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2020-01-16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廣義的肩關節包括肱盂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胸關節,但以肱盂關節最為重要,臨床上習慣將肱盂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脫位。

肱盂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盂構成,肩胛盂關節面小而淺,肱骨頭被包容性差,肩胛盂關節面面積僅為肱骨頭面積的1/3~1/4,關節囊和韌帶鬆弛薄弱,由此,肩關節有較大的活動度,但同時又不夠穩定而易於脫位,由於肩關節前下方結構更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以前脫位最為常見,約佔所有肩關節脫位的95%以上。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的病因為創傷,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大多為兩種創傷形式:

1.跌倒時手掌著地,肩關節處於外展外旋位,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成為槓桿的支點,肱骨頭向前受力突破前方薄弱的關節囊,脫出肩胛盂而位於喙突的下方;

2.上肢後伸,身體向後跌倒時,手肘部著地,傳導暴力撞擊,向前方突破關節囊而脫位。臨床上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健手扶患肢、頭偏向患側以減輕疼痛,肩關節囊空虛,方肩畸形,Dagus徵陽性等)及X線檢查不難診斷,但肩關節脫位可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肩袖損傷、神經血管損傷等,需引起警惕。

對於肩關節脫位,《外科學》上的治療方法為手拉足蹬法(Hippocrates法):局麻後,病人仰臥,術者站在患側床邊,腋窩處墊棉墊,以同側足跟置於病人腋下靠胸壁處,雙手握住患肢於外展位作徒手牽引,以足跟頂住腋部作為反牽引力。

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不下十種,但我們只需要掌握一到兩種即可。臨床工作中,很多醫生可能直接採用《外科學》上所教的手拉足蹬法復位,費時費力患者又痛苦,對於女醫生來說更為吃力,必要時還需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筆者常採用椅背法和外旋法復位,省時省力又不增加患者痛苦,女醫生也完全能夠獨立完成,故將兩種方法推薦給大家。

一、椅背法

1.於椅背頂上放置棉墊或者毛巾,以減輕疼痛及保護血管神經;

2.患者側坐於椅子上,將椅背置於患者腋下,患肢自然下垂;

3.醫生一手輕扶患肢腕關節,使肘關節屈曲90°於旋後位;

4.醫生另一手肘壓於患者肘窩之上,利用體重(適當力度即可)持續下壓即可完成復位。

(椅背法操作視頻)

二、外旋法(推薦)

1. 患者取仰臥位;

2. 醫生一手輕扶患者腕關節,使患者肩關節處於內收內旋位、肘關節屈曲90°;

3. 醫生另一手固定患者肘關節,扶腕關節的手慢慢向外用力使肩關節逐漸外旋即可完成復位。

(外旋法操作視頻)

(真實案例外旋法操作視頻)

筆者三年來採用三種復位手法,比較結果如下表格:

筆者經驗,肩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脫位,雖然復位手法很多,但掌握最簡單、實用、安全的方法才是重點,通過對比,筆者推薦椅背法和外旋法。

提醒: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操作!

作者介紹:

尹家廣

尹家廣,2013年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工作於嵊泗縣人民醫院骨傷科,熱愛學習,對骨傷科常見病與多發病積累了一定經驗,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END—

供稿:骨科 尹家廣(主治醫師)

原標題:《【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老人跌倒手掌撐地,致肩關節脫位!骨科醫生一招即復位
    根據這些症狀,曹斌醫生很快就確定了劉奶奶是右肩關節脫位,在吳向陽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了手法復位,復位後劉奶奶立即感覺疼痛消失,劉奶奶直呼真是「神奇」。
  • 骶髂關節半脫位復位手法
    骶髂關節半脫位其實十分常見,分急性與慢性兩種,可單獨發病,也可因其他傷病而並發或就是該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診斷和治療中常常被忽略,或誤診、漏診。若脫位關節未被矯正可長期遺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經痛麻等症狀。有的則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病症(如月經不調,尿頻、尿急、遺尿、陽痿等)且久治不愈。
  • 加強力量練習預防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在年輕、運動員人群中最常見。患者第一次發生肩關節脫位時越年輕越活躍,就越可能發展為習慣性肩關節脫位,或稱作復發性肩關節脫位,或更準確的稱謂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定。例如,十幾歲時第一次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有90%以上的機會發展為復發性肩關節不穩。40歲以上時發生第一次肩脫位的患者發展為慢性肩關節不穩的可能性低於10%。
  • 肘關節後脫位:單人肘部支點牽拉復位技巧
    ,僅次於肩關節脫位。及早復位可以有效降低關節損傷有助於恢復功能。肘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方法有許多,但常常需要特殊的鎮靜麻醉、牽引或者助手的幫助。                                   美國華盛頓大學骨科的 Nathan W.
  • 肩關節脫位急救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復發?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當動作幅度過大或做劇烈運動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注意自身的護理工作,儘量避免身體損傷,在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情況時,需馬上就醫復位,及時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預防?採取這些措施,或可有效避免
    生活中關節的損傷很常見,尤其是像肩關節這樣活動範圍比較大的關節,在運動的時候,經常因為做了一些超過自身範圍的動作而引起損傷,肩關節脫位就是常見的類型。脫位後會有明顯的疼痛感、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我們需要及時就醫處理。肩關節脫位如何預防?
  • 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
    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髖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與後脫位兩大類,臨床常見為後脫位。一般說來,髖關節新鮮脫位無論前後,在完善的麻醉下,手法復位甚易成功,療效也好。
  • 王源下頜骨脫位,下頜骨脫位該如何復位?
    據臺灣媒體報導,TFBOYS成員王源近來參加音樂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錄製,沒想到在彩排到一半時,他獨自在一旁拿著熱水袋敷著臉頰,後來工作人員上前關心,他才坦言自己下顎骨脫位(脫臼),雖然露出痛苦表情,不過事後受訪時,避免大家擔心的他特別強調:「今天已經好了。」下頜骨脫位該如何復位?
  • 別讓肩關節脫位成習慣 中老年人需預防合併肩袖損傷
    當心,這可能是發生了肩關節脫位。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周兵華提醒,夏天青年人運動較多,在不注意運動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肩關節脫位;而中老年人一旦肩關節脫位後劇烈疼痛,尤其是夜間疼痛,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怎麼一回事?專家的建議仔細聽聽
    有一些患者有這樣的問題,在出現過一次肩關節脫位之後,之後很容易便會再次出現脫位。有一些在劇烈的運動中出現再次脫位,有一些甚至是在睡夢中就會出現脫位。為此,如何防止肩關節再次脫位成為了很多患者的一個想要了解的事情。
  • 康復治療師小漫畫~肩關節半脫位篇
    未 完 待 續康復乾貨:半脫位必須知道的五件事肩關節半脫位於偏癱患者中很常見,而針對它最主要的是做好早期預防。大多數造成患者脫位的原因都是護理者為了轉移省力而直接拉動患者的患側手臂,以及患者平時不注意自己的手臂的擺放。所以早期康復宣教異常重要。然而,治療師在治療中要注意這五點一、矯正肩胛骨位置。
  • 援非日記|第262天,痛到吸冷氣的肩關節脫位
    但左側肩膀還是不敢自主活動,我心想,難道是肩關節脫位了?在小夥子的協助下,他終於慢慢脫下上衣、露出了肩膀。我的目光一下被他左側肩膀明顯的方肩外形(方肩畸形)所吸引!和右側對比,左肩三角肌失去圓隆的飽滿形態,而左肩前方軟組織卻較對側隆起,左肩峰端形成直角樣改變,我用手指順著他的肩峰輕輕往下摸,能明顯感覺到關節盂的空虛。
  • 康複評估:肩關節體格檢查圖文詳解,超全面!
    肩關節外科專業程度較高,其體檢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傳統骨科的體格檢查程序類似,對於肩關節疾患也是從「視、觸、動、量(包括特殊試驗)」等方面進行檢查。視患者雙肩應充分暴露,觀察肩關節的輪廓,有無外傷、手術改變,有無肌肉萎縮,畸形、腫塊等。
  • 肩關節體格檢查圖文詳解
    判斷肩關節內旋及外旋功能。陽性提示肩胛下肌(肩關節內旋肌)損傷。病人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握住病人的前臂,另一隻手在後方託起病人的上臂,輕而慢地外展和外旋上臂,當病人感到肩後疼痛並有即將脫位的預感而產生恐懼,拒絕進一步外旋時,恐懼試驗陽性。在肩關節外展外旋的同時時對肱骨頭再施加向前的應力,可進一步引發患者恐懼感或疼痛,為加強試驗陽性。在做恐懼試驗後,於肱骨頭施加向後的應力,當病人恐懼感減輕或消失,即復位試驗陽性。
  • 肩關節各部位解剖及查體匯總
    患肢肘關節屈曲,手放在對側肩關節前方,如肘關節不能與胸壁貼緊為陽性, 提示肩關節脫位。用直尺貼在上臂的外側,下端靠近肱骨外上髁,上端如能與肩峰接觸則為陽性徵,表示肩關節脫位。病人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握住病人的前臂,另一隻手在後方託起病人的上臂,輕而慢地外展和外旋上臂,當病人感到肩後疼痛並有即將脫位的預感而產生恐懼,拒絕進一步外旋時,恐懼試驗陽性。在肩關節外展外旋的同時時對肱骨頭再施加向前的應力,可進一步引發患者恐懼感或疼痛,為加強試驗陽性。在做恐懼試驗後,於肱骨頭施加向後的應力,當病人恐懼感減輕或消失,即復位試驗陽性。
  • 關節脫位會怎樣?| 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原創 周孜輝 常笑健康▼本文作者▼關節脫位,多由外來暴力因素所致,會引起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如果處理不當或者拖延處理,可能致患處病情加重而引發肌肉萎縮,甚至癱瘓。
  • 薦讀:肩關節體格檢查圖文詳解
    判斷肩關節內旋及外旋功能。陽性提示肩胛下肌(肩關節內旋肌)損傷。病人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握住病人的前臂,另一隻手在後方託起病人的上臂,輕而慢地外展和外旋上臂,當病人感到肩後疼痛並有即將脫位的預感而產生恐懼,拒絕進一步外旋時,恐懼試驗陽性。在肩關節外展外旋的同時時對肱骨頭再施加向前的應力,可進一步引發患者恐懼感或疼痛,為加強試驗陽性。在做恐懼試驗後,於肱骨頭施加向後的應力,當病人恐懼感減輕或消失,即復位試驗陽性。
  • 耳石症:三半規管不同的手法復位.
    它有一個原則,就是耳石脫落的哪一側,比如右側耳石脫落,就要由右側向左側去復位,也就是由患側向健側去復位。在前半規管、後半規管和水平半規管以及嵴帽結石,它有不同種類型,也就對應著不同的類型的手法,這也是耳石症治療最難的地方。因為如果沒有找到專業的耳科醫生,他是無法判斷的,最多能告訴你得了耳石症,但是怎麼復位就很難。所以整個診療過程中診斷分型是最重要的。
  • 小兒髖關節脫位怎麼辦?
    小兒髖關節脫位不容易被家長發現,發現遲了就比較麻煩。小兒髖關節脫位表現在:股溝到大腿部分的皮膚褶皺高低不對稱,條數不對稱;嬰兒的兩腿活動不平衡,一個腿活動多,一個腿活動少,一個腳能很用力,一個腳用力不足;兩腳的長短、粗細不對稱;家長活動孩子下肢時候有彈響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