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每年江葬僅300例 市民難過心理關:如何祭拜?
市民祭奠江葬的親人
荊楚網消息(記者 張城、鍾劍橋)清明將至,殯葬話題又熱了起來。本網昨日報導發現,武漢5大陵園近九成墓地選地葬,價格昂貴且不環保。武漢臨近兩江,為什麼江葬一直沒有得到民眾的認可,荊楚網記者再次展開調查。
現狀:武漢選擇江葬者寥寥無幾
江葬顧名思義是舉行水上儀式讓親人骨灰撒在水中。相對於傳統的墓葬,江葬綠色環保,但處於兩江交匯的武漢,江葬沒得到武漢民眾的認可,一直不溫不火。
武漢江葬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2007年,武漢成立了第一家專業江葬服務公司——武漢德順禮儀服務公司。幾年下來,選擇江葬民眾的比例仍然十分低。據武漢德順禮儀服務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整個武漢市每年選擇江葬民眾約300人,與陵園地葬的人數相差甚遠。
顧慮:選擇江葬今後如何祭拜
相比花費動輒上十萬的地葬,江葬的成本要低得多。據武漢德順禮儀服務公司網站顯示,該公司江葬服務的價格為6880元至7980元不等,包含租船以及全套江葬禮儀服務。另外,武漢輪渡客運公司從2006年開始,在每年清明期間都會推出水上祭祀專航,讓選擇江葬的家庭也能有個追思緬懷的場所。
儘管江葬經濟環保,但仍有民眾顧慮,平時想去祭奠一下,該去哪裡祭奠?對此工作人員介紹說,針對江葬之後親人祭祀,禮儀公司免費提供的有網上紀念館,市民可在網上以「全時空」的模式來祭拜親人,不僅如此每年清明節還會開通祭拜專航,開到江葬處供親人祭拜,同樣能夠達到祭拜的目的。
據了解,江葬在其他地區已經發展的頗為成熟,以安徽合肥為例,曾多次組織集體江葬活動,在提倡江葬的同時,還專門興建了一座江葬紀念碑供親屬緬懷。此外,為了鼓勵江葬,各地還相繼出臺了一些補助措施。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就對選擇江葬的民眾發放不等的補助。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爭論:江葬對環境是否有影響
雖然江葬興起的時間已經不短,但有關政府部門對江葬態度卻一直很模糊。
武漢民政部門認為,民政部門一直都是提倡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但主要顧及市民飲水的心理需求,長江是飲用水源,向裡面拋撒的骨灰,擔心人們的心理承受不了。
環保部門表示,江葬是否影響江水水質需進行論證,但目前環保法規還未對江葬作出規定。
江葬是否會造成水質汙染?對此華中師範大學梅志罡教授表示,人體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鈣、磷等無機質,元素成分以鈣、磷、氧、碳為主,並非有毒有害物質,不會引起水質汙染。而且,江葬屬於社會倡導的環保行為,也節約土地資源。從宗教信仰來講,生命是自然循環匯率的一部分,按照我國目前的狀況,江葬也減少了對土地資源的浪費。
風俗:民眾接受江葬還需要時間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選擇江葬,更多的是逝者自己的選擇。家屬少有主動選擇江葬的,主要還是心理上無法接受,還有人是怕被外人說閒話。
荊楚網東湖社區還發起了對江葬這一安葬方式的討論,有網友留言:「能接受,不給子女留負擔。」這位網友稱人死不能復生,如何安葬只是一個方式,祭祀在誠心,不在墓地。
除了一些網友表示能接受外,也有一些網友留言說「暫時還不能接受,不過興許未來會」。最好的情況是逝者生前有死後江葬的意願,子女又比較開明能順利完成逝者的遺願。
還有網友提出,江葬是否汙染水源,這個需要權威專家的說法。這一點影響了很多人對於江葬的態度。
(責任編輯:連迅)
上一頁12 上一頁12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