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之一,可以做很多大範圍的動作,但是這種靈活性也導致相應的穩定性不足,使得肩關節容易產生很多疾病。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被稱為肩痛。肩袖是覆蓋於肩關節前、上、後方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腱組織的總稱。位於肩峰和三角肌下方,與關節囊緊密相連。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過程中使肱骨頭向關節盂方向拉近,維持肱骨頭與關節盂的正常支點關節。肩袖損傷將減弱甚至喪失這一功能,嚴重影響上肢外展功能。本病常發生在需要肩關節極度外展的反覆運動中(如棒球,自由式、仰泳和蝶泳,舉重,球拍運動)。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由於「肩周炎」這個概念在很多人的思想裡已經根深蒂固,所以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肩痛就是肩周炎」「忍忍就過去了」,有些人不到醫院,而是自行按摩推拿、「爬牆」鍛鍊,這樣的醫療常識誤區導致很多患者病情加劇,並且頑固地認為「肩周炎就是治療不好的」。那麼,肩痛的原因就是肩周炎嗎?有研究數據表明,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很低,只佔肩痛患者的10%~15%,導致肩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肩袖損傷,其中60歲以上由於肩痛就診的老年人中,肩袖損傷的比例超過60%。
造成肩袖損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類:創傷、供血不足及肩部慢性撞擊損傷。創傷是年輕人肩袖損傷的主要原因,當跌倒時手外展著地或手持重物,肩關節突然外展上舉或扭傷而引起。血供不足會引起肩袖組織退行性變。當肱骨內旋或外旋中立位時,肩袖的這個危險區最易受到肱骨頭的壓迫、擠壓血管而使該區相對缺血,使肌腱發生退行性變。臨床上肩袖完全斷裂大多發生在這一區域。肩部慢性撞擊損傷常發生在需要肩關節極度外展的反覆運動中(如棒球、仰泳和蝶泳,舉重,球拍運動)。當上肢前伸時,肱骨頭向前撞擊肩峰與喙肩韌帶,引起岡上肌肌腱損傷。慢性刺激可以引起肩峰下滑囊炎、無菌性炎症和肌腱侵襲。急性的暴力損傷可以導致旋轉帶斷裂。
肩袖損傷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凍結肩、肩峰下滑囊炎和肱二頭肌長頭肌肌腱炎。凍結肩又稱肩周炎、粘連性肩關節炎、五十肩等,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好發於40歲以上病人,女多於男(3:1)。其特徵是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障礙逐漸加劇,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峰下滑囊炎主要表現為肩峰下疼痛、壓痛,並可放射至三角肌,嚴重者有微腫。病程久時可引起局部肌肉萎縮,肩關節不能做外展、外旋等動作。肱二頭肌長頭肌肌腱炎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疼痛、壓痛以肱骨結節間溝為主,肱二頭肌抗阻力屈肘部局部疼痛加重。久則亦有功能障礙及肌肉萎縮。
如果病情不太嚴重可以選擇保守治療,損傷的肌腱應得到充分的休息,並加強健側肩部肌肉的鍛鍊。患者應避免做推壓動作,而代之以牽拉活動。局部可使用膏藥等外用藥物治療。疼痛較重的可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疼藥。
如果損傷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經保守治療3~6個月效果不好,需行手術治療。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肩袖損傷的手術治療現在大部分在關節鏡下微創治療,效果較好。部分巨大撕裂或條件較差者,可行小切口開放手術修補損傷的肩袖。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