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全球變暖的原因

2021-02-15 一頭海藻的堂吉柯德

譯者註:

和上次一樣,括號內是我是根據上下文需要的一些補充/相關信息,主要出自專業課上的內容和在其他閱讀裡積累的一些知識,僅供參考。大家如果非要我找到出處的話,可以舉個手留個言。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原文標題:「The Causes of Climate Change」

原文發表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某期某刊 https://climate.nasa.gov/causes/

     科學家將自20世紀中期起的全球變暖趨勢歸於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大氣層像覆蓋玻璃的溫室一樣,將地球表面反射的熱量保存在地球周圍,保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這是個很重要的效應,讓各種生物有機會茁壯成長:) 沒有大氣層、沒有這個機制的話地球的平均氣溫會低於零下10度)。

大氣中的某一些氣體特別擅長「保溫」。(大氣中有氮氣 氧氣 氬氣 各種氣)一些較穩定的氣體會在大氣層中「遊蕩」,對溫度的變化並不感冒——不會有物理/化學性質上的改變。這種氣體在驅動著氣候變化。另一些氣體,例如水蒸氣,會隨著氣溫的變化發生物理/化學性質上的改變。這些氣體被視為「反饋氣體」。(敲黑板!氣候和天氣是兩回事。天氣是短期的、每天的氣溫/大氣特徵;氣候是長期的大氣特徵,約等於幾十年/一百年的天氣平均值。)

參與溫室效應的氣體有:

- 水蒸氣。這是大氣中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是最重要的氣候反饋氣體——隨著氣溫升高,大氣中的水蒸氣含量會增加(就像夏天天氣熱,地表上的水蒸發得快,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多了),自然地,成雲和降雨也多了起來。 -  二氧化碳 / CO2。大氣中含量不多但非常重要的氣體。它的釋放源於自然過程,如呼吸作用和火山爆發;也源於人類活動,如伐木毀林、燃燒石油。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至少三分之一。CO2是氣候變化最主要的驅動力。

- 甲烷 / CH4。這種碳氫化合物同樣產自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比如垃圾填埋場的降解過程、農業(尤其是水稻種植)、反芻動物的消化過程(牛打的嗝就是甲烷)和牲畜的糞便管理。儘管甲烷在大氣中的含量遠少於二氧化碳,但單個甲烷遠比單個二氧化碳活躍得多(換個說法,單個甲烷在截留熱量、促成全球變暖方面,比二氧化碳強20倍不止)。

【多嘴幾句。一頭牛一年大約會排放出70~120kg 的甲烷(比人還重好嗎...)-- 一頭牛已經要打這麼多甲烷嗝,你能想像一群牛打的甲烷嗝嗎?研究發現18%~50%的全球變暖能歸咎於養殖業(depends on stuides),所以少吃牛肉功勞大大的有-- 我造,牛肉(特別)好吃,我覺得完全捨棄這種人生樂事不現實也不人道,我就還在掙扎... 但就是想呼籲一句,為什麼不能更「可持續發展」地吃呢?想想看,一周吃一次,或者只吃好的牛肉(而不是什麼漢堡牛肉),其實沒那麼不能接受嘛。

                                                    人類總不能被自己的貪慾害死。】

- 二氧化氮 / NO2. 另一個重要的溫室氣體,主要來源於耕種(尤其是耕種中使用的各種商業/有機的化肥),燃燒石油,工業制硝酸,和有機物的焚燒(森林火災或焚燒動物糞便)。

- 氟氯烴 / CFCs. 另一種溫室氣體,完全產自工業合成的化合物。用途不少,但因為它會破壞臭氧層(臭氧層在高空中是好東西,幫我們阻擋太陽過強的紫外線輻射),現在其生產和排放受嚴格的國際法規控制。

       人類的行為正在(快速地)改變著溫室氣體自然的釋放和分解過程。過去一百年裡,化石能源(煤、石油)的使用已經大幅提高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化石能源中的主要成分,碳,燃燒時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產生二氧化碳。再者,大面積的森林、植被被農業、工業和城市發展所取代,也加速了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生物課上一定有學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吧?就是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植物自身需要的能量、釋放氧氣。植物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就少了;同時各種人類活動本來就各種依靠焚燒化石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了。原有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這種人為的介入到底(對地球、對各種生物、對人類的健康/生活水平)會造成什麼後果現在還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但不可否認,以下一些影響很有可能發生(已經發生了):

地球的平均溫度會上升,但局部來說,有的地區氣溫會明顯升高,另一些地區感覺則不那麼明顯(比方說,本來就很熱的赤道地區,上升個0.5度感覺可能不明顯;但高緯度、本來比較寒冷的地區,上升個0.5度忽然之間降雪都少了很多)。

整體而言,氣溫上升會(加速水在液態、氣態之間的轉換)導致更頻繁的蒸發和降雨,但局部來說,溼潤的地方會更溼潤(所以近年來,我家鄉廣州/潮汕地區極端的暴風雨天氣明顯多了很多,造成了很多不便,甚至財產損失),乾燥的地方會更乾燥。

加強版的溫室效應會使海洋溫度上升,融化(大面積的)冰川,使海平面上升(我們可以想想單就中國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多少重要城市,海平面上升有多少人要遷居、會給這些城市造成多少經濟損失、民生問題。現在已經有氣候難民一說了-- 那些因海平面上升不得不舉國搬家的人們)。

【溫室效應是個 正·反饋機制。正反饋機制就是一個過程的結果會誘使這個過程發生的更頻繁/更劇烈。氣溫升高—> 冰雪融化+海水溫度上升—>結果是對陽光的折射大幅減少+溫度較高的海水對二氧化碳的溶解作用減少—>氣溫進一步升高】

【海洋溫度上升不止會加劇海平面上升,還改變了海裡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比方說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蠔類越來越難形成完整的殼體(通俗說法叫缺鈣)、發育不全,就是因為海水溫度上升改變了鈣離子的化學平衡】

人類活動在氣候變化中的角色

        來自世界各國的1300個科學家組成了國際氣候變化專家組,他們在其第五次評價報告中指出,有大於95%的把握可以斷定,是過去50年的人類活動造成了地球的升溫(出於嚴謹,科學家不會說百分百肯定是這樣,但證據是壓倒性的)。

        過去的150年裡,現代生活所依賴的工業生產已經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280 ppm激增至400ppm (一個描述大氣氣體數量的單位)。(要知道二氧化碳濃度在工業革命以前的八十萬年裡都不過是在180 ppm (冰川時期)~280 ppm 間浮動 )

太陽能輻射

太陽是整個地球的終極能量來源,由此推斷氣候變暖是因為太陽的輻射變強不無道理。確實,研究表明太陽輻射的變化在過去的氣候變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比方說,1650至1850年的小冰河期就被推斷是由太陽輻射減弱和火山活躍期重疊而導致的。格林蘭島在1410 到1720年間一直保持低溫,冰川甚至擴張到了阿爾卑斯山。

但有幾個重要的證據表明,現在的全球變暖並不是因為太陽釋放的能量增強了:

- 太陽釋放的能量從1750年起就相對穩定,詳見下圖

此圖將地球表面溫度和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黃色實線,對應左邊坐標)做了個對比。自1880年,地球表面溫度由紅色細線表示(對應右邊坐標),紅色粗線是實際溫度的平均值,用於展示總體趨勢;同理,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用黃色細線表示(對應左邊坐標),黃色粗線是其平均值。顯而易見,自1950年起,地表接受到的熱量甚至是有所下降的,但同時期內,地表溫度卻一路走高。也就是說,全球變暖並不是因為太陽釋放出更多的熱量。

【譯文完】

        好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彩蛋,但是nerdy如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讓大家更重視這件事、看這種乾巴巴還心堵的科普文,只好把大家騙進來看到最後。

        一些舉手之勞,選擇公共運輸而不是一個人開車、時不時吃一次牛肉而不是動不動就烤肉 等等,都是對全球變暖的貢獻。

        畢竟不論你願不願意、有沒有錢,氣候變化都會從各個方面改變你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竟然是
    全球變暖是目前人類最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了緩解全球變暖問題,國際社會定期召開氣候大會,已商討解決辦法。2015年12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新的關於控制全球氣候的《巴黎氣候變化協議》。
  • 美國軍方:全球變暖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原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晨報》5月15日消息,美國軍方相信,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可能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美軍認為,衝突的原因就是各方對北極冰川融化後產生的海洋航線及資源的爭奪。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接受「今日俄羅斯」採訪時稱,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國家之間為爭奪新海洋航線產生衝突。
  • 減緩全球變暖 人人有責
    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於北京時間12月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峰會上致辭,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對於氣候變暖,大家的焦點在於全球變暖的主要責任是否在人類。由於這個原因,《巴黎協定》已達成5周年,世界仍未能朝著統一的方向前進。為此,古特雷斯才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宣布本國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到203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10年相比減少45%,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約38個國家向著減排的方向前行。不過,還有些國家在觀望,主要原因在於,懷疑人類的行為是否是引發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危險溫度》:全球變暖是北極發生劇變的直接原因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監測數據顯示,從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85℃,相比全球平均水平,北極地區升溫的幅度要更顯著,也就是大約2℃。但就是這看起來不起眼的溫度變化,卻是北極近幾十年來這諸劇變的直接原因。
  • 2016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預測:全球變暖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預測:全球變暖 2016-06-03 14:4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這一現象的出現成為1999年至今全球氣溫低於1998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史密斯介紹,新一輪厄爾尼諾現象眼下已經出現,一旦持續數月,今年可望成為有記載以來最熱一年。  氣候變暖致極端天氣頻現  對全球變暖的爭論由來已久。  早在3年前,全球變暖是真是假的爭論就已出現。那一年,英國人馬丁·德金製作的專題片《全球變暖大詐?》
  • 全球熱點:北美遭遇極寒天氣 全球變暖仍是進行時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全球熱點)北美遭遇極寒天氣 全球變暖仍是進行時新華社記者近日,美國許多地區遭遇極寒天氣,進而引發一波關於讓全球變暖「回來」的熱議。在極端天氣影響下,美國中西部許多地區學校停課,全國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此次寒潮還在網絡上引發了一波關於讓全球變暖「回來」的熱議,迫使許多機構再次重申局部天氣不等於全球氣候的道理。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科學新知:全球變暖,蜥蜴遭殃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科學新知:全球變暖,蜥蜴遭殃 2010-05-20 09:20 來源:新東方 作者:劉豐禕(譯)
  • 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有辦法阻止嗎?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的一個過程,要研究人類有什麼辦法來阻止全球變暖,我們需要先來弄清楚全球變暖的形成原因。目前,我們主要認為全球變暖的發生,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也就是人類一方面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另一方面人類對於地球表面的綠色植被進行破壞,從而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從而增強大氣保溫作用,使得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 芬蘭熱得快
    芬蘭氣象學會22日說,過去166年間,芬蘭氣溫升高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近兩倍,有力佐證了緯度越高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越大的理論。這一機構援引東芬蘭大學研究成果說,自1847年以來,芬蘭的平均氣溫升高了超過兩攝氏度,「在觀測期間,芬蘭每十年的平均氣溫升高0.14攝氏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近百年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否真實?二是這一變暖現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呈波動式變化、總體升溫的特徵。全球地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地球大氣運動的客觀規律。
  • 熱議 | 全球變暖,讓有錢人更有錢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一門玄學——研究表明,在全球日益變暖的今天,有錢人會更有錢。儘管尚且有人在質疑「全球變暖」是偽命題、是一場騙局,但是顯然,很多地處熱帶的非洲國家已經深受其苦了。>如果一定要將全球變暖的影響進行量化,然後用來解釋貧富差異加大的事實,那麼十分肯定的是,它對於較熱國家的影響才是需要警惕的。
  • 美國遭遇極寒天氣,川普調侃想要全球變暖回來
    美國總統川普28日在推特上調侃美國多地出現的極寒天氣,稱想要「全球變暖」回來,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近期遭遇寒潮僅僅是一個地方短期內的天氣情況,不代表全球氣候大環境。從全球範圍看,全球變暖仍在繼續,且深深危害全球環境。
  • 全球變暖,農作物減產,蟲害卻來 「火上澆油」?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它們的生活範圍也逐漸北上到英格蘭、法國、德國等地。現在,在歐洲大部分地區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生活範圍擴張,紅尾碧蝽整個種群的發展一片大好,但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說,卻是個天大的麻煩了——要知道,這種吃貨蟲子基本不挑食,會對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造成嚴重的破壞。然而,在全球,紅尾碧蝽只是大約360000種以植物為主要寄宿和食物的眾多昆蟲之一。
  • 全球氣候變暖的數字對比:從66%到90%
    過去50年全球氣候變暖超過90%的可能性與人類使用石油等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增加有關,而在2001年發表的第三份氣候評估報告中,與此相關的這一數字還是66%。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是人類的經濟活動日趨頻繁,產生的溫室氣體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人類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所做的努力還很不夠,前面的路也變得更長。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英國氣象局:全球仍在變暖 但速度放緩
    全球變暖威脅海冰英國氣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科學家表示,人類活動致全球變暖的證據在過去一年裡變得「更充足」了。在於今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英國氣象局利用9個指標的最新數據告訴人們,全球氣溫在過去10年裡出現了上升。這9個指標包括海冰與積雪的不斷減少、大氣溼度的不斷加大。聯合國(UN)氣候變化談判將於下周在墨西哥坎昆拉開帷幕。英國氣象局是全球領先氣候研究中心之一。該局資深科學家馬特·帕默(Matt Palmer)表示:「從各種指標的觀測結果可以看出,世界在升溫。
  • 英語新詞:由全球氣候變暖到「全球異常」
    在大家都擔心全球變暖的時候,有些地區在近兩年經歷了極度的嚴寒或乾旱天氣。這個時候,用全球變暖(globalwarming)似乎已不足以說明問題,有人說用globalweirding(全球異常)來描述更加準確。
  • 【經濟學人精讀】全球氣溫變暖,當冬天不再來
    但最近全球變暖最顯著的影響之一,就是世界許多地區變得異常溫暖。 2. The northern-hemisphere winter that ended on March 20th was the second-warmest since records began, and the warmest ever on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