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不等於「蠟燭包」 裹太緊損害BB髖關節發育

2020-12-24 網易親子

大多數人認為緊密束縛嬰兒,能夠為孩子再現媽媽子宮的環境,幫助寶寶更好地入睡。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易造成嬰兒的髖關節出現問題。

據BBC新聞報導,針對襁褓法的復興和流行,矯形外科醫生近日在《兒童疾病文獻》雜誌上警告道,襁褓法可能會損害孩子髖關節發育。英國皇家助產士學院和其他專家也建議,家長不要把孩子襁褓裹得太緊。


襁褓法的最大缺點:限制孩子運動

襁褓法一般是指用毯子將寶寶的胳膊和腿包住,人們認為用毯子裹住孩子可以模擬在子宮裡的感覺,使孩子有安全感。它能用來幫助寶寶平靜,防止寶寶哭泣,目前襁褓法已經在全球範圍內使用。

南安普頓大學的醫院的Nicholas Clarke教授提醒,襁褓法讓孩子的腿拉得太直,會限制孩子的髖關節發育。「近來襁褓法開始復興,因為人們覺得它能幫助改善孩子哭泣、腸絞痛和睡眠質量。」他建議,為了寶寶髖關節的正常發育,不要把寶寶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儘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鬆,不要把兩條腿緊緊地壓在一起,否則會影響寶寶髖部發育。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的Jane Munro說,襁褓法是一個「看似無害的」的事情,但卻能對嬰兒造成「重大問題」。並且襁褓法還會導致嬰兒溫度過熱,提高嬰兒猝死的風險。「建議家長最好避免使用襁褓法,但考慮到文化背景問題,我們會為使用襁褓法的母親提供個性化的建議,確保她知道如何保證孩子的安全和自由伸展,以及溫度不會太熱。」

大奧蒙德街醫院的骨科醫生Andreas Roposch也說:「個人認為,家長不應該使用襁褓法,因為它沒有健康效益,相反還會導致臀部發育不健全的負面風險。」

英國最大的育兒公益組織、全國生育聯合會(NCT)的Rosemary Dodds也不建議襁褓裹得太緊。她表示,人們需要意識到,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與襁褓之間的聯繫。NCT網站有相關視頻,教媽媽們如何正確打襁褓。


打襁褓的4個步驟

1. 將毯子的上角往回折,將寶寶放置在毯子的上方,頭部處於折角上面的位置。

2. 提起毯子的一側,貼著寶寶一側肩膀,裹住身體壓在另一側下。

3. 疊起寶寶腳下毯子的末端,折向胸前,注意腳下留出一些空餘,讓寶寶腿腳有活動空間。

4. 提起毯子的另一側,包住寶寶的身體,將尾端壓在寶寶身下。

襁褓≠「蠟燭包」 裹太緊損害BB髖關節發育

所謂的「蠟燭包」,就是把寶寶的胳膊、腿拉直,然後緊緊地用小被子包住,據老輩人說,這樣能防止寶寶長大出現羅圈腿。但是,過緊地包住寶寶,會影響肺的發育和呼吸,使肺部抵抗力降低,發生肺部感染的機會增加。同時也會壓迫腹部,影響胃和腸道的蠕動,使寶寶消化功能降低,影響食慾。由於四肢活動受限,更不利於四肢骨骼、肌肉的發育。

打「蠟燭包」還可能誘發新生兒髖關節脫位,影響髖臼的發育。寶寶出生時,髖關節的發育還不成熟,在自然狀態下,下肢仍處於像青蛙腿一樣的姿勢(屈髖外展外旋),這樣股骨頭就恰好正處於髖臼中心。隨著寶寶肢體活動,股骨頭刺激髖臼進一步發育, 就不容易發生髖關節脫位。如果強行讓寶寶雙下肢伸直、併攏, 股骨頭會正對髖臼外上方的發育不成熟處。因此,給寶寶打襁褓的時候,一定要給寶寶的小腿留下自由伸展的空間。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馬志秋_NQ2478

相關焦點

  • 裹襁褓真不是隨便裹一裹,你可能不知道裹不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文/三寶媽 為什麼要裹襁褓對於多數寶寶來說,裹襁褓可以讓寶寶睡得更好,讓寶寶更有安全感,但是如果襁褓裹不對,反而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一直照顧寶寶的麻麻,應該會發現,新生兒睡覺時似乎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好像睡得很不踏實,有的時候,明明睡得香,突然扭動身體,把手張開一下,就哭起來了,媽媽們別太擔心了,這是嬰兒身體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新生兒會伴隨著一些原始反射,是寶寶對外界刺激所作的反應寶寶揮動的雙手經常會把自己鬧醒,所以寶寶從出生到兩個月大都可以給他裹襁褓以減少驚跳和環境刺激
  • 剛出生的寶寶就被綁手綁腿,裹成「蠟燭包」,有沒有不良影響?
    為什麼要將新生兒裹成「蠟燭包」呢?1、為了新生兒能睡得安穩,不亂動。2、防止寶寶長大後出現羅圈腿。將寶寶裹成「蠟燭包」的危害有哪些?1、新生兒一出生就被綁手綁腳,限制了四肢的活動,這會讓寶寶的肌肉和神經感受器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從而影響到大腦和全身的發育。
  • 新生兒的防驚跳包也叫裹襁褓,手把手教你
    新生兒特別容易睡不踏實,因為他並不知道手腳是他身體的一部分,舞動的雙手經常把自己鬧醒,因此寶寶從出生到2個月大都說可以給他裹襁褓的,以減少驚跳反射和環境刺激。襁褓會讓寶寶感覺回到了熟悉的子宮裡,使他更有安全感,從而達到安撫寶寶的效果,也能讓寶寶睡的更好,長的更好。
  • 襁褓包的太緊將引發髖關節畸形
    目前,在新爸爸媽媽中再度流行起給嬰兒包上厚厚的襁褓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進限制了寶寶們的身體活動,科學家們還提出警告,過緊的襁褓會導致胎兒的髖關節出現問題。  雖然有一些證據表明包襁褓具有促進嬰兒睡眠、安撫嬰兒哭鬧行為的效果,研究人員也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包襁褓的行為可能導致胎兒將來的臀部骨骼畸形。這種畸形的形成是由於襁褓會拉伸胎兒的髖關節,把臀部向前擠壓,增加嬰兒髖關節錯位的風險並導致髖關節炎,使得寶寶長大後可能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來矯正。
  • 你真的會給寶寶裹襁褓嗎?小心裹出關節錯位
    「寶寶睡覺時總會不自覺地「手舞足蹈」,睡不踏實怎麼辦?」「有時候寶寶睡得正香,突然間身體變硬,彈起手臂張開手掌,哇一聲哭起來,把我和他爹嚇得不輕!」媽媽們別太擔心,這是嬰兒身體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新生寶寶並不知道手腳是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舞動的雙手經常會把自己鬧醒。
  • 寶寶裹襁褓睡覺好不好?
    今天,看到一位寶媽程程媽s471曬出寶寶裹襁褓的照片,表示自家寶寶不綁上手腳睡不安穩,向大家求助該怎麼辦。小編看到不少媽媽對包襁褓有偏見,認為這一做法不妥當。專家認為,寶寶裹襁褓還是有一定好處的。特別是對早產兒以及愛哭鬧、睡不安穩的小寶寶來說。
  • 外國媽媽包裹襁褓,娃最後的表情是亮點,這樣的襁褓寶寶最喜歡
    其實,寶寶並不覺得難受,想法,他們很有安全感,並且被包裹後,大都停止了哭鬧,反而露出了滿足的笑容,這是為什麼呢?寶寶喜歡這種襁褓,可不要捆成蠟燭包正確包裹襁褓的方法,如圖所示,將一塊毯子菱形擺放在床中間,然後將上面的一個角往下摺疊,將寶寶放在毯子如圖1的毯子上,摺疊處跟寶寶的脖子重疊即可。
  • 還不會給新生寶寶裹襁褓?簡單5步看過來!
    每次都弄不緊,然後被老婆一頓罵。有沒有什麼簡便容易學的方法啊?芽爸解答:專家認為,對早產兒還有愛哭鬧、睡不安穩的小寶寶來說,給TA們裹襁褓是有好處的。裹在襁褓中的嬰兒能有更安穩、更長時間的睡眠,而且突然自發性醒來的機率會大大降低。
  • 錯誤的裹襁褓方式會傷害寶寶,新手媽媽們可不要犯這樣的錯
    隨著季節的變換,溫度也逐漸回升,一些出生在冬季的寶寶的媽媽發來疑問:「天氣回升了,我是不是可以把襁褓給去掉了?」這是一位新手媽媽發來的疑問,今天幫媽就借著她的疑問,來跟一些新手媽媽講一下,關於寶寶裹襁褓的那些事兒。縱觀古今中外,好像都有給寶寶裹襁褓的習慣。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傳統。
  • 新手爸媽莫慌,手把手教你正確的裹襁褓方法,讓寶寶睡得更香
    給寶寶裹襁褓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必修課,初生寶寶突然脫離媽媽的子宮來到這世上,一開始很容易缺乏安全感。此時裹襁褓對寶寶來說就是個過渡,當他被襁褓包裹時,就仿佛回到了媽媽的子宮裡,既舒適又有安全感,能讓寶寶睡得更香。
  • 如何給寶寶裹襁褓?新手爸媽莫慌,手把手教你,讓寶寶睡得更香
    此時裹襁褓對寶寶來說就是個過渡,當他被襁褓包裹時,就仿佛回到了媽媽的子宮裡,既舒適又有安全感,能讓寶寶睡得更香。第三步將包巾下面一角向上翻折,包住寶寶的腳。第四步將寶寶的左臂輕輕拉直,拿起包巾右側一角,向左摺疊包住他,將多餘的部分塞在他的身體後方固定好,只讓他露出頭和脖子。
  • 寶寶頻繁驚跳夜醒,如何襁褓包裹,讓寶寶睡得更加安穩
    寶寶出生後,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睡覺時很不踏實,常出現一驚一乍的情況。寶寶出生後,睡覺雙手一般是上舉的,有時睡的好好地,胳膊會突然抽動一下。當外界突然有聲音或把寶寶放在床上的一瞬間,寶寶會嚇一跳,甚至會驚醒哭鬧。其實,這是寶寶出現的驚跳反射,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 襁褓包模擬子宮環境 科學打包新生寶寶很重要
    @緣來是你:現在的寶寶一般月子裡還是打包的,但不會包很緊,更不會將手足拉得很直,只是順其自然把寶寶打包住,這樣比較好抱,且更容易給寶寶保暖。你們在醫院裡沒有打包嗎?在醫院裡護士包得很好的,我們回來學了好久都沒有護士包得好,還是包著吧,但別太緊了,也不要刻意將手足拉直。
  • 寒冷天氣給嬰兒裹襁褓,可以睡得更持久?超過這個月份使用很危險
    北方的冬天又幹又冷,新手媽媽總想著自己家的小可愛更暖和一點,不光是白天給寶寶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就連晚上也會給寶寶裹上一層襁褓毯。這種方式被稱為包襁褓,老一輩的人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寶寶睡得更持久,可真是這樣嗎?
  • 寶寶大腿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能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事實上,寶寶大腿皮紋不對稱的有很多,其中約有不到20%的孩子,最後被確診為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脫位也就是說大腿皮紋不對稱的孩子有一定概率是髖關節出現問題,而不是說100%是孩子有問題,家長有時候過於關心了。從醫學角度來看,髖關節發育不良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髖關節疾病,發病率約在千分之一。如果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疾病,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後天的。
  • 襁褓到底有多神奇!能讓寶寶入睡快、不驚醒哭鬧!
    正確的裹襁褓方法可別以為襁褓就是隨便把娃包一包,裹緊了就行,我們技術含量高著呢!第一步:把毯子的一角往下折,把寶寶放在毯子上,脖子與摺痕平齊。② 想判斷襁褓鬆緊是否恰當,可以把手從寶寶胸前伸入襁褓中,寶寶的胸前與襁褓之間留有 2~3 指寬距離就是剛剛好。③襁褓不是蠟燭包,應該「上緊下松」,千萬不要把寶寶的腿強行拉直、綁緊,以免造成髖關節脫位。
  • 醫生手把手教你「包」孩子,包被一裹就不哭,新手媽媽趕快收藏
    所以說,嬰兒和包被緊密聯繫在一起,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不過襁褓這個詞偏文言,我們平時說的詞叫包被。而且畢竟那是孩子生活了接近十個月的地方,所以他的腿如果不被包著,就還會自然的呈現那種在子宮中的狀態。而且襁褓的包裹,還可以有效幫助寶寶緩解腸絞痛,所以自古流傳下來,不是沒有道理。
  • 醫生手把手教你「包」孩子,包被一裹就不哭,新手媽媽趕快收藏
    文丨福果媽媽小時候學過一個詞,叫做襁褓,生了孩子之後,才知道這個詞所指的到底是什麼。當初生寶寶,從產房出來之後,看到的就是包在襁褓裡的寶寶了,醫院給的這個包被,現在我還留著,雖然不算厚,但是也很柔軟舒服。
  • 「蠟燭包」預防寶寶羅圈腿?兒科醫生:錯,這種做法其實危害多多
    對此,兒科醫生指出,蠟燭包雖然可以讓寶寶變得很安靜,避免了寶寶的肢體抖動和身體的顫動,但也極大地限制了寶寶運動能力的發育。2、影響嬰兒的血液循環,容易造成外傷,臨床上新生兒被布條捆綁導致四肢淤青,嚴重的甚至面臨截肢的危險,而嬰兒被捆綁後,四肢不能自由活動,也會影響嬰兒大腦的正常發育。3.在嬰兒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將繼續處於母親的身體姿勢,如果強行捆綁嬰兒的手和腳,這可能會損害嬰兒的關節和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