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63歲的胡爽(化名)怎麼也不會想到,因為一根小小的植物刺扎了手,結果命懸一線,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半個月才撿回一條命。專家提醒,不要忽略任何一次小小的刺傷,尤其不要遺忘植物的刺傷,任何深部刺傷,均應及時就診,向醫生提供受傷病史。
手上紮根刺,差點沒了命
今年5月底,63歲的胡爽無意間扎傷了右手小指,當時覺得有點疼,卻沒在意。沒想到半個月後,也就是6月14日,胡爽發覺自己吃飯有點費力,嘴巴連咀嚼都費勁了,沒一會兒身體突然僵硬,向後倒下去,可把家人嚇壞了。
6月18日,胡爽來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甲乳外科主任逄金滿仔細詢問病史後,根據胡爽的症狀,結合多年臨床經驗,診斷胡爽應該是破傷風,立馬將其送入破傷風專科病房。
重症醫學二科醫生利用高頻探頭,反覆在胡爽右手小指掃描尋找,終於找出導致胡爽患破傷風的罪魁禍首:一根小小的蒺藜刺。
據介紹,引起破傷風的破傷風桿菌是一種厭氧菌,廣泛存在於大自然中,尤其在泥土、鐵鏽等情況下較多,暴露於有氧環境是不能正常存活的。但是,菌的芽孢,也就相當於它的種子,卻可以在很不合適的環境中長期保持生物學活性。當芽孢遇到合適的環境,比如深部、閉合傷口的無氧環境,它就會發芽、生長、釋放神經毒素,從而導致破傷風。
小傷口別不當回事,要學會正確處理
雖然小傷口感染破傷風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不當回事,如果傷口錯誤處理,也可能會被破傷風桿菌盯上。
掌握一定的傷口處理技能,有助於避免感染以及減少去醫院換藥的奔波。如果是剛出現的傷口,傷口不大,那可以自行處理。
傷口的邊緣部分要對合好,先用棉籤蘸取雙氧水清洗傷口,傷口周圍則用碘酊、酒精消毒,然後用創可貼覆蓋傷口即可。
如果傷口的表皮剝落,雙氧水清洗傷口、碘酊和酒精周圍消毒後,傷口處應該撒上消炎粉,然後用消毒紗布纏繞,用膠布固定。
如果傷口創面很大或者很深,傷口邊緣剝開的話,需要到醫院清創縫合才行。此時,還需要注射破傷風針。預防破傷風的話,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種。
主動免疫是新生兒接種百日破疫苗,幼兒在一周歲到二周歲時再次接種百日破疫苗。被動免疫,是在出現傷口後,接種破傷風針。由於破傷風發作時沒有特效藥物,所以平時一定要注重預防。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小心,以避免出現外傷。
破傷風針最好在24小時內注射
雖然破傷風病死率很高,但有了破傷風針後,還是有效避免了其大規模發作。破傷風針在受傷後應該及時注射,越早越好,通常來說最好是在24小時內注射。
不過,超過24小時之後注射也是有用的,因為破傷風的潛伏期一般為三天到數周,多數時間的潛伏期是一星期到兩星期。所以,受傷之後超過24小時再注射的話,也都能起到預防的效果,只要在未發病的兩個星期內注射破傷風針,都是有預防效果的。
此外,破傷風針和其他的疫苗不一樣,並非永久性免疫的,它是單純性的外源抗體,破傷風抗毒素維持的時間只有兩三天,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時間是兩三周。換言之,以後要是再出現嚴重的外傷,還是會有患破傷風的可能,需要再次注射。
不是所有的外傷都得注射破傷風針,單純性的表面擦傷和淺表創口,及時清創處理後,一般不需要注射破傷風針。
破傷風針和破傷風疫苗,不是一回事
據介紹,破傷風針是一種被動免疫製劑,也就是說這是從動物體內提取的一種抗體,注射到人身上後,可以短暫地抵擋破傷風毒素,但一般時間不長,最多28天後即被人體代謝而失去保護作用,而且有較高的過敏風險。
破傷風疫苗則是一種主動免疫製劑,它可以使人體自身持續產生抗體而起到長久的保護作用。據了解,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計劃免疫,百白破疫苗被納入其中。到目前為止,我國99%以上的新生兒都注射過百白破疫苗。
那麼,一旦受傷,到底是打疫苗還是破傷風針?專家介紹,不同情況要做不同選擇。接種過破傷風疫苗五年後,即便受傷,也不需要再打疫苗或針。如果是接種疫苗5至10年後,受傷輕的也不需要再打,如果是受傷比較嚴重,則需要補一針破傷風疫苗。
如果是接種破傷風10年以上了,那麼再遇到受傷時,無論輕重,都需要再補一針疫苗。如果小的時候從來沒接種過破傷風疫苗,那麼受輕傷後,需要打破傷風疫苗,如果傷口嚴重,那麼要先接種破傷風針,然後再打破傷風疫苗。
破傷風致死率可達百分百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通過皮膚或黏膜破口侵入人體,在厭氧環境中繁殖並產生外毒素,從而引起以全身骨骼肌持續強直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為特徵的急性、特異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在無醫療幹預的情況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全球範圍病死率仍然為30%-50%,是一種極為嚴重的致命性疾病。
破傷風臨床表現分為全身型破傷風、局部型破傷風、頭部型破傷風,其中全身型破傷風是最普遍和最嚴重的類型。其典型表現為全身肌肉疼痛性痙攣,張口困難、苦笑面容,以致牙關緊閉,進一步加重可表現為頸部僵硬、角弓反張、吞咽困難、上呼吸道梗阻,痙攣發作時患者神志清楚,上述發作可因輕微刺激而誘發(如聲、光、接觸等)。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