損傷眼睛。所以,外出的時候應該做好陽光防護,平常也要合理調配用眼時間,不要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減少藍光的照射時間。
常識五:多進行戶外運動
無論孩子還是成年人,在家裡工作、學習時間長了,都要去戶外散散心,放鬆眼部緊張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眼睛接觸自然,尤其是往遠距離眺望,可以預防近視,緩解眼部疲勞,降低眼病發生率。因此,大家應當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外出。
常識六:得了眼病不是輸液就能治好的
有些患者認為,得了眼病到醫院或者小診所輸液消炎就能好。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眼科疾病不是單純消炎就能解決的,有時候可能是視神經或視網膜出現問題,純消炎起不到太大作用。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病因後,再選用對症治療。
常識七:眼鏡不能隨便買
近視眼、老花眼都需要佩戴眼鏡進行矯正,這種含有度數的眼睛不能在非專業的小攤位購買。這些攤位只有吸引人的框架樣式,不能保證鏡片度數適合需求者。如果長期佩戴度數不匹配的鏡片,會令視力越來越差。
常識八:手術治療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眼部手術可針對眼病和視力障礙,目前臨床治療並沒有「最好的手術」這個說法,每種手術都是對症治療,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盲目使用。有意願做眼部手術的朋友,一定要按照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進行,不能自行到小診所或非正規機構做手術。
常識九:治療眼病沒有偏方
眼病和其他疾病一樣有輕重之分,重度眼病致盲率很高,而且會出現永久性失明。比如青光眼、黃斑變性等。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患者,治療重度眼病沒有偏方,尤其是具有致盲率的眼病一定要儘早採用正規治療,如果亂用不科學的方法治眼病,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提早致盲無法救治。
常識十:謹慎關注糖尿病
眼病不僅會單發也可能由於身體存在基礎病而出現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就是典型例子,它是基於糖尿病出現的,而且病程越長、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因此糖友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做到提前預防、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如此才能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