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的問題在生活中很常見
實際上導致肩痛的原因有很多種
並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也有可能是肩袖損傷
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疾病概述
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關節周圍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液囊及關節囊等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慢性損傷性炎症。主要是由肩關節外傷、肩部勞損、退行性病變等原因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動受限為特徵,又稱「肩凝症」「凍結肩」「五十肩」等。
該病多發於 50 歲以上人群,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其中女性略高於男性,是較為常見的中老年疾病。
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是指圍繞肩關節周圍的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肌四塊肌肉的損傷。肩袖損傷是外科常見病,是引起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表現為肩部疼痛、持續壓痛、活動受限或肌肉萎縮、撕裂,好發於使用肩部頻繁的人群。
肩袖損傷主要分為急性損傷及慢性損傷,90%的肩袖損傷為慢性損傷,多因肩關節肌肉力量薄弱引起。而另外10%為急性損傷,多為運動損傷。
嚴格意義上講,肩袖損傷只是肩周炎的一種類型,而現在普遍意義上的肩周炎主要是指凍結肩,即五十肩。
臨床表現
肩周炎
病理表現主要是肱二頭肌腱、關節囊、喙肩韌帶、滑囊等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局部可出現水腫、炎症、充血等炎性刺激,從而引起疼痛的發生,繼而造成局部組織的纖維化。
隨著纖維化的加重,從而引起關節粘連的發生,限制了肩關節活動,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生活不便與痛苦。
日常可表現為肩部多個方向的抬舉、外展、旋轉受限,因疼痛很難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且疼痛加重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肩袖損傷
關節疼痛和活動度下降受限是肩袖損傷的主要表現。疼痛的區域通常在肩關節前方或者外側,肩關節後方的疼痛、斜方肌的疼痛,以及沿肘關節放射至手指的疼痛(注意鑑別頸椎疾病)。
活動受限以上舉受限最為常見,特徵性表現為主動活動受限而被動活動受限不明顯,但肩袖損傷後繼發肩關節粘連的病人中,主、被動活動也可表現為相同程度的受限。
疼痛症狀一般在活動時加重,休息時常減輕。夜間疼痛是肩袖損傷的病人較典型的臨床表現,嚴重者因疼痛無法睡眠。
兩者疼痛的部位不同,肩周炎常常表現為整個肩膀痛,並沒有固定的壓痛點,而肩袖損傷有明顯的壓痛點,常見於肩前方痛,位於三角肌前方及外側。
兩者肩部受限情況不同,肩周炎存在各個方向的活動受限,且主動活動和被動活動相似,而肩袖損傷主要是主動上舉和外展無力,但其被動活動範圍無明顯受限。
治療方法
1/ 肩周炎
日常鍛鍊
肩周炎康復「練」勝於治,針對患者肩關節活動受限程度,制定相應的主動運動鍛鍊方案,讓患者自我監督,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度。(總是肩膀痛?當心患上「五十肩」!自我鍛鍊很關鍵)
關節鬆動術
採用被動運動對肩關節長軸分離牽引,旋轉、滑動肩盂關節,使得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及關節囊等軟組織活動牽拉,起到松解粘連及緩解痙攣的作用。增加肩關節前屈、後伸、內旋、外旋、外展的活動範圍,從而提高關節的活動度。配合患者主動的關節活動,能促進關節內滑膜液的流動,改善營養供應,減輕炎性刺激,緩解關節疼痛,同時防止肌肉萎縮。
物理因子治療
體外衝擊波是通過振動、高速運動導致介質極度壓縮聚集產生具有力學特性的聲波,具有機械效應、空化效應、熱效應;
機械脈衝能對肌肉、軟組織局部振動放鬆,達到松解粘連作用;
空化效應和熱效應能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增加細胞吸氧能力,促進炎症吸收;
高強度衝擊波刺激局部神經末梢,阻滯痛覺感受器,抑制疼痛信號的傳遞,起到止痛的作用。
紅外線治療通過對肩關節局部照射產生熱效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強組織修復能力,提高患者痛閾,減輕疼痛,同時抑制炎性介質合成刺激分解,促進新陳代謝和滲出液的吸收,起到對肩周炎的治療效果。
針刺療法
根據辨證取穴的原則,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進行治療。臨床上多配合電磁波譜治療儀照射,在針刺得氣之後外加電磁波譜治療儀進行治療。也有報導在針刺治療的同時做肩關節的運動,以利於關節的松解。
推拿和穴位點按治療
推拿、穴位點按療法是治療肩關節炎的常用治療方法,通過對穴位的點按和推拿達到分筋、理筋、鎮痛的作用,通過點、揉、按、撥等方法對局部的疼痛點和結節進行治療,沿著經絡的走形進行由輕到重的推拿點按治療,還可運用伸拉、掌揉、拍打、揉搓等推拿手法進行治療,慢性期還可採用抖法進行治療,彈撥、環轉等方法對局部進行治療,良好的推拿手法對肩周炎治療至關重要。
2/ 肩袖損傷
非手術治療
非巨大撕裂(特別是傷後<3個月者),多偏向於非手術治療。常見的方法有休息制動、中藥或非甾體消炎藥口服、外用藥物、封閉、牽引等。
可藉助超短波和超聲波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控制炎症、減輕疼痛;中頻電刺激針對肌肉萎縮可以激活肌肉機能,減少失能。
其適應證及治療持續時間,目前尚無統一意見。多數學者認為,對病程較短(<3個月)、撕裂較小,Post分型屬I型,或病人年齡較大、對肩部功能要求不高者,適宜非手術治療(肩袖損傷的康復治療,如何實現1+1>2的效果)。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法很多,主要為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撕裂。其方法為單純肩袖修補術和McLuahing法。肩峰下減壓術後清理肩峰下滑囊,探查肩袖損傷情況,清理肩袖的粗糙創面和擬做肩袖重附著點的大結節遠側的軟組織。手術目的是阻斷病理過程、解除疼痛、恢復肩關節功能。手術後可根據恢復程度給予一定康復訓練。
所以,出現肩痛的症狀,首先要明確損傷或炎症的部位及其嚴重程度,然後再給予相應的治療,並不是每種肩痛都適合馬上鍛鍊!
參考文獻
李凌冰. 中醫康復結合針灸治療肩周炎的研究進展[J]. 中醫臨床研究, 2018, v.10(13):152-154.
昌慕蓉, 張豔. 淺談肩周炎的中醫治療和康復鍛鍊[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9, 5(02):98-100.
劉西紡, 王瑾, 楊民毅, et al. 物理療法、手法和針灸治療肩周炎優選方案的正交設計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 2018, 15(36):68-72.
邵明磊, 孫嘉陽, 阮慶, et al. 肩袖損傷診治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5(09):171-173.
陸鵬, 楊小立, 尚翠俠, et al. 康復訓練聯合物理因子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J]. 醫學信息, 2018, v.31;No.459(04):192-193.
朱鳳濤. 康復訓練對運動性肩袖損傷微創術後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誌, v.11(2):123-124.
編輯:石亞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