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泉
永春西部邊陲的蓮花山麓,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在這裡,坐落著一座中學,從校園內傳出的琅琅書聲,飽含著莘莘學子對知識的渴望。這也是泉州市唯一的村辦中學,由當地著名企業家蘇新添創辦。它既是脫貧致富的美嶺人致富思源的夢想出發地,同時也是蘇家回報社會的又一重大舉措和壯舉。如今,兒子蘇清泉已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他秉持蘇家訓誡,謹遵父親當年的諄諄教誨,自覺承擔起作為一個企業家樂善好施、興村富民的社會責任。
■早報記者 周湖健/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清泉,男,漢族,1964年5月出生於福建永春,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泉州市永春縣一都鎮美嶺村黨委書記、福建省泉州美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泉州美嶺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先後多次被評為永春縣「優秀共產黨員」,連續當選福建省第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泉州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福建省第九屆黨代會代表,先後榮獲泉州市勞動模範、泉州市十佳傑出青年企業家、泉州市優秀創業人才、福建省優秀鄉鎮企業家、福建省勞動模範、泉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其父蘇新添,曾是永春縣一都(公社)美嶺村農民,先後擔任永春縣一都鎮美嶺綜合場場長、美嶺村村委會主任、美嶺集團董事長及中共第15、16屆中央候補委員。
說起蘇新添,永春美嶺村當地的村民,可謂無人不知。他曾是永春縣一都(公社)美嶺村農民,先後擔任永春縣一都鎮美嶺村綜合場場長、村委會主任、美嶺集團董事長及中共第15、16屆中央候補委員。上世紀80年代初,在他的帶領下,這個坐落於蓮花山麓的美嶺小山村的村民們克服重重困難,在村邊小溪旁建成一座水電站,修築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並依託當地豐富的水和森林資源,開始發展林業產業,迅速脫貧致富。如今,在這位美嶺「領頭雁」的帶領下,美嶺村早已是新建民宅紅牆碧瓦,綠樹掩映,勝似歐式別墅;學校高樓林立,綠樹繁花,商店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昌盛的都市景象。
「父親最經常和我說的話就是,無論是經營企業也好,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好,都應該遵紀守法。絕對不能做法律不允許的事情。」現任福建省泉州美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美嶺村黨委書記蘇清泉告訴記者。而如今的美嶺事業能夠有今天的景象,與蘇新添和蘇清泉父子始終嚴格守著這一原則和底線,誠信經營、遵紀守法,緊密相關。「無論如何,每時每刻,都應該誠信經營、遵紀守法,只有這樣,企業的發展才有可能長久而持續。」蘇清泉說。
勤勞致富,不僅是老祖宗流傳已久的名言警句,同時也是蘇家一直銘記於心的家訓。1993年,蘇清泉剛出任美嶺水泥廠廠長。而當時的水泥廠才剛剛建成,企業的發展尚處於探索階段。面對這樣的艱難局面,他並沒有打退堂鼓,反而知難而進。為了能夠更好更快地突破困局,他索性吃睡都在工廠,與技術人員及時探討、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正是有著這樣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對於勤勞致富家訓的堅守,蘇家嘔心瀝血經營的事業終於突破困局,得以飛黃騰達。自1993年以來,蘇清泉開始「子承父業」,肩負起建設美嶺村的重任。目前,美嶺集團擁有資產30多億元,旗下擁有10多家公司,員工超過5000人。美嶺中學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不但為美嶺集團職工解決了子女上學難問題,也為周邊乃至全縣貧困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就學機會。美嶺村多次被授予「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美嶺集團被評為泉州市「百家重點工業企業」、「永春縣納稅大戶」,成了永春縣龍頭企業的一面旗幟。
蘇清泉的父親蘇新添
知恩報德,飲水思源。家族事業取得成功後,蘇新添沒有忘記以實際行動回報自己的故土家園。蘇清泉說,父親經常告誡他,錢雖然很重要,但千萬不要把錢看得太重。
如果對待金錢的態度不正確了,反而可能使其成為禍害。在父親看來,給下一代留下多少錢並沒有什麼用,反而有可能因此助長他們揮霍的習慣和虛榮之心。與其如此,不如將這些錢拿出來做慈善,回報社會,奉獻家鄉。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驅使下,蘇新添開始了自己的慈善之路:從支援貧困災區,到支援困難學生,再到創建公益學校。有一個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美嶺集團面向社會的捐款累計達到了兩億多元。感動於父親對慈善事業的虔誠,一次,蘇清泉甚至身體力行地親自開著裝滿棉被的貨車,奔赴災區為當地受災百姓送溫暖……
更難能可貴的是,蘇家父子做慈善從來不圖回報。多年來,受過他們資助的學生不勝其數,而他們所提供的資助完全是無償的,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在這些受資助的學生中,甚至有不少人,他們是從來沒有見過面的。「父親很早就立下了這樣一個規矩:做生意和做慈善是兩碼事。絕對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蘇清泉說。
熱衷慈善,但也絕非任性散財。蘇家父子堅持要做好慈善,就務必要把錢捐給真正需要的人,否則反而會助長任性的懶惰和貪婪之心,起到反作用。因此,在做慈善的過程中,他們特別關注當地的年長者和學生群體。在當地,年滿60歲以上的長者,每月有800元補貼;70-80歲的長者,每月有1200元補貼;80歲以上的長者,每月有1500元,足以滿足老人家的日常生活開銷。而對於困難學生,他們為其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費,並給予一定數額的日常生活補助。
對於父親,除了親情之外,蘇清泉更有一份尊崇之情。談起父親的家庭教育,蘇清泉用嚴厲二字來形容。他猶記得,每當自己做錯事的時候,父親總是非常嚴厲。但在批評的同時,他一定會先將道理講清楚。
「作為一名管理者,父親經常告訴我,如果員工犯了錯誤,可以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但是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對他們進行責罰。因為每一名基層員工在完成繁重的工作的同時,都承擔著養家餬口的重任。請務必要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蘇清泉說。父親這種嚴慈相濟的管理理念,一直以來都深深地影響著自己。
如今,作為一名管理者,他深刻地踐行著父親的告誡,對於員工,堅持以講道理為主。而也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員工不僅在工作中更有尊嚴了,同時也對企業多了一份感恩之心與歸屬感。「請一定記住,如果我們自己能夠吃飽飯了,也要記得讓我們身邊的人有稀飯吃。只有大家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才能收穫真正的幸福。」父親的這句話,至今依舊會時常迴響在蘇清泉耳邊。
「父親憑藉強大的人格魅力將那麼一大幫人團結起來,艱苦創業、白手起家。但這樣的管理方式是不可複製的。」蘇清泉說。相較於父親這一輩美嶺的創始者。如今,從巨人肩膀上出發的他,更善於看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以及洞悉機遇與風險的得失。不過,從父親身上,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作為改革的先驅者都必須擁有承擔質疑與磨難的決心與勇氣。而這,也是他從父輩那繼承到的最大一筆財富。
來源:泉州晚報
編輯:永春人微信公眾號
有話說?點擊右下角「寫留言」參與討論!
喜歡這文章,就到文末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