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巴金、莫言、餘華、賈平凹……當這些耳熟能詳的現當代中國文學名家,被置於今天的全球視野之下觀察,會呈現如何不同以往的獨特?當我們一次次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掀起閱讀熱潮的時候,西方世界是如何閱讀與評析中國文學的?在一個交互交融的世界,東西方世界如何實現文學上的對視與對話?
8月17日上午9時,第26期上觀讀書會暨「世界與我,我與世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新書發布會」,將邀請叢書總主編、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教授,叢書總主編、復旦大學王升遠教授,分冊《全球視野下的餘華》主編、浙江師範大學高玉教授等,在上海書展現場與讀者一同探討這些話題。
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是世界繁複多元文化中的一個種類,始終在倔強地發展著自己。然而,在整個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文學向世界各國傳播和介紹的狀況,與中國相繼翻譯西方文學作品的狀況,是嚴重不對等的。尤其是中國現代文學,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得以外傳的作品寥寥無幾。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躍發展,中國文學才開始產生世界影響。新世紀以來,情況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一線作家的重要作品,經由歐美國家主流出版社積極主動的譯介,逐漸進入全球圖書市場。
作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中國文學、中國作家世界影響的日漸擴大,其在海外的閱讀、接受和研究狀況也就成為中國學術界必須有所了解和認知的重要學術課題。與此同時,對海外學者而言,更為清晰地了解這些作家在中國批評界的境遇,也將為其「他者」言說增加一重不可或缺的「內部」視角。
由此,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第一輯5冊正式出版發行,分別為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巴金、莫言、餘華與賈平凹。
該叢書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與英國勞特裡奇(Routledge)出版社共同策劃出版,採取「指南」(Companion)這種國際學術界通行的出版形式,以一本書的篇幅介紹現當代中國文學名家研究的最新進展,入選論文含作品研究、思想研究及研究綜述,在集合最新、最權威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幫助讀者與研究者、尤其是西方的讀者與研究者,更為完整和全面地認識這些中國文學名家,深化對其作品文化價值的理解。中外兩家品牌出版社合作、中英文版全球共同發行的模式,在中國出版界尚屬首次。
本期上觀讀書會,讓我們一同聆聽陳思和、王升遠、高玉等對全球視野下中國文學的解讀,暢談新時代「世界與我,我與世界」的輝映與交融。
【活動信息】
時間:8月17日周六9:00-10:00
地點:延安中路1000號上海書展東一館 新華傳媒活動區域
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上觀讀書會
提醒:本次活動無需報名,但需書展門票提前入場(書展入場可能會排隊)
【圖書介紹】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
陳思和、王升遠 總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分冊簡介:
《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周剛、陳思和、張新穎 主編
《全球視野下的巴金》,陳昶、劉天藝、陳思和 主編
《全球視野下的莫言》,周蕾 張清華 主編
《全球視野下的餘華》,高玉 主編
《全球視野下的賈平凹》,陳曉明、張曉琴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