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多年古典詩詞後,筆者一直在想:真正的文字高手寫詩文能到什麼境界?當看到蘇軾的一組迴文詩時,筆者才明白,能把字句運用到如蘇軾寫詩般得心應手就算是入了化境了。
蘇軾一生寫了2700多首詩作,題材豐富,風格多樣,經典頗多。這組名為《記夢回文二首》的作品,並不是很有名氣,但從中我們卻能看出蘇軾的水平。大家且看:
(其一)酡顏玉碗捧纖纖, 亂點餘花唾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 夢驚松雪落空巖。(其二)空花落盡酒傾缸, 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 龍團小碾鬥晴窗。
在這組詩前面,蘇軾還寫了一個序言,大意是說:12月15日的一場大雪後,自己做了一場美夢,夢裡有一位佳人給自己用雪水烹了熱茶喝,然後還和自己一起唱歌飲酒,讓自己沉醉於美夢中。在夢裡他還為這位小姐姐寫了句詩:亂點餘花唾碧衫。夢醒後,蘇軾覺得這句詩寫得不錯,便為它添上前後句,寫成這樣一組詩。
這組詩共兩首,初讀平平,歌詠的就是一位佳人。但如果以為僅是這樣,那就太小東坡了。大家把這首詩倒過來讀一次試試,就會發現,它其實是組迴文詩。也就是說,這組詩可以正讀,也可以倒讀,而且兩首讀法敘述的都是同一件事。這樣倒著讀一次,咱們就知道東坡的厲害。
迴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自東晉蘇伯玉妻在盤子裡寫過一首回文《盤中詩》後,就開始在古代文壇風靡。到了唐宋,迴文詩更是十分流行。白居易、王安石、秦觀、黃庭堅等名家,都寫過迴文詩。一般來說,迴文詩不僅僅需要正讀反讀皆成詩,而且兩種讀法在格律上也得工整,最難的是意思不要發生改變。在眾多愛寫迴文詩的文人裡,蘇軾是最牛的一位。
我們以這組詩的第一首為例。首句中「酡顏」指的是醉酒後的樣子,女子用纖纖細手捧著玉碗,和自己共飲。次句「花唾碧衫」用的是趙飛燕的典故,當年皇后嫉妒趙飛燕把唾沫吐到她的水袖上,趙飛燕不但不生氣,反而說這仿佛是石上開花一樣美。這個典故表明,一個真正美麗的女子,不管遇上什麼,都不減其麗。
後兩句寫的是佳人的歌聲,她的歌聲如咽水雲,讓靜謐的庭院別有情致。哪怕在夢裡,這樣的歌聲也十分驚豔,令大雪紛紛落到巖石上。縱觀這首詩,有視覺也有聽覺,有比喻也有典故,沒用一個抒情語,卻寫出了自己對佳人的一片深情。而把這首詩反過來讀,大家看一看: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衫碧唾花餘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
同樣是寫佳人捧著玉碗和自己共飲的情形,倒過來讀則是先由現實寫到夢境。現實中的巖石上落下了雪花,驚醒了詩人的美夢,從第二句開始就是他對夢中人的回憶。第二句同樣是寫佳人的歌聲,第三句同樣是用典故,第四句同樣是寫佳人微醉後的樣子。
一首好的迴文詩,在結構上的安排一定要夠巧妙。蘇軾這首詩最巧的地方,就在於他用了夢境和現實的轉換關係。正著讀時,是由夢境寫到現實,這是正敘。反著讀時,則是由現實回憶夢境,這是倒敘。至於字句上,為了讓兩種讀法都更通順,蘇軾也是費盡了心思。大家看他用的詞,酡顏、空巖、碧衫等詞,倒過來讀後,都會由形容詞加名詞變成名詞加動詞的形式,這顯然是刻意安排的。
以上只是舉例了第一首,第二首也一樣很經典。一組迴文詩,我們就能看出蘇軾的筆力。真正的高手,文字不過是他抒情達意的工具,把它們用得如火純青後,就能玩各種文字遊戲。蘇軾不但喜歡玩這種文字遊戲,而且還能玩出水平,玩出詩境之美,這是入了化境。這組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