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素的合成一定需要光照嗎?

2020-12-11 騰訊網

葉綠素分子的生物合成是非常複雜的過程。整個葉綠素的生物合成過程包括十餘步酶促反應步驟。可以分為若干個階段。

在葉綠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階段,穀氨酸首先被轉變為氨基γ-酮戊酸,δ-氨基乙醯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在這一反應過程中穀氨酸共價地結合到tRNA上形成中間產物(這也是tRNA被用於蛋白質合成以外的極少數小分子生物合成過程中的一例)。之後,兩分子的ALA聚合成膽色素原(porphobilinogen,PBG)。PBG將最終形成葉綠素的吡咯環。下一階段是4個分子的PBG聚合形成卟啉結構。這一階段包括六步酶促反應,最終形成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IX)。

這裡是一個葉綠素和血紅素的生物合成的分支點。在此分支點之前,所有的反應步驟都是相同的,而之後的反應是向合成葉綠素進行或向合成血紅素進行取決於何種金屬離子被插人卟啉的中心。如果被插入的是鎂,反應將向合成葉綠素進行;如果插入鐵則反應向合成血紅素進行。催化鎂插入卟啉的中心的酶是鎂螯合酶(chelatase)。

下一階段是使丙酸(propionic acid)的一條側鏈環化,形成葉綠素的第五個環(E環),生成原葉綠素酸酯(protochlorophyllide)。這一過程需利用NADPH還原D環的雙鍵,在被子植物中催化這一過程的酶是原葉綠素酸酯氧還酶(protochlorophyllideoxidoreductase,POR),是一被光所驅動的反應。非放氧的光合菌則採用不同的酶催化這一步驟而不需要光的驅動。藍細菌(cyanobacteria)、藻類、低等植物和裸子植物同時具有需光的POR途徑和不需光的途徑。在暗中生長的種子植物由於無法滿足POR途徑的需光條件因而無法合成葉綠素,結果形成黃化苗,黃化苗在光下會迅速地合成葉綠素,轉變為綠色。葉綠素生物合成的最終步驟是將加上葉綠醇(phytol)的「尾巴」,這一步驟是由葉綠素合成酶催化完成的。

——武維華《植物生理學》第1版

許多環境條件影響葉綠素的生物合成,從而也影響葉色的深淺。

光是影響葉綠素形成的主要因素。從上述可知,單乙烯基原葉綠素酯經過光照後,才能順利合成葉綠素,如果沒有光照,一般就只能停留在這個步驟。形成葉綠素所要求的光照強度相對較低,可見光中各種波長的光照都能促使葉綠素形成。一般植物在黑暗中生長都不能合成葉綠素,葉子發黃。這種缺乏任何一個條件而阻止葉綠素形成,使葉子發黃的現象,稱為黃化(etiolation)。光線過弱,不利於葉綠素的生物合成,所以,作物栽培密度過大,上部遮光過甚,植株下部葉片葉綠素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葉色變黃。

葉綠素的生物合成過程,絕大部分都有酶的參與。溫度影響酶的活動,也就影響葉綠素的合成。一般來說,葉綠素形成的最低溫度是2~4℃,最適溫度是30℃上下,最高溫度是40℃。秋天葉子變黃和早春寒潮過後水稻秧苗變白等現象,都與低溫抑制葉綠素形成有關。

礦質元素對葉綠素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植株缺乏氮、鎂、鐵、錳、銅、鋅等元素時,就不能形成葉綠素,呈現缺綠病(chlorosis)。氮和鎂都是組成葉綠素的元素,當然不能缺少。至於鐵、錳、銅、鋅等元素,它們可能是葉綠素形成過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劑,在葉綠素形成過程中起間接作用。

——潘瑞熾《植物生理學》第8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人工綠色:合成葉綠素
    人們都知道,植物的呼吸是通過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葉綠素實際上存在於所有能營造光合作用的生物體中,包括綠色植物、原核的藍綠藻和真核的藻類。 作為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葉綠素將光能吸收,並使自身離子化,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碳水化合物,為植物和藻類提供養分。 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100多年裡,經過德國、俄國的幾位化學家的努力,發現了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機制,並且弄清了葉綠素的複雜化學結構。
  • 植物葉綠素測定儀及時發現病蟲害
    植物葉綠素測定儀是現代植物生理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儀器,綠色植物生長過程中,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是隨時發生變化的,除了葉綠素還有葉黃素、花青素和胡蘿蔔素。葉的顏色是由於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造成的。 春夏時節,葉綠素的含量較大,而葉黃素、胡蘿蔔素的含量遠遠低於葉綠素,因而它們的顏色不能顯現,所以葉片顯現綠色。
  • 析疑|遮光後葉綠素a/b比例為什麼會下降?這樣的變化有什麼意義?
    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在濾紙條上,由上而下的第4條色素帶是葉綠素b。表中信息顯示:品種B的葉綠素b的含量,弱光照時高於正常光照。可見,分別提取經兩種光照處理的品種B的光合色素並用紙層析法進行分離,與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處理的濾紙條上,自上而下的第4條色素帶變寬,這有利於品種B利用可見光中較短波長的藍紫光。
  • 打開植物光合作用大門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被解析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10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葉綠素合成關鍵酶的三維結構首次被解析,這一成果由中國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相關研究機構共同完成,並於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晶體結構首次揭示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10月30日,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程奇帶領的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三維晶體結構,對認識蛋白質結構如何控制重要光碟機動酶的催化作用產生重大突破。
  •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0:53:54 葉綠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Nigel S.
  • 植物如果一直在光照條件下會一直進光合作用嗎?
    植物如果一直在光照條件下會一直進行光合作用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葉片上的葉綠體細胞,接收太陽輻射的光線,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氣。植物的葉片就是植物營養和能源物質的加工廠,只要葉片存在,只要植物生命力存在,葉片上的葉綠素永無停止地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各個物種的生長發育,都是有規律的,從種子萌芽到新的種子成熟,整個生長發育階段,只要有綠葉存在,就存在葉綠體,只要有葉綠體存在,就會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產物是植物細胞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只要植物存活,就必須需要光合作用的產物。
  •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色素和酶等 不需要光和色素,但需要多種酶、ATP和[H] 場所 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 葉綠體的基質中 物質轉化 水的光解:H2O→[H]+O2
  • 科學家首次解析葉綠素合成關鍵酶3D結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英文簡稱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
  • 重慶文理學院:媲美葉綠素的螢光粉!光合效率高達83%
    在光照條件較差的短生長期或高緯度地區,人工補光對提高作物產量、品質或調節植物生長節律具有重要意義。在向光性和光合作用過程中,葉綠素A和葉綠素B分別吸收藍紫色(390-500nm)和深紅光(600-680nm),在植物生長中起主導和重要作用。顯然,傳統的白熾燈和螢光燈很難繼續用於植物照明,這不僅是因為與光合作用光譜不匹配,而且還因為高能耗或環境威脅。
  • 常用葉綠素螢光參數解析
    雖然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光合作用暗反應合成有機物,但在很多情況下,葉綠素螢光憑藉其非破壞性,非接觸性和測量方便常被用作植物光合作用健康狀況的有效探針。葉綠素螢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強大工具,無論測量的最終目的為何,一個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前提是了解葉綠素螢光的基本原理。
  • 植物葉綠素測定儀提高作物種植效果
    植物葉綠素測定儀是現代植物種植以及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儀器,它可以快速檢測出植物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並且儀器的體積較小,攜帶方便,採用現代晶片技術來記錄存儲數據,能將檢測的植物葉片葉綠素數據及時保存,大大減輕了葉綠素記錄的工作量。
  • 葉綠素測定儀幫助果樹健康生長
    葉綠素測定儀的主要作用就是快速檢測植物葉片中葉綠素含量的多少,那大家就想問了,測量葉綠素的多少有什麼作用呢?小編告訴大家葉綠素的多少可以直觀的反應出植物的長勢,而通過該儀器,人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植物的葉綠綠含量,並結合公式計算出植物含氮量,從而知道氮肥的使用,改善植物的光合作用效果。
  • 葉綠素對法師的上色和生長速度有何影響
    葉綠素參與多肉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不穩定性,在光照、酸鹼度、氧化劑等的影響下對多肉植物的上色有一定影響,但不直接影響其生長速度。此外,配土方式、養殖環境、養殖習慣等,對其生長速度和具體狀態也有一定的影響。
  • 保健品:葉綠素真的有用嗎?
    葉綠素?保健品?這一定是一種噱頭!首先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據直接證明葉綠素能被人體代謝吸收。人是高等動物,在長時間進化過程中,已經很難適應來自於植物特有的東西,包括葉綠素。所以葉綠素吃下去對人體是沒什麼作用的。您要真想吃,那還不如多吃點新鮮綠色葉菜,保證葉綠素充足。
  • 人類為什麼不在DNA中植入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所以部分科學家就提出了個與眾不同的假設:人類為什麼不能在DNA中植入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呢?先例事實上,地球上確實有極少數動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葉海蝸牛就是最經典的一個,它可以將海藻吃進肚中,吸收海藻中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雖然這樣的光合作用並非自帶,但這種「竊取」的行為,卻是大多數生命奢望的。
  • 《科學》:科學家發現新葉綠素能吸收紅外光
  • 不僅我們的養護環境有問題,養護方式也需要...
    正常情況下多肉葉片內部是葉綠素佔主導地位,所以平常呈綠色,而當花青素和胡蘿蔔素等色素的含量超過葉綠素的時候,多肉根據品種的不同就會變成其它的顏色,比如說黑王子和黑法師會變成黑色,紅寶石和蒂亞會變成紅色,紫悅和華麗風車則會變成紫色,帶錦的多肉就更厲害了,它們可能會呈現出紅、橙、黃、綠、粉、黑、白等多種顏色。
  • 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 艾伯史密斯
    地球上的植物經過上億年的演化,絕大部分植物選擇吸收紅光和藍紫光,然後反射綠光,於是這些植物的葉片呈綠色,實驗表明,紅光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而藍光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藍紫光和青光有利於植物的伸長和幼芽萌發,同時還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性。
  • 人體血管中放入葉綠素後,能否利用光合作用獲取能量?真的可行?
    如果能在人類的血管中放入葉綠素,未來人類是否再不用擔心缺少能量。靠自己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地球上很少有動物能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可是仍然有一些不按照常理動物,比如綠葉海蝸牛,它可以將海藻吃進肚子內,吃進肚子後通過吸收海藻葉綠體,從而在海底進行光合作用,雖然這種行為是偷盜其他植物光合作用,這是其它動物難以做到一點,部分海蝸牛在一年中,只需要吞食幾次食物,可以達到一年所需能量,由此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