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0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袋鼠式護理
去年,我院曾經報導過一例出生體重僅僅為765克的極早早產兒寶寶,經過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和生命支持治療後,接連闖過了體重關、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頑強地存活、健康地成長的故事。
在整整3個月的救治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護理環節——袋鼠式護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是在救治一個月後,當「小迷你」終於擺脫了人工呼吸機的幫助,改用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後,經過醫生的全面評估,在帶著通氣管的情況下,她迎來了第一次與媽媽的親密接觸——她安靜地躺在媽媽的溫暖懷抱中,緊緊地貼著媽媽的皮膚,感受著來自媽媽堅定的心跳和滿滿的愛。
我院自2016年起開始逐步推行袋鼠式護理,關注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會在出院前鼓勵一些早產兒家庭來院進行皮膚接觸及餵養支持。至今已幫助了近300個早產兒家庭實施了袋鼠式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家屬的廣泛認可。
什麼是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又稱皮膚接觸護理,最早開展於住院早產兒或較早出院的低出生體重兒,在出生早期即可開始同母親進行一段時間的皮膚接觸,並可堅持到校正胎齡為40周時。
袋鼠式護理有什麼優點?
對寶寶:
▲保持體溫
▲調節心跳和呼吸
▲增加體重
▲ 有更多深度睡眠的時間
▲ 哭鬧的時間減少
▲促進母乳分泌和成功母乳餵養
對母親和家庭:
▲幫助母親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
▲減少產後抑鬱的發生
▲經濟省錢,父母與其他家庭成員均可實施
袋鼠式護理最適合怎樣的新生兒?
▲體重至少1500克以上;
▲須有自主呼吸,且無威脅生命的疾病或畸形;
▲出生後經過初步評估和基本復甦,便可進行袋鼠式護理;
如何進行袋鼠式護理?
準備工作
●環境準備:選擇安全、溫暖(溫度為22~24℃)、隱私無噪音的空間;
●物品準備:柔軟舒適的沙發、輕柔的音樂、軟靠枕、保暖烤燈、毛毯、擱腳小凳;
●父母親自身準備:洗手、身體清潔(無皮膚疾病)、不要擦香水、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穿著前開口寬鬆棉質上衣並移除項鍊。母親需解下胸罩,若有乳汁溢出情形時可準備小毛巾擦拭,父親胸毛若偏長可先稍加修剪;
●寶寶準備:脫去衣物穿尿片即可;
操作方法
●父、母先倚靠於沙發上(約60°),調整舒適坐姿,將上衣敞開;
●調整以最舒適、最適合寶寶的姿勢,讓寶寶以直立式或60°角趴睡在父母親胸前,肌膚相觸;用一隻手託住嬰兒的頸部和背部,將寶寶的下頜輕輕抬起;用另一隻手臂支託寶寶的臀部,可在寶寶的背上覆蓋小毛毯,或戴上帽子加強保暖;
●嬰兒的頭部輕輕地轉向一側,這種姿勢能夠保持氣道通暢和母嬰之間目光的交流;
●起初,單次時間可控制在30分鐘左右,若寶寶生命體徵穩定可延長至1小時;
●若寶寶出現面部膚色改變、皮膚發涼、呼吸費力等異常現象,需立即告知護理人員;
自2020年起,我院還開設早產兒家庭教育系列課程,以沙龍形式為早產兒家庭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提供院內信息和居家照料指導,聯合家庭共同參與早產兒持續成長工作。
針對入院的早產兒,我們會在入院後1-2周內安排家長來院參加首次早產兒家庭宣教沙龍課,在預計出院前1周內邀請家長參加居家照料宣教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早產兒「育兒袋」 ——你知道「袋鼠式護理」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