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滌綸短纖介紹
1.1概念
短纖(short fiber)又稱切段纖維,是由聚酯(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簡稱PET由PTA和MEG聚合而成)再紡成絲束切斷後得到的纖維。短纖維界限,長度一般為35-150mm。按天然纖維的規格可分為棉型,毛型,地毯型和中長型等短纖維。PET呈米粒狀或是片狀,一般經過前紡和後紡兩道主要工序就可生產出滌綸短纖,按不同的需求,在後紡中可以切成不同規格,一般是4D-22D,按其捲曲的情況又可以分成二維和三維兩種。
1.2物理性質
強度比棉花高近1倍,比羊毛高3倍,彈性接近於羊毛,可在70-170℃使用;滌綸的耐磨性僅次於錦綸,在合成纖維中居第二位;吸水回潮率低,絕緣性能好,但由於吸水性低,摩擦產生的靜電大,染色性能較差。
1.3用途
產品主要用於棉紡行業,單獨紡紗或與棉、粘膠纖維、麻、毛、維綸等混紡,所得紗線用於服裝織布為主,還可用於家裝面料,包裝用布,充填料和保暖材料。
第二部分:滌綸短纖產業鏈
2.1 產業鏈概況
滌綸短纖主要由PTA和MEG經熔體直紡所得,用於棉紡行業,因此其產業屬於聚酯產業鏈的一部分,主要歸屬於聚酯產業鏈當中的上遊聚酯滌綸行業。
2.2 聚酯原料與滌綸短纖
滌綸短纖對PTA的需求從2012年的364萬噸逐漸發展至2019年的521萬噸,同樣,對MEG的需求從2012年的144萬噸,逐漸上升至2019年的204萬噸,整體擴張速度較為緩慢,這也使得滌綸短纖成為整條聚酯產業鏈中供需最為平衡的品種。
從價格走勢來看,以交割品短纖1.4D這一規格為例,與聚酯原料的走勢關聯度並沒有另外幾個鎖定加工費操作的產品高,但期貨上市後,滌綸短纖套保需求預計大幅提升,整體價格走勢預計逐漸回歸原料鎖定加工費的模式。
(文章來源:永安期貨)
(責任編輯:DF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