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周兵華(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五上午)
夏季人們熱衷健身、運動,你是否曾在運動後出現肩膀疼痛難忍、胳膊不聽使喚?當心,這可能是發生了肩關節脫位。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周兵華提醒,夏天青年人運動較多,在不注意運動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肩關節脫位;而中老年人一旦肩關節脫位後劇烈疼痛,尤其是夜間疼痛,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高強度運動、運動跌倒易引發
關節脫位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指關節遭受外力作用後,導致構成關節的關節面脫離正常位置,並引起關節功能障礙的情況。「而肩關節脫位是全身關節最常見的脫位,約佔40%以上。「周兵華副教授告訴記者。
有很多相關因素會導致平常人運動時肩關節更容易引起脫位,周兵華副教授說,比如性別、年齡、關節先天鬆弛、競技體育類型和水平,這些都是肩關節脫位的高發因素。年齡小於40歲的男性人群,其競技體育類型和水平相對較高,所以發生脫位的概率也會上升;關節先天鬆弛可以作為獨立的肩關節脫位因素來解釋普通人因低水平的體育運動誘發脫位的原因;業餘愛好投擲運動的競技體育類型的普通人群,誘發肱盂關節脫位的概率明顯上升,而高強度競技水平的運動,是肩關節脫位的高危因素,如籃球、羽毛球、體操(單、雙槓)等。運動時跌倒時上肢伸直支撐著地時亦易出現肩關節脫位。
脫位後側面看會有大的凹陷
周兵華副教授介紹說:狹義的肩關節指的是肱骨頭和關節盂構成,肱骨頭較大而關節盂較小,這使得我們的肩關節運動非常靈活;前屈上舉和外展都可以達到180度,還有至少45度的內外旋功能。如果沒有骨折,肩關節避免脫位全靠關節囊和盂唇這些軟組織;當外力導致肱骨頭過度前移繼而導致盂唇和肩關節囊撕裂,就會出現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後的臨床表現十分明顯,比如:受傷後肩關節會劇烈疼痛;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肩關節從側面看有一個大的凹陷,前方鼓起一個包等。
肩關節脫位延誤治療「危害大」
當肩關節脫位成為一種"習慣"後不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同時使肩關節更容易罹患骨性關節炎和肩袖斷裂。
周兵華副教授表示,肩關節脫位一般情況下,在CT和X線排除骨性結構損傷後,很容易手法復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法復位後如果沒有合適的康復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反覆性的脫位。年輕患者和職業運動員初次肩關節脫位後因為有較高的運動要求更容易發展成為習慣性脫位;但更多的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患者是因為損傷後肩關節囊鬆弛造成。
並且,研究發現,首次肩關節脫位在40歲以上的患者,其復發率大大降低,僅為10%,但是老年患者由於肩袖肌群往往嚴重退化,易伴發肩袖損傷。因此老年患者肩關節前脫位,經過手法復位後,如果一直殘存肩部疼痛,且逐漸加重,尤其夜間疼痛明顯,同時感覺肩關節上舉無力,強烈建議到醫院做MR檢查,以了解有無肩袖損傷,再讓專業的肩關節醫師指導治療和康復。
周兵華副教授就曾診療過某位患者,其肩關節初次脫位後未得到及時治療,3月後發展成為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導致肩關節喪失功能。
/貼/士/:肩關節脫位如何處理
1.固定肩關節復位後,屈肘保持肘關節在90度,採用肩肘關節吊帶肩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使受傷的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得以修復癒合,固定時間為4~6周。
2.功能鍛鍊固定期間患者可自我進行肘,腕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同時需要在專業運動醫學醫生或康復醫生指導下進行肩關節康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