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詩人徐曉

2021-02-19 詩探索

4你如何看待生活、職業與你詩歌寫作的關係  

    有時我覺得生活與詩歌是無限貼近的,沒有生活,談何寫作?有時我又覺得生活與詩歌離得很遠。其實,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我近十年的詩歌寫作生涯中,我也一直在面對它、思考它,而它也在隨著我的成長而不斷地調整並變化著。實際上每一天我都在面對這個問題,更確切地說是學生和詩人或者說普通人和詩人之間的身份轉換問題。這是一件無法迴避的事情,曾經它對我產生過一些困擾——學生身份是處處受限的,而創作之時的詩人形象的構建則需要解放天性。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心,我都面臨著一種矛盾衝突。在面對這種情形的過程中,生命中那些晦暗的部分,即我個人天性中的軟弱、匱乏、不安同時也顯現出來,我為此苦惱卻也必須接受和正視它們。在我朝著成為一個更好的寫作者努力的過程中,我不得不反覆面對這些困擾。我帶著這些問題,以及從生活中得到的教訓,在寫作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發現、尋找、認識自己。

但現在一種新的衝突仿佛又顯現了出來。大眾對「女詩人」或者「女博士」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身在校園,似乎只有「隱姓埋名」才能更加自如一些。寫詩令我在難言的困境中獲得稍許慰藉,但是「詩人」的稱號則將我推向了某種令我意想不到的「高處不勝寒」的尷尬境地——真誠被視為作態,低調被解讀成虛偽,甚至愛意的表達也被當作服務於創作的慣用伎倆而被無情地退回。而與詩人們在一起時我便不會有這種「甜蜜」的負擔。

早些年,我也曾假借「創作」的名義,高喊「擁抱苦難」、「與痛苦同歸於盡」,但現在我更嚮往輕盈和自在。畢竟生活已經夠艱難了,誰想一直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呢?

2018冬 濟南

 5你關注詩歌評論文章嗎?你寫詩歌評點、評論和研究文章嗎?       關注。站在寫作者的角度,讀詩歌評論或研究類的文章,不僅能夠從中得到寫詩的啟發,還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詩歌、了解詩歌的發展脈絡,甚至有益於詩人自身人格的塑造。詩論往往包含著評論家獨到的思想和卓絕的智慧,尤其是那些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之作,讀之令人醍醐灌頂,如沐春風。因目前所學專業與詩歌相關,所以今後會在詩歌研究方面傾注更多精力,朝著兼顧創作與研究的目標而努力。

6你如何評價現在的中國詩壇?              

「詩壇」這個詞語似乎本身就象徵著熱鬧、喧囂的一面,如「影壇」、「樂壇」等。因此「詩壇」是一個複雜而多義的存在,甚至它是一個被人們建構起來的產物,這裡面不僅包含詩人和詩歌,還包含著不同的詩歌觀念、各種各樣的詩群流派、詩歌刊物、詩歌活動、詩歌獎項、與詩歌相關或無關的紛爭……詩壇仿佛波雲詭譎的大海,就我目之所及,不過是冰山一角。所以於我而言,現在的中國詩壇,更多的是一種模糊而不充分的想像,就像對現代詩壇、唐朝詩壇的想像一樣。

2018夏  濟南泉城廣場

    第一,情感。情感是一首詩的靈魂。任何偉大的文學或藝術作品,無一不滲透著創作者真摯的情感。情感可以克制,可以隱藏,可以自然流露,可以張揚,但詩句的背後一定要有一個作為主體的人在發聲,他必須直面並坦陳自己的內心,對筆下的每一個字秉承著真誠的態度。

第二,體驗。切身的體驗會增強詩歌的感染力和深刻性。沒有真實的生命體驗的詩歌如同沒有根基的樓宇,搖搖欲墜。一個詩人要想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聲音,離不開真實而獨特的個人生命體驗。

第三,審美。一首好詩可以有千般模樣,但必須是美的,要有對語言、形式、意義、境界等各方面要素更深層次的表現和追求。

相關焦點

  • 徐曉:半生偉人,無題往事
    本文節選自徐曉《半生為人》,《無題往事》是寫給友人趙一凡。徐曉在挖掘著潛藏內心的人性、人情,很多細節都讓人唏噓不已。
  • 專訪||詩人阿華
    2、請選擇2—3位對你的詩歌創作最有影響的古今中外詩人或藝術家。        我的寫作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朋友送給了我一本鄉土詩集,名字現在也記不清了,好像是湖南的兩個詩人主編的,我在那本書裡找到了思想上的共鳴,我想後來我寫鄉土詩,寫我的梨樹鎮,應該是那本書給我帶來的啟迪吧。那本書曾經被我翻亂了,現在書架上也找不見它的影子了。
  • 三十而立:90後詩人如何破解生活和詩藝的雙重焦慮
    三十而立對於90後詩人意味著什麼?他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尋靈感,又如何在工作與學習之餘思考和書寫我們的時代?7月12日晚七點,由《詩刊》社主辦的「首屆90後詩歌雲端峰會」在騰訊看點平臺成功直播,王二冬、李唐、李壯、艾諾依、張晚禾、馬驥文、李海鵬、康宇辰、徐威、秦三澍、左手、徐曉、朱光明、郭月洲、趙琳、火棠16位詩人圍繞「三十而立: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詩歌」,暢談各自生活現狀、詩人身份的確立、對同代人的反思等話題,活動由《詩刊》編輯、詩人丁鵬主持。
  • 與芳鄰,共渡好時光——專訪「芳鄰舊事」酒吧吧主、詩人 李侃
    歲月如此漫長,我們要把內心安放到哪一片時光,才覺得無恙?樹下幾排木桌、木椅,帆布將燈管密封在匣子裡,匣子上錯落地寫著「芳鄰舊事」——這是「芳鄰舊事」的露天區域。芳鄰路這條街可以鬧中取靜,你瞧,一側是百花潭公園,公園林木蔥蘢、空氣清新;公園外邊的茶館看上去像峨眉山報國寺,有某種禪意……這些都是我喜歡的!記者:你什麼時候開始當酒吧吧主的呢?有怎樣的因由?
  • 專訪周道模:廣漢詩人的國際範兒
    周道模 1957年生,四川廣漢人,學詩30餘年,在國內外文學報刊上發表漢語、英語和翻譯作品,獲「中國新歸來詩人優秀詩人」獎、獲32屆世界詩人大會現為世界詩人大會終生會員及中國辦事處副秘書長、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漢語詩集2部、漢英雙語詩集2部。
  • 專訪85後女詩人安然:書寫動人而充滿能量的作品,亦參與抵抗災難的...
    上午,詩人們就「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關於疫情後時代,詩歌何為,以及川渝詩歌未來的發展,詩人們分享了各自對人類命運、詩歌未來、地域文化的深層思考。下午,詩人們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以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敬意。就此,成都國際詩歌周的主題活動也接近了尾聲。
  • 專訪專欄作家詩人?小敏
    做好「四大文章」 讓精緻蘭州成為城市新名片——專訪專欄作家詩人?近日,記者採訪了專欄作家,詩人?小敏,他對記者說道,蘭州的精緻,是黃河母親雕像精細的雕刻,是都市櫥窗裡《讀者》雜誌的雅致,是蘭州牛肉麵拉出的千條線,它們總是不露聲色,自然地散發著像馬家窯陶器上蛙紋般誘人的質感。「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唐代詩人高適筆下的蘭州是清新美好的。
  • 專訪|田原:女性塑造了作為詩人的谷川俊太郎的另一面
    谷川俊太郎的身上擁有著諸多標籤,他被譽為「昭和時期的宇宙詩人」,也經常被稱為「國民詩人」、「教科書詩人」等。在六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谷川俊太郎斬獲的獎項,幾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各大文學和詩歌獎項。 田原說,在日本,家喻戶曉的谷川俊太郎戴著三頂不同的詩人帽子:宇宙詩人、國民詩人和教科書詩人,而日本評論界更將他定義為「方法詩人」和「本能詩人」,我則在論文裡稱他為「三不詩人」:不持名片,不系領帶,不接受政治家和有政治意味的任何文學獎,而這一切都是基於他的文學理念和人生信條。
  • 第36屆青春詩會詩叢出版,年輕詩人為中國新詩帶來可能性
    近日,由《詩刊》社與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推出的「第36屆青春詩會詩叢」問世,這套書集中呈現了15位青年詩人的美學追求和個性化的詩意表達。12月13日下午,「第36屆青春詩會詩叢」首發式在北京外研書店舉辦。
  • 詩人圈發酵: 馮唐譯本《飛鳥集》,褻瀆經典
    (原標題:詩人圈發酵: 馮唐譯本《飛鳥集》,褻瀆經典) 馮唐翻譯的泰戈爾名作
  • 北島:詩人要謹記自己的身份
    [摘要]在領取主辦方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後,他發表感言:「詩人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警惕,永遠謹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因為榮譽、金錢,忘記自我。」在領取主辦方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後,他發表感言:「詩人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警惕,永遠謹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因為榮譽、金錢,忘記自我。」和記者談到當下80後、90後詩人的創作狀態,他表示憂心:「他們中間好多人不讀詩,雖然他們也寫詩,可是根本不認真讀詩,不認真讀,就很難對詩歌有真正的理解。有些年輕詩人寫詩也太隨意。」
  • 專訪歐陽江河:年輕詩人的"消失"是缺少優秀的語文教師
    近期,我們採訪了著名詩人歐陽江河,歐陽先生便從自身經歷,結合自己的觀察,道出了詩歌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走向。歐陽江河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所以允許像他這樣的詩人存在,即不為大眾能夠理解、能夠追捧而寫作。不進入消費閱讀領域的這種少數,恰好是他作為詩人的自覺,也有一份歷史使命感在其中。&34;歐陽江河以美國詩人龐德做例子:龐德曾表示,他當然希望有很多的人讀他的詩,喜歡他的詩。但如果別人不讀,或者讀不懂,抑或是不喜歡,那就讓它去吧。這不會影響他的詩歌創作。
  • 專訪詩人藍藍,她為何編撰這本童詩集?
    上個月末,我在北京見到了詩人藍藍。「我覺得您這本《給孩子的100堂詩歌課》編著得特別好。」「我也覺得挺好的!」藍藍笑著說,她的眼睛那麼真誠、純淨,有如兒童。詩人與兒童,他們仿佛天生使用的就是同一種語言。什麼才是真正的好詩?書鄉:您非常強調編選的童詩中的「經典性」,怎麼理解這三個字?藍藍:我希望讓更多的孩子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好詩,而不僅僅是童詩。真正好的童詩放到成年人讀的詩歌裡,也得必須是非常好的。安徒生為什麼偉大?
  • 專訪詩人西川:十個小鎮青年,就能幹掉一個莎士比亞
    從詩人來看,詩選以古希臘女詩人薩福開篇,經維吉爾、彼特拉克、小林一茶,到歌德、華茲華斯、惠特曼、波德萊爾,再到裡爾克、佩索阿、曼德爾施塔姆和狄蘭·託馬斯等。這些詩人已在詩歌史中獲得經典地位,也共同構成了詩歌的某種內在標準。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洛夫過去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認為,這首長詩不可能在國內寫成。因為他在溫哥華應酬很少,連電話都不接,集中精力寫作,這就是所謂「自我流放」。他稱這首詩的主題是「尋找精神家園」。  成就卓著 此生無悔  白居易詩中有「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句,後人稱之為「詩魔」。
  • 詩人導演的另類電影表達——專訪公益微電影《反光》導演蕭蕭
    日前,一部以新冠疫情為背景的影片《反光》在奧克蘭殺青,據了解這是紐西蘭首部在新冠疫情期間完成拍攝的影片,2021年將有望角逐各大國際電影節,為此澳紐網專訪了本片導演兼編劇蕭蕭,就影片的創作進行廣泛的交流,並解答了澳紐網網友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 「垮掉的一代」代表詩人出新作,勞倫斯·費林蓋蒂總結自己的一生
    勞倫斯·費林蓋蒂是「垮掉的一代」代表詩人。他曾出版三十餘部詩集,其代表作包括《心靈的科尼島》等。同時,勞倫斯·費林蓋蒂也是一位出版家、商人和社會評論家。他曾因出版艾倫·金斯堡的《嚎叫》被捕,也曾出版傑克·凱魯亞克的作品。
  • 專訪詩人楊煉:當你直抵命運的深度時,一切語言都將向你敞開
    在這篇採訪中,我東施效顰,「用自己的興趣提自己的問題」,選取了自己過去數年的閱讀中,和國內外不同的詩人的討論中,積累的跟楊煉有關的中文詩歌問題:詩人與時代、持續寫作的艱難與可能、詩歌的翻譯、漢語的現代發展、詩人與研究者的關係,還有一些往事。它是說給自己聽的,但這個「自己」,就是每一個具有了自我意識的個人。
  • 臺灣詩人余光中在開封參加端午詩會 朗誦新詩《招魂》
    原標題:臺灣詩人余光中在開封參加端午詩會 朗誦新詩《招魂》 余光中現場朗誦新詩《招魂》   □記者朱建豪文記者李文波實習生李超然攝影   閱讀提示|還記得那首昨日上午,2014中國宋韻端午詩會暨端午文化周活動在開封開幕,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綠蒂,大陸詩人汪國真等人參加了詩會。詩會上,余光中還親自朗誦了為端午詩會所創作的新詩《招魂》。   今年86歲的余光中,涉獵廣泛,著作等身,深受兩岸青年喜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余光中說,自己千裡迢迢來河南,是因為河南文化源遠流長。他希望年輕一代要保存或者追求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發揚下去。
  • ...院譚繼和研究員接受四川新聞網專訪 講述四川歷史名人薛濤的故事
    四川省社科院譚繼和研究員接受四川新聞網專訪 講述四川歷史名人薛濤的故事 2020-06-1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