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壞媽媽」、「臭媽媽」、「媽媽我討厭你」之類的話,確實會令很多父母傷心不已,覺得我養你這麼辛苦,你居然這麼罵我?當然,也會有一些對育兒知識有所了解的家長,認為孩子是處於「詛咒敏感期」,對孩子的表現不以為意,不做幹預,等著孩子逐漸渡過「詛咒敏感期」。那麼,什麼是「詛咒敏感期」呢?
按照蒙臺梭利的教育研究發現,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發展階段的某一個特定時期,會表現出對某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學習效率高、學習速度快的特點,比如0-1歲期間的口欲敏感期,1-3歲的語言敏感期,2歲以後的動作敏感期等。
詛咒敏感期通常會發生在孩子學習語言的早期階段,一般在3歲前後,孩子在聽到別人(大人或者孩子)說的一些髒話或者是帶有詛咒性質的話語之後,會充滿好奇心,並且記在心裡,然後很喜歡不分場合的說出這樣的話語,而且,令家長煩惱的是,你越是阻止孩子說這些話,孩子就越喜歡說。不過,當孩子過了這個詛咒敏感期的階段之後,通常都會恢復到正常的語言表達方式。
為什麼孩子會對這種詛咒類的話語和髒話感興趣呢?因為孩子年齡雖小,但是感知能力卻是很強的,當孩子發現這類語言對別人能夠造成影響,具備影響力和力量的時候,孩子就會選擇使用這種帶有刺激性和影響力的語言來試探他人的反應,強化自己的力量,增強自我存在感。
孩子說詛咒的話語,往往跟身邊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父母親人的語言習慣。
有些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尤其在表達一些憤怒、鬱悶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喜歡帶各種髒話,而且不考慮孩子是否會看到聽到,這樣的做法,孩子會有模有樣的進行模仿學習,而且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很強,很多時候只要聽一次就記住了。
我們家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在跟孩子一起玩耍嬉戲的時候,有時候會對頑皮的元寶說「臭寶寶」,小傢伙學會了之後,會笑嘻嘻的對著我們說「臭爸爸」、「臭媽媽」、「臭姐姐」,所以現在我們基本上不會對著孩子說這些話了,孩子沒有了這種刺激,也慢慢失去了說這類話語的動力。
此外,孩子現在上幼兒園,在小區裡面跟其他小朋友玩耍,難免會聽到其他小朋友說詛咒性的話語和髒話,孩子年紀小,好奇心強,當看到小朋友之間用這種方式「攻擊」的時候,孩子之間情緒、行為的劇烈變化,也會受到一定的感染,學著說這些話。
孩子說詛咒性的話語或者說髒話,除了因為這種話語有力量感,能夠顯示自我的存在之外,很多時候,其實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的一種方式。
尤其是當孩子失落、憤怒、生氣、委屈、傷心的時候,孩子會比較習慣採取一些熟悉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被父母管教的時候,會將這種情緒發洩到管教TA的爸爸媽媽身上,說出詛咒性的話語出來。
對於孩子的詛咒敏感期的表現,作為父母,不要太過於緊張,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所有孩子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我們只要把握好一些原則技巧就好了。
一、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及時給予安撫
孩子說詛咒的話語,除了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突出自我以外,很多時候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作為父母,不要被孩子表面的語言所激怒,更應該關注孩子當時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當孩子生氣、沮喪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對孩子進行安撫,緩和孩子的情緒。
二、對孩子的語言不做出激烈的反應,淡化處理
當孩子有詛咒敏感期的表現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有過激的反應,因為你越是批評孩子,阻止孩子說這些話,孩子就越意識到這些語言能夠引起你的注意,也就更加不受控制的喜歡說出這樣的語言出來,只有當孩子的話語難以激起你的反應的時候,孩子才會慢慢覺得無趣,進而放棄這樣的做法。
三、教孩子掌握正確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
孩子對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尤其是詛咒敏感期的孩子,語言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方式,因此,父母在這個時期,尤其是孩子說出詛咒性的語言之後,需要利用合適的時機,讓孩子意識到他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情緒狀態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宣洩和表達出來。
說在最後的話:孩子說「壞媽媽」,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難堪的事情,了解孩子的詛咒敏感期和心智發展的自然規律,正確對待孩子的言行,你會發現孩子將會更快的渡過這個時期。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