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全球城市發生了這些⑤︱氣候變暖,城市做了些什麼

2020-12-11 澎湃新聞
 氣候危機和城市應對成為過去一年全球的核心議題之一 澎湃新聞 龔唯 製圖

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2018是1880年以來地球地表平均氣溫第四高的年份。數據來源於全球6300個氣象站,它們持續監測包括南極大陸在內的地表氣溫,並通過浮標和船舶測量海面氣溫。

相比單一年份的氣溫驟變,科學家們更關注長期的趨勢變化,有記錄以來,地球年平均氣溫排名前三的年份分別是2016年、2017年和2015年。

「全球變暖不再是尚未到來的潛在威脅,它已經發生,就在眼前」,Gavin Schmidt博士在一次

採訪

中表示。Schmidt是NASA戈達德航天研究所的負責人,正是他們分析了2018年的全球數據。

總體來看,相比19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了1攝氏度。儘管在史前時代地球也出現過氣溫更高的年份,但科學家們相信,近年來的升溫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這主要來自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

此前,多國於2015年籤署的《巴黎協定》曾對全球升溫設置了警戒線,到本世紀末,相比前工業化時代,全球升溫幅度不能超過2攝氏度,爭取控制在1.5攝氏度。為了實現該目標,協定還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拿出1000億美元,通過新技術或培訓等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排,增強對氣候災害的應對能力。

但如今,人類可能會比想像中更早突破升溫警戒線。Schmidt稱,這並不意味著地球會突然崩潰,但世界會一步步走入深淵。

珍·古道爾出席「全球氣候行動峰會」 視覺中國 圖

過去一年,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稱這都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

2018年,北極圈年平均氣溫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第二高,冰川持續消融。去年2月,南非首都開普敦在持續乾旱之後,超過一百萬戶家庭需要限量用水。美國東部沿海水患嚴重,加州則遭受山火。澳大利亞連遭熱浪襲擊,多地持續乾旱。印尼洪水、菲律賓颱風,希臘和瑞典都面臨山火危機。

眼下美國中西部和加拿大正在遭遇寒潮。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曾在推特上調侃,「全球變暖到底怎麼了?快點回來,我們需要你!」但科學家則表示,寒潮的「幕後推手」極地渦旋正與全球變暖有關。

因而氣候變化與城市應對也成為過去一年全球又一中心議題。

9月,全球氣候行動峰會(Global Climate Action Summit)在舊金山舉行。

此前,紐約市長白思豪和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在《衛報》發表

聯署文章

,宣布兩城的退休基金將從五間化石能源公司撤資(divest),轉投可持續能源。白思豪還宣布,未來三年,紐約市養老基金計劃投資4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其他氣候變化解決方案,這一數額佔紐約養老金總數的2%。「從化石能源撤資」最早是由大學生和環保人士發起的草根運動,試圖通過資金流向影響能源轉型。

C40是一個多城發起的網絡,成員來自90多個大城市,涉及7億人口,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5%。他們同樣參與了加州的氣候峰會,並在會上宣布26個成員城市將從2025年開始,全面推行零排放的公共巴士。到2030年,一些城市將劃定一批零排放區域。

已經有城市率先出發,有的通過設計手段改善城市空間,有的則從交通方式轉型入手。

比如,我們曾報導過的泰國曼谷,

建築事務所Landprocess將公園和廣場變成巨型「海綿」

。城市本身的排水系統老化而脆弱,廣場和公園地下的儲水器能夠提供緩衝時間,等城市其他地區的內澇排出後,再將多餘水量排入公共汙水系統。

在丹麥哥本哈根,人們試圖在街頭

地磚

中使用類似的設計,儲水、滯水、過濾和引流灌溉。

挪威

則通過稅費福利,鼓勵電動車,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當然,相比宣言和聲明,實際情況只會更複雜。9月氣候行動峰會進行時,抗議者在門外聚集示威。其中一個集中的抗議對象是正在場內演說的加州州長傑裡·布朗。

抗議者稱,布朗一面倡導能源轉型,一面卻為加州新的油氣開採項目大開綠燈。

此外,布朗延續的「碳交易」也飽受爭議。為了控制加州的碳排放總量,加州政府為企業設置了排放上限。如果有企業超額,他們可以從其他渠道購買排放額度(carbon credit)。

抗議者稱,碳交易使得碳排控制形同虛設。企業可以繞過標準,繼續排放,這對企業周圍的社區不公。

與此同時,抗議者還提醒,氣候危機會進一步惡化區域不平等。例如,加州可以向拉美的巴西或墨西哥購買額度,後者則需要保護森林。有人認為這能幫助發展中國家保有森林資源,但反對者則表示,這綁架了原住民對森林的使用權,其本質仍是殖民主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水城威尼斯被淹,又一城市為全球變暖買單
    威尼斯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裡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相信大家都在小學課本上學過《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的是威尼斯這座建在水上的城市風土人情。船上橋上窗口商店,每處空隙都擠滿了觀光客,而馳名的義大利披薩和手工冰淇淋更是享譽全球,可見風景之美!
  •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原標題: 科學家們考察了公元元年至今(過去兩千年)的氣溫趨勢,結論顯示,接近20世紀末的全球氣溫變化速度和區域範圍,遠超過去其他時期的氣候波動。  換句話說,過去兩千年最嚴重的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更嚴重的是,目前的氣候變化速度,業已超過了部分動物物種可適應的速度,它們「跟不上」了。
  • 【譯文】全球變暖的原因
    另一些氣體,例如水蒸氣,會隨著氣溫的變化發生物理/化學性質上的改變。這些氣體被視為「反饋氣體」。(敲黑板!氣候和天氣是兩回事。天氣是短期的、每天的氣溫/大氣特徵;氣候是長期的大氣特徵,約等於幾十年/一百年的天氣平均值。)參與溫室效應的氣體有:- 水蒸氣。
  • 過去一年,全球城市發生了這些⑥|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淘金熱
    但在過去一年,美國各個城市的街頭出現了另一種無樁的共享交通工具:電動滑板車(scooter)。和小黃車以及摩拜單車類似,它們配備了GPS和實心輪胎,使用手機解鎖,用完後可以直接留在人行道上。以Lime為例,一臺滑板車一美元起租,每使用一分鐘收費15美分。
  • 地球的一半︱分類做不好,你的城市垃圾將加速全球氣候變暖
    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我們,面對小區的垃圾桶,街道上的清運車,或者是路旁的垃圾中轉站,可能不會立即將它們和經常出現在新聞媒體中的氣候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冰山融化、極端天氣這些信息聯繫起來。然而在城市邊緣的垃圾填埋場中, 垃圾裡有機物分解所排放的甲烷,也是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之一,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容小覷。
  • ...全球氣候變暖|degree|俄新社|planet|carbon|攝氏度|歐洲|印度|...
    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數據新聞編輯室也將這一議題納入報導的重心。本期,我們精選了與全球氣候變暖話題有關的數據新聞案例,看媒體如何為讀者直觀呈現全球氣候變暖。結果表明,「2018年是自1900年以來歐洲最熱的一年」的記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從1月到5月底,一些城市的氣溫遠高於1970年到2000年期間的平均氣溫。其中華沙、克魯傑和塔林在2019年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末同期高出2.5攝氏度。更高的溫度擾亂整個歐洲的生活方式,人與動植物均受到了影響。然而,面對已然出現的氣候變暖影響,部分歐洲城市在應對上卻頗顯拖延。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科學家發現全球變暖90%以上的能量都存儲在海洋當中,海洋是地球系統的儲熱罐,又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演講實錄:今天有幸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海洋到底是什麼角色?起什麼作用?它到底是儲熱罐還是火藥桶呢?
  • 全球變暖下的海洋吸收了多少熱量?相當於每秒一顆原子彈發生爆炸
    根據對這項新研究的分析,過去150年來全球變暖使海洋吸收的熱量相當於每秒發生一次原子彈爆炸。大部分的熱量儲存在海洋深處,但近幾十年來科學家才開始關注測量。現有的海洋吸收的總熱量估計只能追溯到1950年左右,而這項新的研究追溯到更早的1871年。科學家們表示了解過去海洋熱量的變化對於預測氣候變化的未來影響至關重要。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另有科學家指出,許多知名的城市,例如倫敦、紐約、東京、孟買、加爾各答(印度東北部城市)等都將從地球上消失。  據報導,許多部長、高級官員以及學術團體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 《危險溫度》:全球變暖是北極發生劇變的直接原因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冰川融化已經給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脅。按目前的速度測算,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大約0.6米,像「印度洋明珠」馬爾地夫,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橫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吉里巴斯等島國,都可能完全消失。
  • 過去十年有史以來最熱十年,全球變暖後果正慢慢顯現。與你無關?
    有關於全球變暖的新聞和報導,還有對各種動物的影響已經層出不窮。有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對於這些詞語早已免疫,可是真的與你無關嘛?根據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獨立分析,2019年地球的全球地表溫度是自1880年開始進行現代記錄以來的第二高溫度。在全球範圍內,2019年的溫度僅次於2016年,並延續了地球的長期變暖趨勢:過去五年是過去140年來最溫暖的一年。
  • 科普|說好了全球變暖,怎麼天氣還要凍死人的節奏?
    這讓很多人免不了懷疑「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話題。既然全球變暖,為啥冬天還會有極端冷天,要凍死人的節奏?實際上,這種懷疑由來已久,但要解釋清楚「全球氣候變暖而且是由人類過多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的」,又非一篇文章可以實現的。但我們必須認定一個事實:氣候變暖已實實在在存在,需要做很多努力來改善地球溫升。轉發下文,供參考。
  • 美英兩國3月氣溫破紀錄 氣候變暖或加劇極端天氣發生
    美英兩國3月氣溫破紀錄 氣候變暖或加劇極端天氣發生 2012-04-06 14:25:56 來源:中國天氣網
  • 疫情之後,我們的城市會發生什麼?
    最能幹的人在說什麼、在做什麼。 就我感受而言,這部分討論對於我們理解未來的城市變化,深圳近些年的城市規劃探索,以及作為開發商的角色重新定位,都非常有價值。 結合著個人的長期跟進,和大家做些分享。
  • 減緩全球變暖 我們所能做的51件事情
    全球變暖迫在眉睫,個人的力量可以減緩全球變暖嗎?
  •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傳統變暖理論:  今年是有記載最熱的一年?  據英國媒體10日報導,一些氣象學家認為,儘管北半球多個國家近期遭遇寒流,但2010年可能成為有記載以來最熱的一年。  氣象專家道格·史密斯說:「1998年是有記載以來最熱一年。一些質疑全球變暖理論的人說,如果真會出現全球變暖,1998年以後的每年都應更"暖和"。
  • 科學家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 全球變暖加快
    中國網8月9日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月8日報導,在對位於華盛頓州和阿拉斯加州的冰川進行五十年的長期研究後,美國科學家本周宣布重大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遠遠超過人們預期,全球變暖進程加快。由美國政府主導得冰川變化研究已經進行了50年。科學家發現全球冰川融化的速度異常驚人,遠遠超過人們幾年前作出的預期。
  • 英國氣象局:全球仍在變暖 但速度放緩
    全球變暖威脅海冰英國氣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科學家表示,人類活動致全球變暖的證據在過去一年裡變得「更充足」了。在於今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英國氣象局利用9個指標的最新數據告訴人們,全球氣溫在過去10年裡出現了上升。這9個指標包括海冰與積雪的不斷減少、大氣溼度的不斷加大。聯合國(UN)氣候變化談判將於下周在墨西哥坎昆拉開帷幕。英國氣象局是全球領先氣候研究中心之一。該局資深科學家馬特·帕默(Matt Palmer)表示:「從各種指標的觀測結果可以看出,世界在升溫。
  • 全球變暖重創南極,冰正以三倍速度融化!
    全球變暖在近年來成為舉世矚目的大難題,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變暖的氣候融化南極和其他大陸上的冰雪,這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近日,一項研究顯示,因為全球變暖,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經較20多年前翻了三倍!結果顯示,自1992年以來,南極冰損失使得海平面急劇上升了約8毫米,其中40%的增長發生在過去的五年。謝菲爾德教授表示,通過衛星在太空中的測量,我們可以跟蹤極地冰蓋的冰損失和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根據我們分析,在過去10年中南極洲冰損失進一步增加。在2012年的時候,南極以每年760億噸穩定的速度損失冰,並且這導致海平面以每年0.2毫米的速度上升。
  • 我們能做什麼
    2020年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這一年即將過去,回想這一年發生的一些自然災害,如直到20年2月大火才熄滅的澳大利亞山火,19年年末20年年初出現的東非蝗災,再例如菲律賓火山爆發,南極氣溫突破20℃等等,似乎地球已經對我們發生了嚴重的氣候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