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獲阿里融資,在線音樂走進「城邦時代」

2020-12-18 Alter

如果從1999年Napster的誕生開始算起,網際網路和音樂產業的碰撞到融合已經有了20年的時間。

從灌制唱片到營銷推廣,傳統的音樂生產組織方式早已被網際網路徹底摧毀,同時也伴隨著規則的重建。然而當音樂付費漸成共識的時候,唱片公司又成了在線音樂平臺爭奪的對象,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市場格局。

不過在線音樂的模式進化仍在繼續。

在極光大數據發布的《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中,定位於音樂社區的網易雲音樂市場滲透率同樣超過了8%,成為國內頭部音樂產品中唯一的非騰訊選手。在線音樂的生態結構並未像預料中的一元化,偏偏出現了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兩強格局。

同時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的消息,再度讓外界的目光聚焦於在線音樂市場:

「9月6日消息,網易公司目前宣布,網易雲音樂獲阿里巴巴、雲鋒基金等共計7億美元融資。據悉,此次融資為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融資後網易公司仍單獨享有對網易雲音樂的控制權。」

即使已經存在騰訊音樂這樣的龐然大物,阿里、百度等熟諳音樂市場的資本方仍然做出了投票,所看重的無非是網易雲音樂的差異化路徑,以及音樂市場的新業態。

01 年輕人成新變量

兩強格局的出現,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意外。

一方面,2017年以後版權逐漸成為在線音樂市場的基礎資源,與索尼、環球、華納、英皇娛樂等唱片公司達成主發行及授權協議的騰訊音樂,佔據了90%以上的華語經典版權,被認為在音樂市場建立了一條龐大的護城河,有了穩坐行業霸主的資本。

另一方面,在線音樂市場的淘汰賽如約而至,先是多米音樂等一眾玩家成了「版權大戰」的犧牲品,即便有巨頭背景的蝦米音樂也多次傳出被合併的消息,曾打算借百度音樂三分天下的太合音樂重新定位為音樂服務提供商,越來越多玩家開始脫離賽道。

但網易雲音樂的「上位」也不乏內在邏輯。

不只是極光大數據的報告,網易上個月的2019年Q2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披露,網易雲音樂的總用戶數已經突破8億,同比增長50%;市場調研機構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1季度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網易雲音樂月均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酷我音樂,並與酷狗音樂、QQ音樂的差距逐漸縮小。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年輕用戶所引發的變量可能是最恰當的解釋。

按照極光大數據的觀點,在線音樂市場已經從增量進入存量,行業用戶規模漸趨穩定,而年輕用戶成了近乎唯一的增長引擎。而在MorketingResearch發布的《自娛:2018- 2019 年中國新勢能人群App接觸行為報告》中,網易雲音樂成為最受00後喜愛的在線音樂產品,排名僅次於微信、QQ、支付寶、淘寶、微博,也在一定程度上詮釋了網易雲音樂用戶出現爆炸性增長的原因。

除此之外,相比於80後、90後等被網際網路免費文化薰陶的用戶,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人有著更高的付費意識,在左右在線音樂市場格局的同時,對不同平臺營收結構的變化也在持續發酵中。比如在社交娛樂服務作為營收重心的模式外,探尋用戶付費作為主要營收渠道的可能性。

騰訊音樂的崛起過程,就像是利用版權堆積山丘,最終成了對手們短時間難以企及的高山。年輕群體的崛起壯大,則讓網易雲音樂看到了音樂社區的前景,做法卻是構建密集的水道溝渠,形成了不同於騰訊音樂的形態。

至少對整個音樂市場的健康度不是一件壞事,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沒有擠在同一條賽道上,為整個音樂產業鏈的上下遊參與者製造了多元的選擇,這恐怕也是阿里、百度繼續看好在線音樂的誘因之一。

02 不同的切入路徑

並非是騰訊音樂未能洞察出年輕用戶的崛起,只是選擇了不同的切入路徑。

2014年拿到華納音樂版權,2016年將索尼音樂版權收入囊中,2017年與太和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在環球音樂的版權爭奪戰中取勝……騰訊音樂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根植於版權優勢,並直接定格了騰訊音樂的商業模式。

比如自2016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成立至今,在線音樂服務的營收佔比一直沒有超過50%,並有著逐年下滑的跡象。不過社交娛樂服務彌補了在線音樂的不足,其中全民K歌和直播業務為社交娛樂服務貢獻的收入,在過去三個季度中的佔比均高於72%,為騰訊音樂找到了合理的盈利方式。

只是這種營收結構上的偏向性,也在不斷影響騰訊音樂的戰略選擇。當95後、00後等年輕用戶崛起時,騰訊音樂選擇與當紅的流量小生合作,聯動《明日之子》、《創造101》等熱門綜藝,多次傳出騰訊收購環球音樂股權的消息,這種戰略和運營上的動作不乏主動性,卻也在繼續版權爭奪的思路,希望將新增版權帶來的流量輸送給直播、K歌等業務,以維持現有的商業生態。

同樣的命題擺在網易雲音樂面前,除了在原創音樂、分眾音樂版權上建立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以吸引年輕用戶的興趣,還將很大一部分資源向音樂社區傾斜。畢竟歌單、樂評等都是音樂社區孕育的特色功能,也是網易雲音樂產品上線以來一貫堅持的打法。

最新的動作就是網易雲音樂在8月初上線的「雲村」,新增了Mlog、熱評牆等功能板塊,並在運營上不斷增強社區氛圍。比如Mlog被用戶稱之為「蘑菇」,發Mlog行為是「種蘑菇」,Mlog創作者是「蘑菇主」,刷Mlog的人則是「吃菇村民」,並且在評論區出現了彩虹屁軍團、檸檬精大軍等用戶自發形成的人群組織。

儘管騰訊音樂旗下的產品也曾加強社交屬性,可在基因上並沒有跳出熟人社交的範疇,諸如歌單分享、音樂海報等都是在熟人間進行的。網易雲音樂籌謀的音樂社區旨在滿足年輕人的社區訴求,至於原因可以在B站、知乎等興趣社區的流行中找到答案。

03 「城邦時代」的到來

音樂社區之於網易雲音樂的價值,在於找到了一套有別於騰訊音樂的商業邏輯。

參考極光大數據梳理的網易雲音樂用戶畫像,25歲以下用戶的佔比高達83.5%,遠高於行業本身的46.1%。用戶群體的絕對年輕化,帶給網易雲音樂的不只是快速增長,還有不同於騰訊音樂的營收結構。

可以舉證的兩組數據:2019年第二季度,網易雲音樂的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大漲135%;《天気の子》原聲帶專輯在網易雲音樂銷量超10萬張,創下了日本音樂數字專輯在中國的最高記錄。年輕用戶的扎堆,正在改變網易雲音樂的造血體系,至少找到用戶付費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可行性。

而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版權爭奪都是音樂平臺角逐的關鍵戰場,特別是騰訊音樂在華語經典音樂的版權優勢,已然是其他音樂平臺在短時間內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

為了加固護城牆的防禦性,騰訊音樂本身也在版權優勢的前提下,不斷向上下遊產業鏈滲透,以擴寬變現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在上遊打造以「音樂」為核心IP的各類綜藝節目,通過「節目」和「平臺」推廣獨立音樂人、上架音樂商店、出售詞曲版權等豐富變現渠道,下遊提供音樂直播服務、場景式聽歌、與明星零距離互動、多元化K歌方式等,藉助O2O的模式拓展盈利邊界。

兩強格局的出現,或許預示著音樂社區也是一道護城河。

一個社區生態的建立,往往要經歷初始用戶獲取、社區信任體系和價值觀的確立、社區生態系統的形成三個階段,這個過程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挖掘優質內容生產者,如何貼合產品調性制定去中心化的規則,如何進行優質內容的個性化推薦,以及通過變現機制提升社區的活躍度,無疑都在考驗運營團隊的功底。所不同的是,版權需要的是真金白銀的投入,社區依賴於時間維度的經營。

網易雲音樂的音樂社區像是一個培育「城市」的過程,逐漸將音樂人與粉絲、音樂人與音樂人、粉絲與粉絲等用戶關係納入「城市」中,越來越多的行為在「城市」中發生,其中必然有各種商業元素的加入,從中不斷挖掘出可觀的商業空間,本質上是打通「從群體的智慧演化出價值」的路徑。

一如古希臘的雅典和斯巴達,同一世界裡的不同城邦,之所以可以長時間並存,在於有著不同的生存基礎和社會結構,或是長於經濟,或是長於武力。當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兩個不同的商業體並存時,何嘗不是在線音樂進入「城邦時代」的標誌。

04 寫在最後

應該說,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戰略都有著各自的正確性。

在騰訊音樂大舉購買獨家版權時,業界流傳的一個聲音就是:獨家版權的期限只有三到五年的時間,難不成在線音樂的版權戰每隔三五年就爆發一次?事實卻是,大多數玩家沒能熬到下一個三五年的時間點。

網易雲音樂的歌單和樂評,為在線音樂市場帶來了新的創新玩法,過去六年的持續深耕早已改變了年輕人的聽歌習慣,從差異化的社區屬性放大到特色的音樂社區,無論在戰略還是戰術上都是最佳的決策。

卻不急於為在線音樂的終局下結論,網際網路和音樂行業的交叉並行已經有20年的時間,有理由相信還會有下一個五年、十年、二十年。何況年輕用戶們正在用腳投票,兩強格局已經接近穩定,百度、阿里也用實打實的資本表達了對音樂市場的繼續看好,在線音樂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阿里、騰訊、網易,在線音樂?如果音樂只能在線
    神轉折,國家版權局出面,網易雲音樂迎來轉機眾人本以為在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換合作之後,在版權和用戶量上有絕對優勢騰訊音樂似乎要成為在線音樂最後的大贏家時,沒想到國家版權局去出面約談了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太合音樂主要負責人,要求全面授權廣泛傳播音樂作品。
  • 百度攜手網易雲音樂 雙劍合璧攪動在線音樂市場?
    而在線音樂領域騰訊經過一番版權血戰,分拆出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以300億美元估值赴美上市,並交出了淨利潤超20億人民幣的半年報。在騰訊音樂幾乎壟斷在線音樂行業的當下,百度戰略投資在線音樂月活老二的網易雲音樂,似乎有意捲土重來。我們不禁要問——百度攜手網易雲音樂,雙劍合璧能否風雲再起?
  • ...還是敗給時代?|網易雲|短視頻|蝦米|蝦米音樂|在線音樂|騰訊音樂
    在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發展旋渦中,寡頭市場早已拉開序幕,在版權爭奪和短視頻的強勢衝擊下,蝦米音樂的退出,是輸給了生態,還是敗給了時代?十餘年合縱連橫 音樂平臺陷「馬太效應」戰國時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其餘五國在鬥爭中時而對抗、時而聯合,以保證生存和發展。而如今中國的在線音樂市場,同樣有著相似的發展格局。
  • 網易「一枕黃粱」:考拉賣身阿里 雲音樂前路渺茫
    同時阿里參與並領投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  事實上,自今年8月中旬以來,就不斷有媒體報導曝出「網易考拉正在尋求融資,正與阿里就價格、是否『打包』網易雲音樂出售等問題談判」的消息,事情在經過近一個月的發酵後,終於塵埃落定。
  • 網易雲音樂A輪融資,拉雜10幾條
    此輪融資後,網易雲音樂估值達80億元。這意味著上線僅四年的網易雲音樂,已直接躋身中國網際網路獨角獸俱樂部。2、去年在杭州有過投資論壇,類似路演。當時SMG們、一幫投資機構就在場。不過當時芒果文創不在。3、網易雲音樂有丁磊的情感在。但根據我一段時間以來的觀察,他的詞頻似乎重心不在這裡,而在網易遊戲、考拉上。過去一段,他談論豬好像都比談論網易雲音樂多。
  • 網易雲音樂和阿里音樂版權互授,音樂產業越過山丘
    3月6日,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這是網易雲音樂在2018年開年以來的第三個有關版權的利好消息。此前2月,網易雲音樂曾和騰訊音樂實現版權互授,而在幾天前,網易雲音樂還獲得了華研國際旗下目前全量音樂曲庫的授權。
  • 在線音樂起波瀾:騰訊音樂推遲IPO網易雲音樂獲百度戰投
    近日,看似格局已定的音樂產業再起波瀾。一邊是計劃赴美IPO的騰訊音樂上市時間被迫推遲,另一邊網易雲音樂宣布了2017年以來的第二輪融資。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本輪是百度戰略領投網易雲音樂。這個節點生此變數,背後不僅僅是經濟形勢使然,更多是產業升級變革大背景下的又一次行業結構性優化。
  • 多米音樂停擺!在線音樂巨頭騰訊、網易、阿里三分天下
    驅動中國2018年3月6日消息 如今在線音樂平臺再度洗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之後,二線音樂平臺多米音樂卻打出了「休戰牌」。就連多米音樂的百科詞條裡也加了一欄「黯然退場」,相關解釋與Sonos給用戶發送的郵件說法一致。可見多米音樂真的停擺了。眾所周知,由於音樂版權費用高、用戶付費意識薄弱,在線音樂難以實現盈利已成為各大移動平臺最大的夢魘。
  • 蝦米或將關閉,在線音樂步入寡頭時代
    在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分在線音樂市場的今天,蝦米早就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線,但對於蝦米的用戶來說,這一消息讓人悲傷,蝦米音樂官方微博下,眾多用戶都在大呼「不要關閉」、「不想告別」。
  • 連籤華納、少城時代,網易雲音樂會在版權市場逆襲騰訊嗎?
    5月15日下午,網易雲音樂最新宣布與少城時代達成版權合作,旗下藝人包括梁博、張碧晨等知名華語歌手。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更多是把音樂看作是泛娛樂戰略的重要入口,圍繞音樂來做線上直播、線下演出、衍生品開發等,進行多元變現。整個音樂市場距離網易CEO丁磊所希望的版權價格合理,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發起「相信未來」義演,網易的音樂盟友有了阿里系的融資支持,網易雲音樂不僅在版權方面頻頻發力,在疫情爆發後,還一直努力為音樂人創造線上LIVE的機會。
  • 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繼續
    就在同一天,網易雲音樂宣布和滾石唱片牽手,達成戰略合作。不久前,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此前,阿里還曾重金投資網易雲音樂。一方面,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你爭我奪仍在持續,但格局已經趨於固化。另一方面,傳統唱片公司和新興在線音樂平臺正在共同進化,合作不僅限於版權。
  • 傳前蝦米高管將任網易雲音樂CEO
    此前在11月29日有傳言稱,蝦米音樂將在明年1月關閉,並且隨著這一消息的不斷發酵,關閉時間點也逐漸被具體到了「明年1月15日」。而後續11月30日,蝦米方面對外回應稱「不予置評」。有模有樣的傳聞與含糊的官方回應,無疑引起了外界的眾多關注,畢竟昔日蝦米音樂也曾與網易雲音樂一同站在過在線音樂平臺鄙視鏈的最頂端。
  • 從千千靜聽到網易雲,在線音樂20年沉浮錄
    阿里音樂藉此搶走了在線音樂市場的一塊蛋糕。2013年才上線的網易雲音樂,一開始並沒未引起太多注意。彼此,大量的版權已被巨頭們收下,砸更多錢去爭市場根本不現實。於是丁磊另闢蹊徑,靠著音樂社區這個差異化路徑後來居上,進入第一梯隊並保持至今。
  • 網易雲音樂,離Spotify還差一個騰訊音樂
    阿里音樂拿下了相信音樂、滾石音樂、華研等大廠牌的版權,在這之後,網易雲音樂上就聽不到許多知名藝人的歌了,比如五月天、林宥嘉等等。如果你要聽,得找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作為這一行裡的最大的巨頭,騰訊則是動了大手筆。同年7月15日,騰訊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CMC)合併音樂業務,讓QQ音樂和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站到了一起,在音樂版權份額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騰訊音樂獲悉,其參與的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UMG)10%股權的收購。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宣布和滾石唱片牽手,達成戰略合作。不久前,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此前,阿里還曾重金投資網易雲音樂。
  • 阿里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2019年9月,已經收購了蝦米音樂的阿里巴巴宣布在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中領投7億美元,希望以此來撼動騰訊系在線音樂平臺的市場地位,同時提升自己在在線音樂領域的競爭力。自此以後,阿里音樂開始頻繁地與網易雲音樂進行聯動,淘寶88VIP會員的聯名權益中也將蝦米音樂的VIP權益從首頁上移除,換上了網易雲音樂的黑膠VIP。
  • 在線音樂的中場戰事:網易雲音樂忙補版權,QQ音樂構建音娛壁壘
    歷經多年競爭,如今的在線音樂市場正在進入競爭的換檔期。QQ音樂帶著巨大的內容優勢,走出版權這一狹窄的賽道,進入到更高維度的音娛生態全面競爭。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仍處在版權焦慮,一再將版權上升到更高地位。版權差距亟待填補,生態體系搭建又是長期命題,單挑QQ音樂音娛生態的網易雲音樂還有多少勝算?
  • QQ音樂、網易雲音樂|版權向左、社交向右
    QQ音樂、網易雲音樂第二次掐架2015年2月3日夜間,微信突然關閉了網易雲音樂的分享接口,而其他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兩款阿里系音樂應用分享也在這場戰爭中躺槍。雖然表面上雙方展開合作,其實大家都在背後為了在線音樂市場較勁。如今,雙方再次因為版權問題互相開戰。網易雲音樂崛起、QQ音樂最大的威脅2013年4月23日, 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 。2013年11月,網易雲音樂歌單數突破1000萬。2014年8月,網易雲音樂用戶數突破4000萬。
  • 蝦米音樂,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的犧牲品?
    因此,蝦米音樂在阿里巴巴的內部地位,也因為其一方面無法貢獻應有的現金流及淨利潤,另一方面也無法實現其布局大文娛的戰略野心,而略顯尷尬。2019年,曾經為蝦米音樂帶來流量與人氣的高曉松離職,儘管阿里旗下已有在線音樂的布局,但是阿里巴巴卻於去年9月,聯合雲鋒基金等機構,向另一個在線音樂巨頭網易雲音樂拋去橄欖枝,並獲得了網易雲音樂10%的股份。
  • 網易雲音樂在線聽歌下載
    網易雲音樂是一款由網易公司出品專注於發現與分享的音樂播放軟體,全國3億用戶推薦,匯集超全華語歐美日韓、電音ACG古風等超全音樂種類,超清音質、優質歌單、自動智能推薦音樂、海量逗趣樂評、精緻視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