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的今天1599年1月13日與莎士比亞同一時代的英國詩人斯賓塞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1599年1月13日與莎士比亞同一時代的英國詩人斯賓塞去世 2013-08-23 15:2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斯賓塞、加爾文主義、新柏拉圖主義
)著名的英國詩人愛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的史詩寓意作品《仙后》(The Faerie Queene)的前三卷在1590年首次出版。X)開頭,斯賓塞明顯地表達了他的加爾文主義(Calvinism)宗教信仰,特別是有關「罪人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和「唯獨恩典」(Sola Gratia)的教義。
-
詩人零距離 | 郜廷豐,一位樸實的詩人
描繪了一幅幅夏日優美的畫卷,寄託了詩人對過往的懷念,對農村、對夏日的無比眷戀和對明天的憧憬。融進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在乎山水間,則山水自然為其敞開胸懷,詩人之情言表於詩詞而淋漓盡致。縱觀全組詩作,語言凝練、文筆流暢無雕琢之痕跡,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託物言志。韻律感和畫面感極強,構思巧妙合理,情感畢顯其中,一讀而美景皆收。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詩中起了有意思的變化:表面上的思念主客體轉換了位置,由異鄉的詩人換成了家鄉的妻子;而深層次上,抒情的主客體卻沒有因此而根本置換,詩人依然是感情的直接和最終抒發者,只是妻子也被詩人拉了進來,成為抒情的一員。其實,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男性詩人從女性角度出發,以女性思念男性為題材的詩作可謂比比皆是。
-
深圳詩人唐成茂榮膺「國際桂冠詩人」
【深圳商報訊】4月23日至24日,西班牙塞萬提斯世界讀書日暨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節、西班牙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詩人出席了讀書日活動。據悉,深圳詩人唐成茂等7位詩人獲得伊比利亞「國際桂冠詩人」稱號,唐成茂同時獲得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獎。
-
當大陸詩人遇上臺灣詩人
臧克家與紀弦臧克家(1905.10.8-2004.2.5)山東濰坊諸城人,是聞一多的學生,現代詩人這「極頂真」正是來自詩人關照生活本質,把握生活本質的哲理性總結。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川籍詩人唐成茂西班牙獲頒「絲綢之路國際桂冠詩人」
在塞萬提斯的家鄉西班牙馬德裡,每年都會在此期間,舉辦隆重的世界讀書日活動,邀請世界各地的詩人、朗誦家來到西班牙,參加讀書、朗誦活動,用各囯的語言朗誦詩文,閱讀經典,向先哲和全世界的詩人、作家致敬。2018年4月23日至24日,在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節、西班牙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上,包括川籍詩人唐成茂、西班牙的胡斯託.豪爾赫.帕德龍在內的1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因「在絲綢之路地域文化與生態和平詩歌寫作傳播方面的卓越探索與突出貢獻」,被組委會獲得「絲綢之路國際桂冠詩人」榮譽稱號,受到大會的隆重表彰和獎勵。唐成茂同時還獲得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獎。
-
桂冠詩人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是是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其詩句「樸素生活,高尚思考」被作為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的格言。要讀懂華茲華斯,有兩個關鍵詞:桂冠詩人和湖畔派詩人。我們應認識到,並不是每一個詩人都是桂冠詩人,也並不是每一個詩人都想成為桂冠詩人。
-
安琪:「寫詩是詩人的事,推廣其實也應是詩人的事」——以《海峽瞭望》臺灣詩人專欄的撰寫為例
盤點了一下,從1910年代一直到1980年代出生詩人均有,許多詩人並不為大陸詩人所知。客觀地說,大陸詩人熟悉的還是前行代那撥。以我自己寫專欄的閱讀,臺灣前行代詩人確實功力非凡,他們經歷過兩岸的隔絕與交融,時代的風雲變幻使得他們的詩作天然地具備深厚的歷史感,這是年輕一代詩人先天的不足。
-
冷門詩人李商隱、強說愁的李清照:你沒文化的樣子,真的很低級
前段時間,有個冷門詩人上了熱搜,他叫李商隱。對,沒錯,就是那個寫出「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但很顯然,她被人點出錯誤,知道了李商隱是唐朝詩人。唐朝?根據她從古裝影視劇中了解到的可憐的歷史知識,應該是古代。然後乖乖認錯道歉。當然,怪只能怪李商隱太冷門,絕不是她自己沒讀書的緣故,可她有沒有聽過李商隱的另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塞萬提斯獎首次授予雙語詩人,詩人胡安·瑪格麗塔獲獎
塞萬提斯獎首次授予雙語詩人,詩人胡安·瑪格麗塔獲獎 唐奕奕 2019-11-16 10:32 來源:澎湃新聞
-
詩人 | 長徵
A : 詩人有底線,詩歌沒有底線,亦沒有上線,可它總有語言的界限,讓詩人於此接住了詩,詩住在這個界限裡,當你與它相遇,這個界限就被破除。 Q : 在您心中,詩歌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A : 向外看不見人心,向內看不見外物。
-
《詩人與世界》——辛波絲卡
然而,在我們這個喧譁的時代,承認自己的缺點──至少在它們經過精美的包裝之後──比認清自己的優點容易得多,因為優點藏得較為隱密,而你自己也從未真正相信它們的價值……在填寫問卷或與陌生人聊天時──也就是說,在他們的職業不得不曝光的時候──詩人較喜歡使用籠統的名稱「作家」,或者以寫作之外所從事的任何工作的名稱來代替「詩人」。
-
美國桂冠詩人達夫:不是詩人太多 而是讀者太少
除了美國桂冠詩人的身份,麗塔·達夫還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歌者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舞者,她演奏大提琴和膝琴(一種古大提琴),她說「如果我不做詩人,很可能會去當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她堅信著「如果一首詩歌不能唱出來,那就不能算作詩歌。」
-
廣豐90後詩人:獲江西首屆「十大青年詩人」提名
繼80後詩人崛起之後,近幾年來,90後詩人也快速崛起。特別是圍繞2016年北京「詩詞中國」創作大賽和2017年12月第三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形成的年輕詩人創作生態,更是引人矚目。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現場宣布第三屆「詩詞中國」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最大規模的詩詞競賽」稱號成功,並頒發了挑戰證書。
-
「邊塞四詩人」與「大李杜」指的是哪幾位詩人?
岑參岑參: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是最早的廣泛描寫西域景色風光的詩人,真正地將西域景觀引入寫景詩的關照範疇,為中國傳統的寫景詩注入了新的描寫元素。高適高適:字仲武,號達夫,唐朝時期大臣、邊塞詩人。
-
9歲小詩人獲年度詩人提名 小學四年級在讀
繼「2015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選提名名單發布後,今(5)日,華西都市報推出「2015名人堂·年度詩人」提名名單。 由於詩歌具有較大的欣賞自由度,華西都市報在對2015年詩壇觀察的基礎上,邀請全國範圍內卓有影響力的4位資深詩評人、詩人、對詩歌有深入研究的人文學科教授,提名在過去一年內最值得關注的6位新銳詩人,作為「2015名人堂·年度詩人」的候選人。
-
諾獎得主謝默斯·希尼:我是公民詩人,而非政治詩人
而認識一個大詩人及其詩歌,就是認識詩歌本身,因為詩歌總是通過某個具體的大詩人及其詩歌而顯露自己的秘密。這也是希尼個人從30歲到56歲,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詩人到成為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著名詩人,他整個詩人生涯的最成熟成果最豐碩的黃金時期。在希尼承擔的所有因社會現實矛盾衝突而帶來的壓力之中,最大最緊迫的壓力是這一現實政治壓力,強制性的政治要求(或需求)對他作為一個詩人的壓力。他是在這一政治壓力的伴隨之下成就自己的詩歌的。
-
專訪||詩人徐曉
實際上每一天我都在面對這個問題,更確切地說是學生和詩人或者說普通人和詩人之間的身份轉換問題。這是一件無法迴避的事情,曾經它對我產生過一些困擾——學生身份是處處受限的,而創作之時的詩人形象的構建則需要解放天性。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心,我都面臨著一種矛盾衝突。在面對這種情形的過程中,生命中那些晦暗的部分,即我個人天性中的軟弱、匱乏、不安同時也顯現出來,我為此苦惱卻也必須接受和正視它們。
-
徐志摩故居:詩人的兩極
大家的談話依舊閒散雜亂,並沒有歸結到詩人身上。午後的陽光帶著夏日的燥熱,街道更顯得懶洋洋的,再次讓我覺得這裡一點不像詩人的故居。不過抬眼處即看到一個標識——一座小洋樓,上面題著「詩人徐志摩故居」。隔著將近一個世紀的時光,任何人事的浩蕩在生活面前都將歸於一種日常,幾乎每一個故居都是寂寞地存在於時空裡,後人到訪的足跡驚動不了原主人,驚動的唯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