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是每一個準媽媽的心願,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孕期的營養補充,有些孕媽還會額外補充營養。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孕期並非吃得越多,寶寶就會越健康。
孕期要注意營養的補充
前段時間朋友恰好生子,我去探望她的時候,她和我吐槽:「整個孕期我胖了整整40多斤,本來以為會生下個大胖小子呢,沒想到最後才6斤多。合著吃了這麼多營養品,最後都胖在我身上了啊!唉,看我現在都胖成什麼樣子了啊。」
產後的肥胖問題也是很多孕媽的煩惱
聽著她的吐槽,我也注意到身邊很多孕媽都有這樣的煩惱。孕期胖了四五十斤,孩子最後生下來也就五六斤,剩下的肉都胖在了自己身上……
每次到醫院做產檢,醫生都會讓孕媽稱一下體重。這是因為孕期體重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孕媽的營養狀況,那麼,孕期增長的體重都長在了哪兒呢?
孕媽孕期增加的體重構成
以一位妊娠40周(也就是即將臨產)的孕媽為例,假設她的體重增長了12.5kg,孕期增加的體重及其構成包括:
●胎兒、胎盤及羊水:約4.75kg
●子宮、乳房:約1.3kg
●血液:1.25kg
●細胞外液:1.2kg
●脂肪及其他:4kg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胎兒、胎盤、羊水的重量大概是4.75公斤,脂肪增長4公斤,新生兒的體重在3公斤到3.5公斤左右。如果孕期的體重增長超過20公斤,就屬於增長過度了。
很多人都把孕期需要增重的數值定量,其實對於不同體型的人,孕期需要增重的量也是不一樣的。總體而言,偏瘦人群體重增加可以多些,而偏胖人群體重增加可以少些。
如何區分自己的體重是胖是瘦呢?別急,在醫學上我們是以體重指數(BMI)來表示的。BMI是以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來計算的。其中體重是以千克為單位,身高則是以米為單位的。一般來說,BMI的正常值在20~24之間,要了解孕期需要增加的體重,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自己孕前的BMI!
小夥伴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測量哦
注意:如果是雙胎或多胎妊娠,應諮詢醫生,因為體重增加與胎兒數量有關。
計算了BMI的數值,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已經大致了解自己在孕期需要增加的量了。孕期體重的增加和孕期的營養補充直接相關,營養過剩,孕媽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胎兒也會因體重過重,導致孕媽分娩時容易出現難產和損傷。而營養不足,就會導致胎兒體重偏低,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孕媽體重超標可導致的危害
那孕媽在孕期應該如何補充營養,才能保證體重的正常增加和胎兒的正常發育呢?關於這一點,我主要有以下建議:
膳食結構合理平衡:孕媽們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平衡,一日三餐有節制,常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葉酸的蔬菜和水果。
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高糖類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高糖類食物,杜絕酒類飲料,以免熱量過剩而造成肥胖。
少吃沙拉、肥肉、油炸食品:以水果取代餐後甜點;吃完東西立刻刷牙,刷過牙就不再進食;睡前三個小時不再進食(白開水除外)。
烹調方式也很重要:飲食並非少吃就能減肥,進食的技巧、食物的烹調方式、飲食的選擇等,皆是控制體重的關鍵。用水煮、蒸、燉、涼拌、紅燒、烤、燙、燴、滷的烹調方式,可以在保存食物營養的同時,還不失食物的鮮味。
改變進餐的順序:「飯前喝湯,長壽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因此孕婦喝湯應該在飯前而不是飯後;養成三正餐一定要吃的好習慣。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也都了解到了孕期營養補充不是越多越好的。在老一輩的眼裡,孕期的女人是最金貴的。為了孕媽和胎兒的健康,家裡人都是拼命給孕媽補充營養。甚至有的長輩還使用民間「秘方」以求胎兒的健康生長!
那其實在每個正規的醫院,都有專門的營養門診。建議孕媽可以帶上家人尤其是為自己準備膳食的家人一起來做營養諮詢。醫生根據孕媽的身體情況做個體化營養分析,給出合理的膳食建議。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小夥伴們切忌不要隨意聽信民間傳說或者網上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