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佳霖 通訊員 譚雅琴
在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大樓12樓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內,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泉泉(化名)像個小袋鼠一樣爬在母親胸前。「這就是我們去年8月開始開展的袋鼠式護理。」新生兒科護士長石海霞介紹,新生兒通過和母親進行皮膚接觸,有助於穩定新生兒的生命體徵,增加安全感,提高母乳餵養成功率。作為住院期間的一種母嬰接觸方式極大地緩解了母親的焦慮,減少早產兒的住院天數。
去年8月有一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只有1.3kg,小傢伙還沒來得及和爸爸媽媽團聚,就住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先進設備的及時應用,讓寶寶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最好的救助。但孩子病情平穩以後,依然難以脫離氧氣。為了加快寶寶康復進程,新生兒科嘗試利用「袋鼠式護理」為寶寶進行治療。經過9次「袋鼠式護理」,小天使終於脫離了氧氣管,最終回到了媽媽的懷抱。
「袋鼠式護理」不僅能夠達到治療的效果,也能滿足孩子、母親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袋鼠式護理對寶寶、媽媽及家庭都有不少好處。
對寶寶而言,它可以維持寶寶正常體溫、穩定血糖、心跳呼吸及血氧濃度、促進睡眠等。
對母親而言,它可以提高泌乳素水平、促進母乳餵養、緩解產後疼痛、增強母嬰情感互動、增加自信、減少產後抑鬱的發生。對家庭而而言,它能夠讓父母儘早地參與寶寶的護理與成長、增進親子感情。
如今,「袋鼠式護理」在威海市婦幼保健院被廣泛應用,效果也不斷得到驗證。截止目前,醫院共計開展「袋鼠式護理」近7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