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髖關節脫位怎麼辦?

2020-12-20 百家號

小兒髖關節脫位不容易被家長發現,發現遲了就比較麻煩。

小兒髖關節脫位表現在:股溝到大腿部分的皮膚褶皺高低不對稱,條數不對稱;嬰兒的兩腿活動不平衡,一個腿活動多,一個腿活動少,一個腳能很用力,一個腳用力不足;兩腳的長短、粗細不對稱;家長活動孩子下肢時候有彈響聲等等。一旦發現小兒髖關節脫位怎麼辦呢?當然是先就醫,醫生一般分2種情況對待。

18個月的嬰兒一般採用保守治療,根據年齡的不同用不同的固定方式。

6個月以下嬰兒適合使用Pavlik吊帶,這個吊帶需要全天候穿戴,直到獲得髖關節穩定為止。這種吊帶的復位成功率在90%以上,小兒全天哭鬧是沒辦法的事。

6個月以下嬰兒也可以用牽引復位,經過牽引,髖關節得到外展,讓股骨頭慢慢回復原位。這個辦法優點是股骨頭逐漸獲得復位,阻止缺血壞死發生。

缺點是時間長,護理難度大,容易造成皮膚損傷等。

6月~18個月年齡的嬰幼兒可以使用手法復位,手法要輕柔,復位後使用石膏固定,石膏需要3個月才能是髖骨固定,利用固定時間讓股骨頭與髖臼互相吻合生長。

因為大於18個月的嬰兒骨頭已經有一定的硬度,不適合使用保守治療,比較多使用手術治療。

第一是切開復位,去除妨礙復位的軟組織結構,實現兩側股骨頭同水平線上,且是同心圓復位。

第二種手術辦法是通過骨盆和股骨截骨等方法矯正髖臼和股骨近端的畸形。

這種比較嚴重,恢復難度大,非到萬不得已才能進行,建議參考專業醫生意見。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如果家長們發現寶寶有臀紋或腿紋不對稱的情況那可能是髖關節脫位
    什麼是新生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首先看小兒髖關節到的脫位表現在:股溝到大腿部分的皮膚褶皺高低不對稱,條數不對稱;嬰兒的兩腿活動不平衡,一個腿活動多,一個腿活動少,一個腳能很用力,一個腳用力不足,兩腳的長短、粗細不對稱,家長活動孩子下肢時候有彈響聲等等。一旦發現小兒髖關節脫位怎麼辦呢?
  • 甘肅寶媽真情分享小兒髖關節脫位求醫經歷,傳遞保髖矯正康覆信心
    我從事小兒保髖矯正多年,收到過很多寶媽求醫經歷分享,在此,給大家分享一篇甘肅寶媽求醫經歷,希望對寶媽們有所啟發和觸動——  這三年我走過的路,酸甜苦辣,每一步都是成長!  三年前,聽到醫生的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突如其來的不幸讓我沉浸於遲發現的自責中......
  • 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
    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髖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與後脫位兩大類,臨床常見為後脫位。一般說來,髖關節新鮮脫位無論前後,在完善的麻醉下,手法復位甚易成功,療效也好。
  • 骨科英文書籍精讀(217)|髖關節脫位
    大小;量級;[地震] 震級;重要;光度is regarded as(被)認為是by far到目前為止;遠,非常 (與比較級或最高級連用)百度翻譯:髖關節脫位髖關節脫臼所需的力是如此之大,髖關節由於其骨性和軟組織的解剖結構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脫位常常與骨折有關—
  • 髖關節半脫位嚴重嗎?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或許只能手術
    並且隨著寶寶的成長,髖關節脫位的情況還會愈加嚴重,使肌肉組織攣縮更嚴重,增加治療難度。髖關節半脫位嚴重嗎髖關節半脫位嚴重的程度要看年齡的多少,兒童或者青少年的髖關節半脫位是嚴重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程繼續加重就會變成全脫位,可以引起髖關節關節炎,甚至是骨型關節炎,就是真正的DDH或者CDH,是由小時候髖關節半脫位引起的,以後程度變嚴重了。
  • POGNAE嬰兒背帶有利於預防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POGNAE嬰兒背帶有利於預防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2015-11-19 16:45:3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但事實上,新生兒包太緊,不僅對防止「O型腿」沒用,還會影響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自愈。專家介紹, 每1000例新生兒中有1~2例髖關節脫位,15~20例髖關節不穩。大多數髖關節不穩的新生兒在最初幾周可自行痊癒,無需任何治療。但如果錯過自愈時機,任病情發展,最終往往會造成患者嚴重殘疾。而且,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少年時期通常沒有不適,成年後才開始出現症狀。
  • 什麼是先天性髖關節疾病?怎麼預防?
    孕婦懷孕期間不要彎腰曲身幹活,儘量讓丈夫幹活,以避免出生後的孩子得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懷孕期間的10個月裡,孕婦要仰坐,孕婦不要彎腰曲身幹活。此病為新生兒期的常見畸形疾病,做好早期發現,診斷,及時處理,大多可獲得良好療效。
  • 骨科英文書籍精讀(226)|髖關節前脫位
    礦工;開礦機an abducted and externally rotated hip外展、外旋的髖關節impinge /ɪmˈpɪndʒ/v.輕輕地;溫柔地,溫和地adduct  使內收abduct  使外展百度翻譯:前脫位前脫位較後脫位少見。當重物落在礦工或建築工人的背上時,可能會出現一個或兩個臀部脫位,工人的雙腿分開,膝蓋伸直,背部向前彎曲。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怎麼辦?需要換關節嗎?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怎麼辦?需要換關節嗎?​1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指先天性即出生時髖關節發育不好,如髖臼發育太淺、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減少、髖臼與股骨頭的匹配關係不良等,導致長期生物力學異常繼發股骨發育異常,股骨側的異常變化進一步加重了髖臼的畸形發育,這樣就使得髖關節面長期負重受力不均衡,從而繼發出現股骨頭半脫位、脫位,以及髖關節炎等疾病。
  • 可能是髖關節脫位,儘早治療,免得變成長短腳哦
    檢查結果一出來,小橘的擔憂還真不是無的放矢:寶寶患有先天髖關節脫位。髖關節脫位,這個詞看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病症。且不說這個大多數人見都沒見過的「髖」字,「脫位」這個詞也很容易讓人想到「脫臼」,脫臼嘛,能有多大事?
  • 寶寶五個月腿紋不對稱,一定是髖關節脫位?當然不是
    我給老公說,「二寶的腿紋不對稱,是不是髖關節脫位?」老公一臉鬱悶的表情,他的意思很明確,大寶沒事,二寶怎麼可能有事?「既然擔心,那咱們就去兒童醫院找專家看看。要是真有問題,該怎麼治療就怎麼治療。在家裡自己瞎猜有什麼用?」
  • 一家倆先髖兒,不可僥倖避篩查,髖關節發育不良需早治
    手術併發症多,但不能不治,怎麼辦?全家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不過,很快一家人通過多渠道了解到可以通過動態穩定支具系統做保髖矯正,於是,一家四口加小姨一起奔赴安徽合肥。來院以後,他們慎重的看了醫院環境,覺得挺滿意的,恰巧在一樓兒童遊樂區看到了幾位帶上貝氏行走支具家長,他們上前了解情況,聊了經歷和心得,後來又上病房,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兒髖關節脫位治療各個階段的孩子,最終信心滿滿的辦理住院了。雪上加霜!
  • 2017年陽曆年前免費為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患兒B超檢查了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髖關節在發育過程中以空間和時間上的不穩定為特徵的一組病變的總稱,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治療需要儘早診斷,提倡所有孩子在出生後早期做B超檢查進行篩查確診,早日發現可以完全治癒。髖關節篩查主要針對1歲半之內的嬰幼兒,有以下症狀的一定來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間:(1)關節活動障礙: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於另一側。
  • 5個月寶寶雙腿臀紋不對稱,原來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是人體重要的關節之一,為什麼說愛護髖關節要從「娃娃」做起?醫生表示,新生兒期有一種病叫「髖關節發育不良」,此病有輕有重,輕度發育不良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但成年後會出現髖關節活動後的酸痛乃至靜息痛,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重者早期便會出現關節脫位的表現,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只能依靠人工髖關節置換。
  •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_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症狀表現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由於髖臼先天性發育缺陷,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減少,髖臼與股骨頭的匹配關係不良,長期生物力學異常繼發股骨發育異常,股骨側的異常變化進一步加重了髖臼的畸形發育。隨著病情的發展,長期的應力異常會導致髖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股骨頭半脫位或脫位,甚至局灶性壞死。
  • 兒童髖關節疾病的十大成人表現
    小兒髖關節先天性、發育性和後天性疾病在成年人中經常會出現後遺症。這些病理狀況的最終結果存在明顯重疊,包括骨骼結構變化、軟骨/盂唇損傷和過早的骨關節炎。這篇綜述討論了小兒髖關節的十大常見病因,並在一個說明性、多模式、基於病例模式基礎上介紹成年人的相關畸形。定量成像指標和先進的成像技術作用也進行了評價。最終目標是增強普通放射科醫師對兒童髖關節病理狀況及其相關併發症預期發展的理解。
  • 關節脫位會怎樣?| 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而且不同部位的關節發生脫位,症狀也不盡相同,那麼有哪幾處關節是最容易發生脫位,且症狀是什麼樣子的呢?關節脫位分幾種類別?01 肩關節肩關節運動涉及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骨——胸壁聯接,其中以盂肱關節的活動最重要,故臨床上習慣將盂肱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
  • 這個動作,會讓寶寶髖關節脫位!90%的家長都做過!家長別踩坑
    導讀:這個動作,會讓寶寶髖關節脫位!90%的家長都做過!家長別踩坑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發育性髖關節不良的診斷與治療
    當43度≤α角<60度時,符合Ⅱ型髖關節,再進一步細分。當50度≤α角<60度時,屬於Ⅱa型髖關節。當43度≤α角<50度時,屬於Ⅱc型髖關節。Ⅱb型髖關節呢與Ⅱa型髖關節的區別是按寶寶的年齡劃分的。規定的角度範圍內,年齡小於3月的寶寶,屬於Ⅱa型髖關節,年齡大於3月的寶寶,屬於Ⅱb型髖關節。
  • 襁褓包的太緊將引發髖關節畸形
    目前,在新爸爸媽媽中再度流行起給嬰兒包上厚厚的襁褓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進限制了寶寶們的身體活動,科學家們還提出警告,過緊的襁褓會導致胎兒的髖關節出現問題。  小兒骨科醫師尼古拉斯·克拉克在英國權威雜誌《兒童疾病檔案》中提到:由於具有穩定嬰兒情緒的作用,曾經在很多國家已經被淘汰的給嬰兒包襁褓行為再度流行了起來。他在報告中指出,北美地區的新生兒們10人中就有9人的前6個月時間是在襁褓中度過的;而在2010年至2011年間,英國的嬰兒襁褓需求量也上升了6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