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歷史人物——陳默,軍統抗戰的「頂尖殺手」

2021-02-23 歷史哦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陳默,字冰思,抗戰時期,令上海灘日偽聞風喪膽的軍統「頂級殺手」,因鋤奸大功官階累至軍統少將,而作為中共隱蔽戰線上的一名「無名英雄」、革命烈士,卻長期不為人所知。

陳默

1913年,陳默出生於湖北梅嶺。其父為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在反袁鬥爭中被殺害於上海。其母問訊,便帶著當時僅僅兩歲的陳默趕到上海。在安葬了丈夫後,家裡便移居至了上海浦東奉賢縣頭橋鎮,靠開一家小吃店謀生,然謀生頗為艱難。

陳默最初在頭橋鎮小學念書,因生活的拮据,在小學四年級時,他輟學到一家藥店當學徒。白天他在藥店幹雜活,儘管如此,陳默依舊靠晚上自學來完成小學課程。之後,他又到奉賢曙光中學去上夜校。雖說是自學,但依靠天生的聰明和堅持自我約束的刻苦,陳默打下了紮實的國學底子,並且練就了相當的口才。而彼時的曙光中學已經是中共在上海地區的活動據點之一,其校長林鈞,又名林少白,則是中共早期黨員,曾經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彼時中共在上海的地方重要幹部之一。他成了陳默走向紅色道路的啟蒙者。

1929年,就是國民黨統治區對中共的追捕日益殘酷的恐怖環境下,林鈞等中共黨人介紹陳默加入了共青團。如果按照今天很多歷史描述的革命前輩走過的道路,也許,陳默以後的路會是一種模板式的描述。如果不犧牲,他要麼是一名「地下尖兵」,要麼奔向蘇區,成長為一名紅色將領。可是,一次意外,卻將陳默的人生塑造的更加傳奇,從一介書生,成為了令日偽膽寒的軍統「頂尖殺手」。

1930年春夏,就在陳默即將轉正為中共黨員時,他被捕了。原因是陳默一次在公開場合做演講時,衣服裡的槍被人發覺。這次被捕,他被判了十二年。很幸運的是,彼時國內抗日呼聲日益漸高,作為愛國政治鼓動獲罪的陳默,只服刑了三年半,就被釋放。

1934年初,陳默出獄,他也失去了中共的組織關係。但憑著他較為深厚的文化基礎,考入了私立上海法政學院讀書,這個時候,他希望將來能當大律師或大法官,用法的正義來拯救這個日漸墮落的社會。

當時上海各界民眾的抗日活動如火如荼,罷工、罷市、罷課、遊行,抵制日貨等,此起彼伏。陳默在此期間成為了法政學院反日活動的活躍分子。機緣巧合的是,在一次,陳默參加抗日遊行卻被巡捕房轟散並抓捕之時,他躲進了一家宅子,是這家宅子的大管家將他藏了起來。這所宅子當然在彼時的上海灘也沒人敢闖,它就是杜公館,上海灘最為盛名的青幫大亨杜月笙的公館。管家在上海灘幫會裡也是風雲人物,叫萬墨林。

萬墨林不僅保護了陳默,更是將這名年輕人引見給了杜月笙。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由此進入了全面抗戰。時不多久,戰火就燒到了上海灘。今天的歷史要公允的說那個時期的兩個風雲人物,一個還是杜月笙,一個是被譽為「中國希姆萊」的戴笠,這二位則是廟堂與江湖中最堅定的愛國者,以血還血的抗戰主戰派。而杜月笙昔年對落魄的戴笠多有援手之恩,當已經成為國民黨情報系統中權傾一時的首腦,戴笠與杜月笙在1937年的重遇,更多的是,如何聯手去抗擊日本侵略軍。杜月笙出錢出力,不僅如此,他振臂一呼,底下弟子紛紛雲集,在戴笠的幫助下,也是幫助戴笠,在蔣介石的批准下,成立了軍統的第一支有建制的武裝,這就是後來毀多過於譽的「忠義救國軍」。彼時,還稱之為「蘇浙行動委員會」。委員有宋子文、吳鐵城、俞鴻鈞、杜月笙、貝袓詒、錢新之、劉志陸、吉章簡、蔡勁軍、俞作柏等國民黨政軍界頭面人物,戴笠、杜月笙、劉志陸為常務委員,以戴笠為書記長,下轄有5個支隊及一個特務大隊。

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士兵

作為杜月笙的親信,陳默成為了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第二支隊第二大隊的中校大隊長。由此,陳默也進入了軍統組織。

1937年11月,中日浙滬戰事以國民黨軍潰敗結束,在撤走的部隊中,陳默率自己的二大隊也撤到了漢口。國民政府不願讓上海變成完全由日本人控制的淪陷區,戴笠判斷,由於倉促,軍統上海區人數不夠、力量不足,故應以搞情報為主,而開展淪陷區準軍事抵抗行動(尤其是除奸)則應依靠別動隊和杜門弟子。為此,他專門成立一個直屬於他指揮的「軍統本部上海抗日行動組"。由於淞滬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加之杜月笙的再度推薦,陳默成為了這個「行動組"的組長。

檔案記載,自1937年年底到1941年年底,在上海由軍統人員實施的制裁日本軍官和重要漢奸共150餘人,攻擊日本軍事設施的重大事件共60多次。而其中有八成之多便是由陳默率領的「軍統本部上海抗日行動組"實施的。

在被處決的漢奸中,影響最大的便是今天仍津津樂道的刺殺上海灘「三大亨」之一的青幫頭目,漢奸,偽浙江省省長張嘯林,和漢奸、偽上海市市長傅筱庵等人。

1939年年底,陳默曾策划過一次利用操控紅綠燈,在霞飛路上刺殺張嘯林的行動,不過沒成功。1940年1月,在戲院裡刺殺張嘯林,依舊沒有成功。後來,經過萬墨林的關係,得到杜月笙的默許,將林懷部進入張家做張嘯林的保鏢,許以5萬銀元和懲除漢奸的民族大義,最終林懷部將張嘯林刺殺成功。

有些記載說刺殺傅筱庵是由軍統上海區區長陳恭澍完成的,其實不然,這還是陳默組的功績。陳默派人成功策反了傅筱庵的廚師朱升源,於1940年10月10日深夜,將傅在睡夢中手刃。

相關焦點

  • 民國歷史人物——陳恭澍,黃埔軍統的「殺手之王」
    在民國情報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傳奇人物,懷揣軍旅夢投身黃埔,卻陰差陽錯地當上了軍統特務,還時而英雄時而魔鬼的演繹了一段獨特的人生。他,就是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陳恭澍。陳恭澍,原籍河北,生長於北京,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綽號「辣手書生」。他一生共策劃參與過200多件暗殺行動,在9年多的軍統生涯中平均一個月要實施兩起,是名副其實的殺手之王。
  • 民國歷史大人物——林頂立,臺灣早期黑老大,軍統特工
    有一人成為了抗戰軍統特工中的傳奇人物。林一平,日本名林介之助。江湖人稱,「十一龍頭」、「金門半山」。又用名,林頂立。林一平,又名林頂立同一個人,每一個名字卻都有著不同的傳奇,尤以林頂立為最。林一平以其出色的才幹,成為了閩臺地區『黑白通吃』的人物。得到了日方更進一步的重用。1938年5月,日軍攻陷了中國廈門。日諜田村崇任廈門特務機關長。1939年9月,田村崇被軍統人員刺殺死亡。
  • 「遠東第一殺手」王亞樵,為何慘死在軍統戴笠手上?
    1936年9月20日,民國暗殺大王、遠東第一殺手、斧頭幫幫主王亞樵,在廣西梧州,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暗殺。王亞樵組織9月20日,餘婉君說有事請王亞樵去她家商談,這時軍統特務設下天羅地網。軍統特務原想生擒王亞樵,看勢不可能,即用槍擊、刀刺,王亞樵身中5槍,被刺3刀,當場死亡。特務又用刀將王亞樵臉皮剝去。在撤退途中,為了滅口,又將餘婉君殺死。王亞樵,為人重義,嫉惡如仇,鋤強扶弱,老百姓稱之為「江淮大俠」,日本人稱之為「支那魔鬼」,西方人稱之為「遠東第一殺手」。
  • 民國歷史人物——馬漢三
    民國十四年(1925年)春,馮玉祥退出北平,移駐張家口,就任「西北邊防督辦」,馬漢三則在他手下的劉鬱芬部當文書。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月,當時任天津站站長的陳恭澍到北平 「制裁」王克敏,其時,北平區區長王天木在河北寶坻鄉下主持「忠義救國軍北方支隊」,由書記毛萬裡代理站務,其下有三個外勤單位,北平市內的兩站,站長分別是喬家才和陳資一,察綏站站長即馬漢三。
  • 封企曾——王牌殺手
    漁民老張報案現場照片封企曾,是戰爭年代著名的「雙料特務殺手」,做過漢奸特工,也幹過國民黨軍統,屬於手上沾滿了鮮血的劊子手。曾在「軍統」黔陽特別訓練班受訓,班主任為戴笠。藉此成為戴笠的得意門生。封企曾1940年春,任軍統上海行動大隊組長、後至隊長。曾奉命密裁了八名汪偽漢奸,名噪一時,奠定了其殺手之名。1942年9月,被日本特務機構抓捕。
  • 戴笠的得力幹將、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在上海是怎麼殺漢奸的?
    按照戴笠的來電指示:「今後行動應具必死之決心,集中全力,孤注一擲,非大流血不足以寒敵膽,而發揚我民族抗戰精神也。」他們幹了不少顯露臉面的事。據陳恭澍自己稱,在他主持上海站工作的兩年內,「制裁大小漢奸走狗一百餘名,破壞日寇軍事設施及焚毀軍需物資等五十餘次,另外,最使敵軍喪膽的是格殺了日本現役武裝官兵約四十名,於此,我方犧牲之慘重亦可想見」。
  • 民國歷史人物——過得誠,暗殺楊杏佛的軍統特務
    現在我們知道,楊杏佛是死在軍統特務手中的。換句話說,要他命的人就是蔣介石。以楊杏佛本身的能量,其實蔣介石是不大看重的。之所以要殺他,主要是為了恐嚇中山先生的遺孀宋慶齡。1933年初,宋慶齡發起成立了人權保障同盟,和宋慶齡關係密切的楊杏佛擔任同盟中的執行委員兼秘書長。所謂的人權保障同盟,主要針對的就是蔣介石種種蔑視人權無法無天的行為,另外呼籲一下停止內戰團結抗日。
  • 軍統行刺史上無比精彩的刺殺——傳奇殺手兩槍解決日軍二等官赤木...
    1941年6月17日,上海愚園路,時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副總監的赤木親之被軍統刺殺。 實際上軍統方面的正規資料中的確有這次行動的記載,稱這次暗殺是由軍統上海區第三行動大隊(大隊長蔣安華)經過周密策劃實施的,赤木親之在暗殺中被擊斃。
  • 民國歷史人物——趙理君
    趙理君先前是名小學教師,參加了廣州起義,1928年加入共產黨,1930年,還參加了土橋起義,1931年開始投靠軍統,後任職復興社特務處任情報官、調查組長、偵緝隊長、中校科員等職務,主要負責軍統在上海的活動。趙理君在上海替戴笠幹的都是些髒活累活,他也願意幹這些髒活累活。
  • 民國歷史人物——谷正倫
    當時,他正在敦煌縣城東二十五公裡的莫高窟修復《張議潮夫婦出行圖》:這幅畫從一花一葉、神、佛到表現當時當地歷史人物的活動,構圖精細,栩栩如生;他沉浸在金碧輝煌、絢麗奪目的石窟藝術寶庫裡,他那大腦的皺摺裡,深思、惋惜、憤恨帝國主義嚴重破壞和大量盜竊的罪行餘波未消,又遭遇到甘肅省當局的無理指責,痛心疾首,拂袖而去!
  • 戴笠的軍統之花(中)
    加入軍統後,因工作勤奮,業務嫻熟,歷任廈門電臺報務員、主任報務員兼督察臺密碼破譯工作,拿雙倍工資,在軍統電訊高手魏大銘的領導下工作。抗戰時期,因偵知日軍南進情報獲嘉獎,升任軍統本部第四處電臺臺長、譯電科長。軍統局的機要部門,多為江山人,最機密的譯電部門幾乎清一色是江山人。姜毅英是戴笠身邊的紅人,戴笠死後毛人鳳對她仍十分看重。
  • 民國歷史人物——抗日名將董其武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董其武率部在牛欄山和經石場一帶阻擊日寇,在武器裝備遠不如敵人的情況下,以靈活機動的戰術打退了日軍十多次衝鋒,力保陣地不失。不久後,綏遠抗戰爆發,時任218旅旅長的董其武率部駐防紅格爾圖,偽軍頭目王英在日軍飛機的配合下,出動4000多人向董部進犯,激烈的戰鬥一直打到黃昏時才停止。
  • 民國歷史人物——廖承志
    在紅軍艱苦長徵途中,有一位特殊人物,為何說他是特殊了?自來看看他的家世顯,他父親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的廖仲愷,在黨內地位比蔣介石還要高,母親是何香凝,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這兩位都是民國風雲人物,就連蔣介石都要禮讓三分。而他們的兒子就是廖承志,作為國民元老的兒子,為何參加了紅軍?
  • 民國歷史人物——盧小嘉
    盧小嘉——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盧小嘉,皖系軍閥盧永祥的兒子。在北洋政府時與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段祺瑞之子段宏業被人稱作民國「四大公子」,曾經是舊上海風雲一時、婦孺皆知的人物。盧小嘉當時雖然是上海灘有名的花花公子,但也曾幹過一件在上海灘驚天動地的事情。
  • 民國歷史人物——徐遠舉
    徐遠舉——原國民黨保密局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1914—1973),男,湖北大冶人,黃埔軍校7期畢業,1932年加入軍統,1935年隨「班禪行轅」到西藏工作至1945年。曾先後任西昌行轅第三組組長、成都經檢大隊大隊長等職。
  • 軍統特工陳恭澍是如何成為戴笠第一殺手的?都有哪些事?
    河北寧河(今天津寧河區)人,國民黨軍統特工,抗戰時期除奸英雄,軍統戴笠手下第一殺手。陳恭澍生於清光緒33年(1907年),何時去世無史可考,據說晚年的他神出鬼沒,由於殺人太多,樹敵無數而居無定所。即便後來隱居臺灣臺中市依然保持著高度警惕,這也是他多年特工生涯養成的習慣,至於什麼時間去世的無人知曉,他的家人對埋葬他的地點更是守口如瓶,講真陳恭澍就是一個傳奇人物。
  • 戴笠遇難後,毛人鳳、鄭介民、唐縱三人爭權,軍統誰主沉浮?
    毛人鳳和戴笠是同鄉,逐漸得到了戴笠的信任和重用,成為了軍統中真正掌握實權的人物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鄭介民兼任調查統計局主任秘書期間,他本人並不到職,實際上是由副主任秘書毛人鳳代行職務權利。再後來,蔣介石派遣唐縱出國擔任民國駐德使館的副武官,唐縱此後轉入軍界,他主要擔任蔣介石的參謀,為蔣介石出謀劃策,人稱「智多星」。難得的是,蔣經國向來不喜歡蔣介石那一代的老臣,但唐縱卻是個例外,足見其為人足智多謀。
  • 馮學榮:中國歷史人物後代歸宿如何
    張作霖的次子張學銘,東北易幟之後,曾經擔任天津市市長兼任警察局局長,1943年曾經在汪精衛偽政權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之後,被免於追究,1949年之後,張學銘回到天津,擔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長等職位,1983年病逝於北京。 張作霖的第三子張學曾,在民國時期選擇赴美定居,並一直在美國定居,而且曾經在聯合國工作。
  • 民國歷史人物——王克敏,華北第一號漢奸
    事後人們得知,這天遭到槍擊的,是華北偽政權第一號頭目王克敏的汽車,而指揮襲擊的則是號稱「辣手書生」的軍統天津站站長陳恭澍。許多人都說,陳恭澍是當之無愧的軍統第一殺手。在他9年時間的特務生涯中,共策劃參與過200多件行動案件,其中包括河內刺汪這樣的大案,陳恭澍是戴笠最信任的屬下之一。王克敏是不折不扣的一個親日派,曾任駐日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