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加爾文主義、新柏拉圖主義
作者:何奇偉(Francis)
近代早期(Early Modern)著名的英國詩人愛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的史詩寓意作品《仙后》(The Faerie Queene)的前三卷在1590年首次出版。在《仙后》第一卷(Book I)第十篇(Cant. X)開頭,斯賓塞明顯地表達了他的加爾文主義(Calvinism)宗教信仰,特別是有關「罪人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和「唯獨恩典」(Sola Gratia)的教義。騎士記敘道,肉體之力和墮落的判斷力不斷地將他陷於錯謬,誠然:Norton版本在此處的注釋裡給出了《以弗所書》2:8—9。愛德蒙·斯賓塞的確是一位加爾文主義者(Calvinist),但他也是一位隱蔽的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t)詩人。筆者論文的課題之一,就是證明1595年首次出版的斯賓塞的《愛情小唱》(Amoretti)裡的十四行詩(sonnet)是在以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的形式歌頌基督教美德。下面是筆者對其第64首的部分翻譯:筆者論文的這一部分探討了斯賓塞《愛情小唱》(Amoretti)中以新柏拉圖主義為形式呈現出的悖論式欲望(paradoxical desire),提到了加爾文主義神學對性慾的觀點。很遺憾,本來想稍微探討一下丘比特的,只可惜論文空間不夠了,《愛情小唱》的討論寫了兩千多詞,然後就探討斯賓塞的《婚曲》(Epithalamion),然後就是菲利普·錫德尼(Philip Sidney)翻譯的《詩篇》(Sidneys』 Psalms)。丘比特是一位強有力的、年幼的、裸體的男性戰神。我們問彼特拉克(Petrarch),什麼是愛情?彼特拉克回答:一個等待時機與地點去傷人的男人。斯賓塞的《愛情小唱》字面意思就是「小愛神」。然而這位丘比特最後與斯賓塞建立了「軍事同盟」……文章最後分享一篇連結,這是@Phoebe 朗讀的斯賓塞的《婚曲》(Epithalamion),也歡迎文學愛好者關注她的公眾號:「為你讀詩」Epithalamion:最美好的婚禮
本公眾號其他相關文章推薦:
- 完 -
感謝打賞,支持作者
【被釋放的烏戈利諾】
分享古舊文藝與人文思想感悟
「被囚於高塔,飢餓痛苦中撕咬著自己的肉體,直等到死亡的降臨。烏戈利諾伯爵的境況是我們每個人的現實,不過,眾人早已習慣了被囚禁,唯有那極少數的夢想者還在仔細聆聽,望著牢籠外的月亮,期待著自由。」
生命短暫,技藝長存
感謝支持文字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