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特崗教師 石磊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了,但是,我想請大家利用課堂上這最後一點時間,想一想自己在暑假的時候,都去哪裡玩了,跟老師分享一下。」「好,老師,那我先來!」一名男孩馬上舉起右手,躍躍欲試。
剛剛開學,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二年級的課堂上,特崗教師石磊正在和同學互動。
今年24歲的石磊是土生土長的宜君縣彭鎮山岔人,從小他就有當教師的理想。在大學期間,他就時刻準備著為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而努力奮鬥。
大學畢業後,當他得知自己的家鄉招聘特崗教師的時候,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讓他放棄原本能享受到的更好待遇,不顧親友反對,毅然地選擇報考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特崗教師職位。
石磊很順利地通過了特崗教師招考。時隔十幾年,回到兒時的母校,石磊不僅身份發生了轉換,而且他發現記憶中的母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破舊的校園,換上了平整的操場,嶄新的教學樓;教室裡告別了煤爐子,取而代之的是乾淨的地暖……石磊發現,這裡的教學環境遠比自己記憶中更好。
「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這兒是我的母校,在這裡和孩子們一起愉快地成長,我很開心。而且同年級組的老師們對我進行了各種課業指導,學生們也積極好學,非常可愛,這些都讓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石磊說。
「1」分也能鍊師能
起初,懵懂的石磊以為只要將所學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就算一個合格的教師,然而現實卻給他上了一課。上課方法不正確,學生難以理解;課程設計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導致教學目標難以達到……滿懷知識和傳授知識根本不是一回事,石磊那時候很苦惱,也很沮喪。
「生活,好像一下子就變得一團糟,心裡很難受,很無助,可是當我走進課堂,看到黑板,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睛和純真的笑臉,身上就好像重新有了力量。」石磊努力調整著自己的狀態,他多次虛心請教與他一個辦公室的王昕宇老師。
「石老師問我最多的就是在上課時如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如何讓孩子們更喜歡自己。我就向他介紹了一些我的小技巧:有時可以通過講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和同學們做一些簡單的互動,來調動大家的注意力和提升自身的吸引力。」王昕宇老師介紹道。
除了請教前輩王老師,石磊還觀看名師教學視頻,參加教師培訓,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隨後的工作裡,石磊把重點放在了學生身上。他經常與學生聊天,了解他們心裡的想法,以便真正融入學生當中。
通過和學生們的聊天,石磊獲得了很多反饋,比如:老師上課的時候太嚴肅了我們不敢舉手,我們希望老師在下課的時候多講一些老師自己的故事……孩子們的反饋,石磊都仔細記在筆記本上。
工作一年,石磊對於教師這份職業也有了些自己的感悟:一個班級有優秀生也有後進生,不能以一概全,對待後進生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而不是批評與責備。
「曾有一次,我的學生田文濤考試差1分及格,我思量了很久,決定多給1分,卷子發下去後,他很細心,發現了我的錯誤,課間他就找到我,很沮喪地說:『老師,你給我加錯分數了。』『沒有,這1分是我對你的鼓勵,希望你下次能夠真正拿到那個分數。』」自從開導了田文濤後,在石磊的課堂上,田文濤表現得非常積極,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矢志不渝鑄師魂
課後備課、批改作業、搞教學研究,這是石磊每天的「必修課」。課堂上,他把愛心、激情、智慧、創新作為自己的教學信條,努力把知識傳授給每位求知若渴的學生。課餘時間,他會跟學生們一起踢足球、玩桌球,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對於這樣亦師亦友的年輕老師,學生們也很喜歡。
六年級的學生張昕懿說:「石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把課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大家,我們都很愛聽。平時石老師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做一些體育活動,和我們做遊戲,他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
石磊總是能把學習和孩子們的生活聯繫到一起,每一堂課孩子們都能從他的課中學到為人處事的道理,他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孩子們背後稱他為「石頭牙子」,並不是因為他的外表,而是因為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超強的感染力。
石磊愛學生愛到骨子裡,學生在他的眼裡就是親人。去年班上有幾個留守兒童,讓他揪心不已。「那些孩子的語文基礎薄弱,都對語文不感興趣,有畏難情緒。為了讓他們參與進來,我在課上經常和這些孩子互動,在課下,我會利用課餘時間或者周末把這些孩子組織到一起,給他們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和學習資料,為他們講解輔導,漸漸地這些孩子對語文學習有了信心和動力,今年中考,他們的語文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說到這裡,石磊開心地笑著。
宜君縣彭鎮中心小學校長張三軍給予石磊老師很高的評價,「石磊老師無論是教育扶貧工作還是教學工作,都深受老師和學生好評,當然也深受校委會的好評。更重要的是他深受家長們的愛戴,家長們特別喜歡他,他帶的班級,在小升初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我們學校裡一名非常優秀的教師。」
一年來,石磊用他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了身邊的其他教師,大家和他一起用汗水澆灌著自己的夢想,用奮鬥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 特約記者 張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