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包的太緊將引發髖關節畸形

2020-12-24 99健康網

  目前,在新爸爸媽媽中再度流行起給嬰兒包上厚厚的襁褓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進限制了寶寶們的身體活動,科學家們還提出警告,過緊的襁褓會導致胎兒的髖關節出現問題。

  小兒骨科醫師尼古拉斯·克拉克在英國權威雜誌《兒童疾病檔案》中提到:由於具有穩定嬰兒情緒的作用,曾經在很多國家已經被淘汰的給嬰兒包襁褓行為再度流行了起來。他在報告中指出,北美地區的新生兒們10人中就有9人的前6個月時間是在襁褓中度過的;而在2010年至2011年間,英國的嬰兒襁褓需求量也上升了61個百分點。

  雖然有一些證據表明包襁褓具有促進嬰兒睡眠、安撫嬰兒哭鬧行為的效果,研究人員也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包襁褓的行為可能導致胎兒將來的臀部骨骼畸形。這種畸形的形成是由於襁褓會拉伸胎兒的髖關節,把臀部向前擠壓,增加嬰兒髖關節錯位的風險並導致髖關節炎,使得寶寶長大後可能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來矯正。

  據了解,在日本,人們實施了一項教育照顧孩子的奶奶們不要給孫子包襁褓的項目,並且在項目實施後發現人群中髖關節脫位的發病率下降了50%。

  克拉克醫生也表示,在孕婦臀位生產或者有家族病史的情況下,確實有很多寶寶在誕生時就患有髖關節畸形。但他認為寶寶出生後受到的機械性力的影響也可能造成髖關節疾病,有許多天生的髖關節問題其實在寶寶發育過程中是可以自然恢復的,但包襁褓會拖延這個自我矯正的過程。

  據克拉科醫生介紹,包襁褓在不限制嬰兒腿部向上彎曲和向外伸直的情況下是可以安全實施的,要讓寶寶的髖關節能夠自然生長。父母在給嬰兒包襁褓的時候不應該把寶寶的腳裹住或是擠壓在一起,他提醒,購買現成的襁褓時也要選擇在嬰兒腿部具有寬鬆結構,可以讓嬰兒活動雙腿的產品。

  他還補充道:保健專業人員在教會新生兒父母怎麼安全的給嬰兒包襁褓的問題上責任重大,正確的包襁褓才能避免寶寶今後產生一些健康問題。(實習編譯:陳鷺榕 審校:邱天華)

(責任編輯:邱天華)

相關焦點

  • 襁褓不等於「蠟燭包」 裹太緊損害BB髖關節發育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院和其他專家也建議,家長不要把孩子襁褓裹得太緊。襁褓法的最大缺點:限制孩子運動襁褓法一般是指用毯子將寶寶的胳膊和腿包住,人們認為用毯子裹住孩子可以模擬在子宮裡的感覺,使孩子有安全感。它能用來幫助寶寶平靜,防止寶寶哭泣,目前襁褓法已經在全球範圍內使用。
  • 新生兒的防驚跳包也叫裹襁褓,手把手教你
    方法如下:①將薄的包單鋪在床上,其中一角向內折出一個小三角形,將寶寶頭頸部位放在折角的位置②把寶寶的左手貼身放平,拿起寶寶左側的包單蓋住他的左手和身體。③抬起寶寶的右手,將包單邊角塞入他的後背右側。④提起包單的底角,覆蓋寶寶的身體,將底角壓在他的右肩下。⑤拉起包單最後一個角,蓋過寶寶的右手,塞入後背左側。裹襁褓需要注意的是裹襁褓的要點是上緊下松---手臂包住,腿腳依然可以活動。
  • 還不會給新生寶寶裹襁褓?簡單5步看過來!
    芽爸解答:專家認為,對早產兒還有愛哭鬧、睡不安穩的小寶寶來說,給TA們裹襁褓是有好處的。裹在襁褓中的嬰兒能有更安穩、更長時間的睡眠,而且突然自發性醒來的機率會大大降低。為什麼裹襁褓?2、缺點:包裹太緊會導致裡面溫度太高,也會壓迫寶寶神經;襁褓可能增加畸形或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危險。
  • 外國媽媽包裹襁褓,娃最後的表情是亮點,這樣的襁褓寶寶最喜歡
    說到給寶寶包裹襁褓,很多媽媽都會比較排斥,不是說包襁褓是一種育兒陋習嗎?怎麼還在廣泛地使用?如果告訴你,連外國人都很提倡給寶寶包裹襁褓,是不是更驚訝了?沒錯,很多育兒專家都提倡打襁褓,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那麼,作為襁褓的體驗用戶,寶寶們是什麼感覺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 襁褓包模擬子宮環境 科學打包新生寶寶很重要
    @緣來是你:現在的寶寶一般月子裡還是打包的,但不會包很緊,更不會將手足拉得很直,只是順其自然把寶寶打包住,這樣比較好抱,且更容易給寶寶保暖。你們在醫院裡沒有打包嗎?在醫院裡護士包得很好的,我們回來學了好久都沒有護士包得好,還是包著吧,但別太緊了,也不要刻意將手足拉直。
  • 你真的會給寶寶裹襁褓嗎?小心裹出關節錯位
    圖片來自Kidspot1.毯子鋪在床上,其中一角向內折出一個小三角形,將寶寶頭頸部位放在折角位置;2.把寶寶的左手貼身放平,拿起寶寶左側的毯子蓋住他的左手和身體;3.抬起寶寶的右手,將毯子邊角塞入他的右側後背;4.提起毯子的底角,覆蓋寶寶的身體,將底角壓在他的右肩下;
  •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_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症狀表現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_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症狀表現 髖關節作為人體主要承重關節,容易潛在勞損引發多種髖部疾病,如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其中,髖關節發育不良也是常見的一種髖部疾病。
  • 裹襁褓真不是隨便裹一裹,你可能不知道裹不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襁褓會讓寶寶感覺回到了溫暖熟悉的子宮裡,使他更有安全感,從而達到安撫寶寶的效果,也能讓寶寶睡得更久,睡眠質量更好如何正確裹襁褓■將毯子鋪在床上,其中一角向內折出一個小三角形,將寶寶的頭頸部位放在折角的位置■寶寶的左手貼身放平,拿起寶寶左側的毯子,蓋住他的左手和身體■
  • 剛出生的寶寶就被綁手綁腿,裹成「蠟燭包」,有沒有不良影響?
    將寶寶裹成「蠟燭包」的危害有哪些?1、新生兒一出生就被綁手綁腳,限制了四肢的活動,這會讓寶寶的肌肉和神經感受器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從而影響到大腦和全身的發育。2、「蠟燭包」會在寶寶的胳膊處和腿處各系上帶子,這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呼吸以及肺部和胸部的發育。3、如果將寶寶裹得太緊,容易造成股骨頭錯位,發生髖關節半脫位,甚至完全脫位。
  • 新手爸媽莫慌,手把手教你正確的裹襁褓方法,讓寶寶睡得更香
    給寶寶裹襁褓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必修課,初生寶寶突然脫離媽媽的子宮來到這世上,一開始很容易缺乏安全感。此時裹襁褓對寶寶來說就是個過渡,當他被襁褓包裹時,就仿佛回到了媽媽的子宮裡,既舒適又有安全感,能讓寶寶睡得更香。
  • 如何給寶寶裹襁褓?新手爸媽莫慌,手把手教你,讓寶寶睡得更香
    第一步將包巾平鋪,折起其中一角,將寶寶的臉朝上,放在毯子上,頭朝摺疊的位置,第二步將寶寶的右臂輕輕拉直,拿起包巾左角,向右裹住他的身體,塞在他的左臂和左側身體中間。第三步將包巾下面一角向上翻折,包住寶寶的腳。
  • 寶寶裹襁褓睡覺好不好?
    • 包襁褓正確方法據研究發現,採用襁褓法可有效減少嬰兒啼哭情況。若未滿8個月的寶寶睡覺常哭鬧,大家不妨試試此法,但一定要注意方法。1.鋪好毯子,將寶寶仰躺放在上面,提著毯子上角往回折,頭部處於折角上方,肩部與折線對齊。2.提起一角,貼著寶寶左側肩膀,裹住身體右側身體下方。
  • 髖關節發育不良會有怎樣的症狀表現?
    髖關節作為人體主要承重關節,容易潛在勞損引發多種髖部疾病,如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其中,髖關節發育不良也是常見的一種髖部疾病。由於髖部疾病的症狀大多表現為疼痛跛行,這也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容易與其他髖部疾病混淆。所以,正確認識髖關節發育不良,對有效防治意義重大。
  • 錯誤的裹襁褓方式會傷害寶寶,新手媽媽們可不要犯這樣的錯
    隨著季節的變換,溫度也逐漸回升,一些出生在冬季的寶寶的媽媽發來疑問:「天氣回升了,我是不是可以把襁褓給去掉了?」這是一位新手媽媽發來的疑問,今天幫媽就借著她的疑問,來跟一些新手媽媽講一下,關於寶寶裹襁褓的那些事兒。縱觀古今中外,好像都有給寶寶裹襁褓的習慣。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傳統。
  • 寶寶頻繁驚跳夜醒,如何襁褓包裹,讓寶寶睡得更加安穩
    在寶寶睡覺時,可採用襁褓包裹的方法,讓寶寶睡得更加安穩。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是蜷縮著身體,緊緊的被子宮包裹。出生後突然離開熟悉的環境,沒有包裹的感覺,寶寶容易沒有安全感。襁褓就是模擬媽媽子宮的環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襁褓包裹可以減輕寶寶因外來刺激受到驚嚇的情況,提升寶寶的睡眠質量。
  • 寒冷天氣給嬰兒裹襁褓,可以睡得更持久?超過這個月份使用很危險
    北方的冬天又幹又冷,新手媽媽總想著自己家的小可愛更暖和一點,不光是白天給寶寶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就連晚上也會給寶寶裹上一層襁褓毯。這種方式被稱為包襁褓,老一輩的人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寶寶睡得更持久,可真是這樣嗎?
  • 寶寶剛滿月就進醫院,原來是「襁褓」惹的禍,新手爸媽要謹慎
    開了兩個擦拭藥膏,又囑咐寶媽:回家調一下暖氣溫度,不要太熱,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厚,裹得太嚴實,襁褓也別再包了。襁褓確實有很多好處,但是也存在不少弊端,父母給寶寶包襁褓時,一定要視情況而定,不要一味地緊密包裹!襁褓再好用也有弊端,3種情況不要用,新手爸媽別不當回事雖然說襁褓不會像「蠟燭包」一樣,對寶寶產生極大的傷害。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常見問題
    髖關節發育不良又叫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指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不足,髖關節形態異常,髖關節不具備正常生物力學關係。髖臼的深度變淺,導致股骨不能被完全包裹,容易發生脫位。此外,二者有效接觸面積減小,導致髖關節的軟骨磨損加快。隨著磨損加重,最終將導致骨性關節炎的產生及不斷發展。2、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是什麼?
  • 這種常見的兒童「骨骼畸形」,很多家長沒發現!醫生4招教你辨別!
    想要預防,家長們應做到: 1、避免錯誤的襁褓包裹 出生後過緊的襁褓包裹是導致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病的一大因素,應該儘量避免使用過緊的襁褓,選用上緊下松,可讓寶寶雙手固定、腿部自然外展的襁褓包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