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袋鼠寶寶需要在育兒袋裡長大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就出生了。所有的袋鼠科動物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早產兒,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它們剛出生時只有如同花生一般的大小,身上沒有毛。但這小小的生命剛出來就可以驅動自己身體穿過媽媽的皮毛到達育兒袋,是不是非常神奇。
到達育兒袋後開始吮吸母乳,育兒袋裡有4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剛出生的袋鼠食用低脂肪乳水,可是袋鼠媽媽一般每胎產3至4個小袋鼠,這就決定了每胎袋鼠仔只能存活2個。
更加神奇的是,如果一隻幼袋鼠死掉了或者被掠食者吃掉了,母袋鼠不需要為懷孕而再次交配,第二枚已經受精的卵子會立刻植入子宮,一個新的胚胎會開始發育。
5個月左右時袋鼠就會探出腦袋,媽媽還會把它的頭按進去哈哈哈。
有時候,這麼大的小袋鼠也會在育兒袋裡拉屎撒尿,母袋鼠就得經常「打掃」育兒袋的衛生:它用前肢把袋口撐開,用舌頭仔仔細細地把袋裡袋外舔個乾淨。
小袋鼠在育兒袋裡長到七個月以後,開始跳出袋外來活動。可一受驚嚇,它會很快鑽回到育兒袋裡去。這時候的育兒袋也變得像橡皮袋似的,很有彈性,能拉開能合攏,小袋鼠出出進進很方便。
下地的幼崽喝的是富含脂質的乳汁,而在育兒袋中的新生幼崽喝的則是無脂的乳汁。所以袋鼠媽媽可以同時餵養育兒袋裡和下地的袋鼠。
母袋鼠長著兩個子宮,右邊子宮裡的小仔剛剛出生,左邊子宮裡又懷了小仔的胚胎。這樣左右子宮輪流懷孕,如果外界條件適宜的話,袋鼠媽媽會一直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