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怎麼過中元節? 廈漳泉臺祭拜民俗各不相同

2020-12-20 閩南網

  今天是中元節,廈門大街小巷的居民都會在家門口擺桌,放上祭品,祭拜先人。閩南今天還有特別的民俗普渡,讓廈門地下的「先民」們得到更好的待遇。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場發現,各種祭拜物品非常受歡迎,商家說,比平時多銷好幾倍。

  昨日,不少市民在第八市場購買五香。記者 陳理傑 攝

  [記者走訪]

  祭拜物品供不應求

  昨天16點,八市格外熱鬧,前來採購的市民圍在一個個攤位前,挑選祭拜所用的物品。

  記者看到,在一個炸五香的攤位前,聚集著不少人。攤位上,三名店員正忙個不停,一人用豆皮包裹剁好的材料,捏成五香的形狀,另一人下鍋煎炸,還有一個人忙著濾油裝盒。

  攤主陳女士說,每到祭拜的日子,前來購買五香的市民都特別多。近來肉價上漲,五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即便如此,買五香祭拜的人還是很多。「昨天賣的五香是平時的三四倍,我們的大盆一次裝的材料,能包三四百條五香。」

  除了五香,炸棗、芋頭球、發糕等廈門獨有的小吃,也是中元節廈門人祭拜的常用物品。

[市民觀點]

  習俗少了但更環保

  家住仙嶽路的張女士是位老廈門人,以前每到農曆七月,家裡都很忙碌,不是忙著祭拜,就是忙著到鄰居家吃飯。雞鴨肉、蔬菜水果,八仙桌上的祭品一樣都不能少,常常要從一大早忙到晚上才能休息。大人忙碌著,但家裡的孩子都很開心。那個月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敞開著,每天吃著宴席,能吃到不少好東西。

  如今,張女士搬進了高樓,習俗也變了。「祭品也不能放在大門口了,都是放在家裡的佛龕前。」相比起早些年的祭品,現在的祭品更豐富了。

  張女士說,以前海鮮貴,大家都很少買,現在很多人都會買海鮮祭拜。有的人還擺上了餅乾蛋糕等點心。「畢竟祭品還是要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一些廈門人覺得,習俗簡化已成趨勢,老百姓可少用點香燭,用鮮花代替燒紙錢祭拜,更加環保。

專家說法

  廈漳泉臺祭拜民俗各不相同

  何為普渡?福建省旅遊學會執行會長、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彭一萬說,老廈門將街道、巷子分區,從初一到三十,每塊區域輪流普渡。普渡時,老百姓要在家門口擺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講究不少,必須有雞鴨豬、蔬菜水果,還要有乾果,如葡萄乾龍眼乾,這意味著先民吃完後,還能帶些祭品離開人間。八仙桌上還要擺放酒杯,上面放著筷子。

  以往,只要輪到一家普渡,這家人常會叫上鄰裡一起吃飯,藉此加深鄰裡感情。除了普渡,放水燈、點天燈等也是中元節的習俗。在大嶝島,中元節有點特別,流行吃粽子。三明永安等地方還會做米果和燒仙草。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一般只在中元節當天祭拜。彭一萬說,中元節的習俗,漳州泉州兩地保留得更加豐富。在雲霄,每年農曆七月初十晚上,當地人會將親手製作的蓮花燈放入水中。在漳州地區,中元節還有廟會、「開焰口」、「關巷口」等諸多民俗活動。

  彭一萬說,中元節在臺灣還常能看到「酬神戲」和請神繞境的儀式,每座宮廟請出各自供奉的神明,在街上繞境,保佑百姓安康。(記者 彭怡郡)

相關焦點

  • 閩南人怎麼過中元節 廈漳泉及臺灣祭拜方式各不同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今天是中元節,廈門大街小巷的居民都會在家門口擺桌,放上祭品,祭拜先人。閩南今天還有特別的民俗普渡,讓廈門地下的「先民」們得到更好的待遇。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場發現,各種祭拜物品非常受歡迎,商家說,比平時多銷好幾倍。
  • 參加「閩南童謠大會唱」廈漳泉小朋友今赴金門
    新華網福州8月6日電(陳麗萍)廈門、漳州和泉州的少年兒童組成的交流團6日從廈門出發前往金門,參加8月6日至9日在金門舉行的「閩南童謠大會唱」。今年活動的主題為「閩南風·海峽情」。  據了解,廈漳泉的小朋友們將與金門小朋友進行才藝交流,活動內容有閩南童謠會唱、閩南童謠研討會,武術、南音、民族、器樂、民族舞蹈的表演和共種友誼樹等。8月9日,金門近100名小朋友也將隨團到廈門,並在廈門、漳州、泉州三地進行交流演出活動,8月12日將在泉州音樂廳聯合演出,8月13日將共同赴福州演出。「廈漳泉金閩南童謠大會唱」從2001年開始舉辦,今年是第四屆,也是第一次在金門舉行。
  • 正宗的閩南語,姓「漳」姓「泉」,就是不姓「廈」
    閩南語雖為一方方言,但其內部卻不是絕對一致,閩南及臺灣地區兩個大分區,以其半山半海的環境註定了彼此之間即使文化傳統相似也必然存在方言的腔調差異,甚至,單單廈漳泉這阡陌相通、雞犬相聞的三市,也難以達成腔調的統一。
  • 姓「漳」姓「泉」,但不姓「廈」
    閩南語雖為一方方言,但其內部卻不是絕對一致,閩南及臺灣地區兩個大分區,以其半山半海的環境註定了彼此之間即使文化傳統相似也必然存在方言的腔調差異,甚至,單單廈漳泉這阡陌相通、雞犬相聞的三市,也難以達成腔調的統一。
  • 廈漳泉城際R1線擬年底開建!閩南大都市圈來了!
    廈漳泉比鄰而居 所以R1線的建設 一直備受關注 但令人鬱悶的是 2019年4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就已經透露,備受期待的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 廈漳泉三市已成立R1線建設聯合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進R1線相關工作,正在開展R1線位方案研究並開展預可行性研究。
  • 廈漳泉擬共建"工業飛地" 打造跨市域產業集群
    類似思明區在同安打造「思明園」的合作共建模式,擬在廈、漳、泉推廣,由三市聯合共建產業園區。「到今年底,合作園區和重點產業共建區方案,將初步形成。」來自廈、漳、泉有關方面的綜合消息顯示,目前三市正抓緊方案對接、規劃探索。在各自的GDP考量、城市競爭壓力面前,廈漳泉正嘗試通過共建園區、利益共享,打造跨市域的產業鏈、產業集群與產業地帶,避免同質競爭、合謀共同市場。
  • 3分鐘了解廈漳泉重磅福利!
    背後竟是因為廈漳泉都市圈新一輪優化啟動「金三角」中心——翔安全面開掛!!!加快建設廈漳泉城市聯盟路,合力打通一批跨區域「斷頭路」、「瓶頸路」,廈漳跨海大橋、國道324複線、廈漳同城大道先後建成通車;取消廈門進出島「四橋一隧」通行費、大幅降低廈漳跨海大橋通行費,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廈門地鐵6號線延伸至漳州角美、4號線預留泉州接口,廈漳泉城際
  • 廈漳泉特色美食——蚵仔煎
    大多數人對於蚵仔煎的認識是來自羅志祥與徐熙娣主演的《轉角遇到愛》,這部以蚵仔煎店為背景的偶像劇,可謂是80,90後的回憶,現在去廈門旅遊還能看到很多賣蚵仔煎的小攤販上擺著裡面的劇照。去廈門除了看海看建築,最不能缺的就是那豐富美味的小食了。
  • 廈臺攜手打造閩南民俗中秋博餅節品牌
    廈臺攜手打造閩南民俗中秋博餅節品牌 >   中新社廈門9月3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華民族傳統中秋佳節將至,廈臺業者攜手在與臺灣金門隔海相望的廈門大嶝小鎮,合力打造中秋博餅品牌:由臺商首次冠名的「雪芙蘭杯大嶝小鎮第二屆兩岸博餅王大賽」,將吸引福建省9地市和臺灣民眾參與中秋博餅這一民俗活動。
  • 懶人專線:一日遊遍廈門名景點,一站吃遍美味廈漳泉
    吃堡,一站吃遍廈漳泉臨近中午,必須找個靠譜的地方吃飯。我覺得吃堡是個不錯的選擇。跟傳統的美食城最大的區別:全部檔口都是廈漳泉真正地方特色美味。比如古龍沙茶麵、泉州東街鐘樓肉粽、漳州詔安臭頭貓仔粥、廈門楊壯鴨肉麵線……等等等個個都是有歷史、有口碑的!吃了幾家,口味不錯!而且買單系統也很現金,跟麥當勞肯德基一樣樣。
  • 本地租車異地還車 廈漳泉上線滴滴共享汽車
    據了解,目前小桔租車在廈漳泉三地共計投入車輛超過500臺,取還車網點超過150個,連接了主要大學城、景區、購物中心以及交通樞紐。滴滴方面介紹,廈門在島內、海滄、集美共計70多個取還網點,以廈門集美大學到泉州開元寺為例,這一跨城行程70餘公裡,駕車時間大概需要70分鐘,小桔租車的價格是0.5元/分鐘,全程租車費用35元左右。
  • 「普天下眾生,渡一切苦厄」閩南中元節簡介
    為了不讓這些孤魂野鬼加害於人,目連與閻王商定,讓陽間百姓在每年7月份祭祀鬼魂,讓它們大吃大喝一個月,待它們酒足飯飽醉燻燻之後,再騙回枉死城關押。 另一種說清初強制漢人剃髮,許多不願剃者被殺,泉州城裡也死了不少人。有一天,8個仍留頭髮的年老明代遺民從深山下來,連袂進入泉州城,因不願剃髮而被守城清兵殺害,這8人死後化為厲鬼,每逢悽風苦雨之夜,哀哭不止,聲聞遠近。
  • 關於廈漳泉R1線的進展你了解多少
    這兩天關於廈漳泉第一條城際軌道項目-海西城際R1線的報建新聞,刷屏了廈漳泉市民的朋友圈。各大媒體爭先報導,但是內容千篇一律,只說著報建標誌著該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卻沒有對「報建」進行科普一下,導致還有一些網友誤解以為還要進行立項。
  • 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納入重點項目!泉州站點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促進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的意見》,正式將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納入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重點項目清單!這也是福建唯一入清單的項目!同時,文件中附上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重點項目清單,其中包含11條鐵路線路,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位列其中!目前的狀態是,計劃2020年上報建設規劃修編。城際鐵路R1線是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骨幹線路,設計時速160公裡,運行8輛編組城際列車組。
  • 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泉州最新站點曝光!預計今年12月開工!
    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泉州段最新線路圖曝光!市區站點或初步確定!項目預計今年12月開工建設!01、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最新線路圖曝光納入國家級重點項目根據最新披露的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線路圖,南安境內設有石井站、水頭站,晉江設有大深路站、泉安南路站、晉江機場站、池店站,泉州市區設有豐澤站、城華南路站、體育中心站,臺商區設有泉州東城際站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中元節是「鬼節」嗎 閩南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什麼要普渡呢?閩南人都有哪些習俗?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中元節呢?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俗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來源於佛教,與佛家的盂蘭盆會有著緊密的關係,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每到中元節,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 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晉江四站點確定!位置就在……
    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是省裡今年重點建設項目,在晉江境內鐵路全長28.5公裡,共設置了池店站、機場站、泉安南路站、安海站四個站。 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預計最快將於今年12月份開工建設,完工後,市民去往廈門、漳州將會很方便。
  • 了解下閩臺兩地都祭拜的將軍,其被稱為開漳聖王
    開漳聖王陳元光像閩臺同屬同根,同樣說的都是閩南話,而且文化上也有相同的信仰,比如祭拜媽祖,鄭成功等,然而祭奠的還有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唐朝大將軍陳元光被尊為——開漳聖王。歲的陳元光隨父出徵;在和少數民族交鋒後,取得了短暫的勝利,而後少數民族首領集結更多人,反撲而來陳政將軍敗退到九龍嶺集結;由於閩南山林多氣候溫熱,從中原而來的北方士兵們對這邊的氣候不適應,甚至染病。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區的人(主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閩南地區從西晉末年開始開發,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異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閩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