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見到皇帝不下跪,皇帝不僅沒有責罰他,還提拔了他?

2020-12-17 靜秋史話

漢文帝劉恆在位的時候,由於的態度比較柔和,對於匈奴也沒有採取太過強硬的措施。但匈奴人卻不斷地進犯漢朝邊境,甚至差點攻到了長安。由於匈奴的肆無忌憚,劉恆決定選拔一些年輕的帶兵將領,在這些將領中其中有一個叫周亞夫,是漢朝重臣周勃的兒子。

漢文帝上位二十多年年後,匈奴人大舉入侵漢朝,近十萬的匈奴騎兵將邊境的大量財物和百姓給擄走了。由於匈奴的人數太多,邊境上的百姓根本無法阻擋,劉恆這一次沒有打算帶兵親徵,只是不斷地加強邊境守軍的力量,並且前去和匈奴人談判。

在劉恆布置完守軍沒多久,匈奴人就退去了。劉徹在邊境安置了五個重要的的地方,其中劉禮和周亞夫的軍營離長安最近,劉恆身為皇帝也要不時地去視察軍隊。劉恆有次去視察軍營,還沒到劉禮的軍營就已經有人出來迎接,並且一到軍營士兵就下拜行禮,這是典型的討好皇帝。

去視察周亞夫軍營的時候,負責開道的官員先去通報讓周亞夫迎接劉恆,守衛卻回答在軍營之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皇帝的命令。等劉恆到軍營的時候,劉恆的車也被攔了下來,劉恆沒有辦法只好讓人帶著皇帝的令牌去見周亞夫,這才讓劉恆進入軍營。

劉恆進入軍營後,隨行的士兵又讓劉恆的馬車按軍營的規矩必須慢行,劉恆也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只是命令隨行的人按軍令行事。

周亞夫身為軍營的主將,在劉恆到了軍營的時候並沒有去軍營門口迎接,直到劉恆到了中軍大帳的時候才看到周亞夫拿著兵器在那站著。周亞夫見到劉恆並沒有像劉禮那樣下跪行禮,而是對劉恆說了一句話,說身為一個戰士不會下跪,希望劉恆可以用軍禮。

其實周亞夫這麼做不是在仗著自己是個將軍有多厲害,而是在當時不下跪是從軍之人應該享有的一項權利,周亞夫選擇不下跪而是看重軍人的這個職業也是在尊重劉恆。

劉恆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些疑惑甚至不高興,但劉恆看到周亞夫一臉嚴肅的樣子就知道周亞夫並不是在開玩笑,便莊重的向軍營中的士兵行禮。劉恆的這次視察其實就是看看軍隊的情況,和今天的閱兵有些類似。

劉恆在周亞夫軍營所看到的的確很令他驚訝,這樣的軍隊很少見,從劉恆進入周亞夫的軍營開始,看到的士兵都很有精神,並且是那種隨時打仗的狀態。可以說只要匈奴進犯,周亞夫的這隻軍隊馬上就能上戰場。

和劉禮的軍營相比,周亞夫的軍隊比劉禮的軍隊強太多,跟著劉恆一起的人也對周亞夫有很高的評價,劉恆甚至在視察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經常讚嘆周亞夫。後來周亞夫被提拔負責整個長安城的守衛,這也說明了劉恆對周亞夫的信任,只有可以信任的人才會被安排到這個職位上。

相關焦點

  •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他筷子,丞相飯後離席,皇帝說:此人不可留
    在細柳駐軍之時,因為周亞夫的對自己的部隊治理相當的嚴格,加上他在行軍打仗上的才華,將整個的西漢疆域保護的很好,也讓西漢免遭了匈奴的侵擾;而在「七國之亂」中,周亞夫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維護了整個西漢王朝的統一,也為漢景帝中央集權的鞏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清朝時期 只有極少數人見皇帝可以不用下跪
    秦漢時期,大臣與皇帝討論國事時,還能平起平坐;到了兩宋,大臣屁股下的椅子就被抽走了,不得不站了起來;明朝時,大臣見了皇帝下跪行禮,隨後站立著奏事;到了清朝,大臣見了皇帝,就只有一直跪著的份了。清朝晚期,內憂外患不斷,皇權已經日漸式微,可下跪的禮儀絲毫沒有減弱。
  • 古代一牛人,算卦的說他必定會做皇帝,熬死5個皇帝,最後成為皇帝,活...
    今天,小冷就給大家說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傳奇皇帝。此人是漢朝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蕭何的後代,名為蕭衍。蕭衍從出生就有異象,不是其他皇帝出生時天氣有異象,而是蕭衍一出生就骨骼精奇,額頭高隆,並且最奇怪的是右手裡面有一個「武」字。梁武帝蕭衍隨著年月的增長,蕭衍逐漸展露了自己的才能,博聞強識,尤其擅長謀略,並且文武雙全,在遠近很有名氣。
  • 因寫了一首詩被皇帝賞識提拔,他的愛情故事更加曲折離奇
    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他的詩工整清麗,流傳名句甚多。早在天寶年間,韓翃還只是一個貧困潦倒的窮書生。他與一位李生很是要好,這個李生不但愛才且家中巨富,歌兒舞姬眾多。李生有一位寵姬柳氏,妙擅歌舞美豔無雙。柳氏見到韓翃後心生愛慕,對她的侍女說:「韓先生哪裡會是長久貧賤之輩呢?」。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在唐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太子,他本來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他卻主動讓賢,將皇位讓給弟弟。原來這位太子認為弟弟比他有才華,應該把皇位讓給弟弟坐,結果他這一讓,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為皇帝,一生享盡富貴榮華。這個聰明的太子叫李憲,他是李旦的長子。
  • 皇帝請愛將吃飯,有意不給筷子,愛將憤而離席,皇帝:此人留不得
    當時年羹堯的權力大到了什麼地步,就這麼說吧,就連雍正頒布政策都要和他商量著來。也是因為權力太大,年羹堯極度膨脹,導致雍正起了殺心,最後落了個被賜死的下場。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武將自古以來就是皇帝的心病。如果還要自掘墳墓,便怪不得皇帝罔故君臣關係了。而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個故事,同樣如此。
  • 大臣出徵前求要皇帝妃子,皇帝微笑答應,等他回來後卻將他殺死!
    他的名字你或許沒有多麼熟知,但他的父親蔡京也是歷史上的狠辣人物,不過你別認為此人是靠著父親的威望和勢力才有後來的地位,事實上,並非如此,而是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奉言獻媚才獲得高官位置。在蔡攸還小的時候,就非常有心計,每天算好時間製造與瑞王偶遇,時常多有交談,言語間更是恭敬有加,後來瑞王看他挺會做事,就向別人問了他的名字,才知道是同僚蔡京的兒子。
  • 此人去算命:我有沒有皇帝命?算命先生:你身後那個傻子能當皇帝
    比如朱元璋在投奔起義軍之前,就曾經算了一卦,卦象顯示他造反大吉,他才義無反顧的投入造反事業中。在東魏時期,也有一個人去算命,他問大師,我有沒有皇帝命?算命先生說,你身後那個傻子能當皇帝。結果真的靈驗了。
  • 駙馬:我爹若想稱帝輕而易舉,公主連夜去告密,皇帝:他沒有說錯
    但是歷史上還真有個厲害的駙馬,不僅僅打了一頓公主,還放出豪言:「我爹若想稱帝易如反掌!」吃了虧的公主趕緊跑回去給皇帝告密,皇帝卻說:「他說的沒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朝於公元618年建立,到了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了安史之亂之後,漸漸地江河日下,走向衰落。
  •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而他本人,還自我感覺良好!
    溥儀,是在清朝最後一個當皇上的人,同時他也是中國的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在其他人來看他可能是一個比較窩囊的人,也不是真正的皇上,還被人當做槍來使,還好他自己可以看得開啊。不然還真的是沒有其他辦法。清政府滅亡之後,他曾被偽政府拉去登基為帝,當時的他還自我感覺良好。此人的想法真的是不能為常人所理解的,如果換做別人,可能也就一死了之。他出生的年代有著高新的科技,有著文化的積澱,當然還有進步的思想。但是他都未曾能,學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甚至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還曾認為故宮就是他的家。要他過著平常人的生活,他的內心是十分不樂意的。
  • 皇帝請將軍吃飯,給肉卻不給筷子,將軍給皇帝甩臉子,命沒了
    漢景帝時期,漢朝內部還不是十分安定,而周亞夫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鑑於此,漢景帝感念他的功勞,提拔他為丞相。要知道在漢朝,丞相之位可是很高的官職了,幾乎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令人尷尬的是,這周亞夫從未擔任過這樣重要的官職,且只會行軍打仗,卻沒有什麼文化,作為丞相實在是有些難為他了。
  • 恭親王奕訢的生母錯將鹹豐皇帝當成了他 迷糊的說皇帝應該是你
    所以在這期間,兩人絲毫不像異母的兄弟,而是一起學習、一起練武、一起長大。所以後來鹹豐當了皇帝,兩人的關係也沒有出問題。鹹豐皇帝從來沒覺著自己的兄弟對自己是威脅,反而還提拔他讓他進入軍機處。不過兄弟倆關係的最終破滅,還是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鹹豐心裡覺得非常彆扭。據說他做了皇帝之後,有一次靜皇貴妃生病,他去看她。
  • 此人原是賣豆腐小販,投機成為唐朝開國功臣,還做了皇帝
    618年5月,李淵廢掉傀儡皇帝楊侑,登基稱帝,建立唐朝。與此同時,李淵公布了十七位開國功臣的名單,即所謂的「太原元謀功臣」。在這些功臣中,有一位人物的經歷堪稱傳奇,他出身寒微,卻頭腦精明,通過經商發家致富,還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更厲害的是,此人後來還做了皇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愛新覺羅福全為什麼不是皇帝?康熙福全之間什麼關係?
    而且此人的身份還很高,是康熙的二哥。按照那會兒的立嫡的說法,他應該是皇帝的,但是最後卻是康熙。按照這個節奏,他應該會造反啊,但是並沒有,在歷史上他還是康熙的大忠臣。在順治還活著的時候有這麼一件事,他問這兩個孩子:你們將來想成為什麼?康熙說的是明君,而福全說的是賢臣。在之後的歲月裡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但是另外有一個說法是,福泉之所以沒有說想當皇帝,是因為他身有殘疾,心裡自卑。
  • 兒子造反殺皇帝,他一怒之下殺兒子,還因此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有趣的是,有一個人在謀反的過程中去世了,但是給他致命一擊的並非是皇帝,而是他的父親,這個可憐的人便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碏(què)之子石厚。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衛國國都朝歌,此時的統治者為衛莊公,此人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大姬完、次姬晉、三州籲。在這三人之中,州籲最受衛莊公寵愛,甚至也可以說得上是溺愛,因此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 歷史上生兒子最多的皇帝,不過他壓根就沒當幾天皇帝
    綜觀歷史,有這念頭的不光是百姓,就是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老子也不歷外。雖說百姓也盼著多子多福,但畢竟媳婦沒那麼多,就是有個三妻五妾的,這輩子能生多少兒子啊。但皇帝就不同了,不是有那麼句「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話嗎,這還是皇帝正規媳婦的數兒。自古以來「皇天后土」,天下都是皇帝老兒的,就別說天下的女子了。
  •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曾經向自己的女人下跪,最後卻亡國
    所以一般的皇帝不會向任何人屈服,他們的膝蓋也只會跪天地,跪父母,其他人也沒有資格讓他們下跪。但是,任何事情都例外。在中國歷史上,就這樣一位皇帝,他曾經兩次給自己的妃子下跪,可以說有些丟皇帝的臉,畢竟一個九五之尊,怎麼能隨便給自己的女人下跪呢?這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有些難以置信,更不要說在古代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
  • 史上最窩囊的皇帝母親廢了他,老婆綠了他,女兒毒死他
    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順利繼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雖然李顯生性懦弱,但是28歲的年輕皇帝還是不甘心當傀儡。他開始試圖扶植自己的勢力,重用妻子韋皇后的親戚,想提拔自己的嶽父作宰相。結果武則天分分鐘教他做人,繼位兩個月的李顯被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 竇娥還冤的皇帝,上了「昏君榜」的朱厚照,可能大家都錯怪他了
    朱厚照百分之百相信此人,甚至覺得他是自己在朝中最大的倚仗,因此十分重視他。曾經的奸臣劉瑾還背著正德帝將楊廷和偷偷貶謫到了南京地區,朱厚照得知此事忙不迭地將老師調回朝中,由此可見,朱厚照對此人十分重視。楊廷和也確實是個能臣,他一生忠於國家,坐鎮朝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朝廷的安定。
  • 此人是宋代測字大師,皇帝派人送字考驗,他輕鬆猜出寫字人身份
    崔道士以「千」插入「北」中,然後說:「此去乖角(分離),不宜遠行」,楊聽完遂不赴約。後黃巢兵敗身死,部下也大都死亡殆盡,楊德輝得以倖免。但測字之術真正得以盛行的卻是在北宋末年,因為當時出了一位大師級的神算人物帶火了這項事業,此人的事跡在宋人筆記小說如《夷堅志》、《寓簡》都有記載,他的名字叫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