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日本人打了一槍,大清省下白銀一億兩!

2020-12-16 紙言片語說歷史

1823年李鴻章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領導過著名的洋務運動。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被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時他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聲譽,甚至被稱為是「東方的俾斯麥」。

李鴻章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是李二先生。他6歲時進入私塾讀書,年少聰慧,聰明好學,勤奮刻苦,在很小的時候就打下了非常紮實的文學功底。李鴻章在17歲的時候就考中了秀才,在20歲的時候聽從了他的父親的意見來到了京城。

當時李鴻章的父親在京城中任刑部侍郎,在他父親的介紹和引薦之下,他認識了很多有名之士,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和器重。其中包括曾國藩,李鴻章跟隨曾國藩學習,很好地增長了他的見識,開闊了他的眼界。而曾國藩也認為李鴻章有大才,將來必定能有所作為。李鴻章在地方當過團練,還在曾國藩的帳下當過幕僚,漸漸懂得了為將之道。後來李鴻章因為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有功,從而屢受提拔,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1984年日本大舉侵犯朝鮮半島,朝鮮政府向大清求救,大清朝廷派軍隊進入朝鮮半島支援朝鮮政府,由此而引發了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期間中日之間發生過多次戰鬥,多以清軍的失敗而告終。而且兩國之間的戰爭也不斷向中國大陸靠近。1895年威海衛之戰清軍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向日本求和,由此兩國開始談判。

談判剛開始的時候,清政府並不準備派李鴻章去,但是日本政府卻認為其他人的職位太低,他們要求清政府派出一個能對談判全權負責的人過來,到最後李鴻章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全權委託。當時清政府的要求是,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停止戰爭,李鴻章才決定去馬關談判。

剛開始的時候,日本提出的停戰條件是清政府賠償日本白銀三億兩,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清政府還要對日本開放通商口岸,給予日本片面最惠國待遇。李鴻章堅決不同意割地給日本,所以談判就進行不下去了。這時李鴻章就請求西方其他國家介入,但是也沒有什麼結果。

但是在第三輪談判之後,李鴻章發生了一個意外,他在回他的住所的時候,突然遭到了一個日本人的槍擊,那個日本人打中了李鴻章的臉部,血流不止,但不危及生命。李鴻章摸了摸臉上的血,仰天嘆道:「此血可以報國也!」

談判大使遇刺,這就使得日本在談判中處於了一個不利的地位。日本天皇和皇后親自派遣醫生對李鴻章進行治療,而李鴻章則趁此時機繼續談判。

後來在李鴻章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達成了《馬關條約》。清政府賠償給日本的白銀由三億兩改為了兩億兩,後來遼東半島也在西方各國的幹涉之下沒有割讓給日本,但是又賠償給了日本兩千萬兩白銀,等《馬關條約》籤訂之後,李鴻章的傷還未愈就回到了中國,向慈禧太后匯報了情況,但是慈禧太后只是對李鴻章說了一句:「辛苦了。」

相關焦點

  • 《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日本人打了一槍,為朝廷城下白銀一億兩
    坊間傳聞,甲午戰爭期間,清朝與日本打仗戰敗,李鴻章代表清廷對外談判,被迫籤訂了不平等條約,日本更是獅子大開口要清朝3億兩白銀,後因李鴻章返回途中遇到日本人的槍擊受傷,日方基於對李鴻章的同情,將原先的3億兩賠款減去了1億,慈禧只說了三個字。
  • 籤完《馬關條約》,做翻譯的小姑娘,撲到李鴻章的懷裡號啕大哭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0期:《馬關條約》少賠了一億兩銀子,真的因為李鴻章挨了一顆子彈嗎?同時也擔心李鴻章因此憤而回國,不再和談,導致日本利益最大化不能實現。於是,在日本天皇的授意下,決定在原先索賠三億兩銀子基礎上,減掉一億兩,以安慰李鴻章。李鴻章聞之,甚至講道,自己再多挨幾顆子彈,把賠款縮減到零才好。但不管怎麼說,這顆價值一億兩白銀的子彈就此誕生了,還形成了典故,給李鴻章的形象增添無盡光彩。
  • 籤馬關條約時,李鴻章中了一槍,他喊出七字,省下了一億白銀
    1823年李鴻章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領導過著名的洋務運動。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被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時他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聲譽,甚至被稱為是「東方的俾斯麥」。甲午戰爭爆發後,泱泱大國卻輸給了彈丸之地的日本,甚至不得不接受戰敗後的惡果,有談判經驗的李鴻章被日本點名,和談只能和李中堂去談,其他人直接免談。
  • 馬關條約全靠李鴻章,才少陪日本一億兩白銀?真相原來是這樣
    我們經常能夠在歷史愛好者中聽到一個說法,就是甲午戰爭慘敗後,中國當時全靠李鴻章周旋,才少向列強賠償了很多,比如馬關條約李鴻章因為中槍所以少賠了一億,真像是這樣嗎?甲午戰爭前日本就已經破譯了清朝的電報密碼,滿清卻被蒙在鼓裡。
  • 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發誓再也不去日本
    他本是中興名臣,從國之棟梁變為漢奸、賣國賊、千古罵名留一世,唯有李鴻章。歷史很有趣,很多事情我們不能看片面,透過事務看本質會要我們看到不一樣結果,帶大家了解下馬關條約下的李鴻章。甲午戰敗,清廷戰敗,日本要求李鴻章作為全權代表大臣奔赴馬關商談和談事宜。日本提出巨額賠款,割讓土地,開放通商口岸等無理要求。面對日本無力要求,談判十分艱難,李鴻章談判桌上盡其所能為國爭利,他論內心身心都很痛苦。後來,日本青年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要李鴻章面部受傷。
  •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李鴻章
    伊藤博文《馬關條約》籤訂前,伊藤博文與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對話。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揶揄道: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我國必定後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
  • 李鴻章在日談判挨了一槍,省下一億賠款,卻只換來慈禧的7字笑語!
    此後一路高升,並在鎮壓太平軍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被封為欽差大臣。為何在日被挨一槍:日本明治政府自19世紀70年代起,組建歐洲式軍隊,侵犯中國臺灣,吞併琉球群島,並伺機侵略朝鮮和進一步侵犯中國。因為清政府急於求和,李鴻章在恭親王同意下派遣了一個德國人,即擔任天津稅務司的德璀琳作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議和的條件。但德璀琳到了日本後,日本人拒絕和他談判,同時日本又通過美國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資格的全權委員」。慈禧太后在得知日本的要求後立刻召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入京,任命他為全權代表赴日議和。
  • 李鴻章沒有什麼陪葬品,但體內一物價值1億兩白銀,背後故事感人
    按理說,作為清朝重臣,李鴻章的墓應該是奢華的,但奇妙的是,他的墓內陪葬品不多,只在他體內有一天價物品,這個物品就要從《馬關條約》說起了。l李鴻章生平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出生於安徽合肥,後考取秀才,在父親的引導下入京為官。
  • 弱蟻吞象:日本挑釁大清的勇氣來自哪?李鴻章一顆真心所託非人
    雖然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大清帝國搖搖欲墜,行將就木,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意義成為向印度那樣的完全殖民地,所以列強們的眼睛依然牢牢的緊盯著這個佔地1300萬平方公裡,擁有4.5億人口的「超級大國」。而我們的東鄰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迅速崛起,國力不斷增強。
  • 李鴻章: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自己的名字
    ,做到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要面對的卻是內憂外患隨時可能傾覆的政權,他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譽為大清帝國唯一可以和世界列強匹敵之人。籤訂《馬關條約》,是在甲午戰爭後期,清政府軍隊敗局已定,慈禧太后因害怕完敗之後被列強清算,於是派遣李鴻章去和日本議和,在其位,謀其政,太后放話大臣哪敢不聽,年過古稀的李鴻章趕往日本與日本代表團議和,在談判席上他據理力爭,希望能給他們少賠一些款,少割一分地,然而,弱國無外交,他背後的清政府的實力不足以支撐他與日方博弈,日方死咬著巨額賠款不鬆口。
  •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獲得2.3億兩白銀 用來幹嘛了?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與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籤訂了《馬關條約》。   在進行談判時,日本獅子大開口,提出了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償。這說明,日本對中國經濟社會情況相當了解。
  • 日本不讓清朝自稱「中國」,李鴻章卻服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即日本不同意清廷在條約中自稱「中國」,只準寫「大清國」。大清自然是嚴重抗議譴責,聲明「中國」的稱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詭辯稱「中國系對己邦邊疆荒服而言」,並堅稱中國為「清國」,稱之為:《日清修好條規》。隨後,李鴻章出面,與日本約定:「漢文約內則書中國日本,和文約內則書大日本、大清」。
  • 李鴻章與北洋艦隊
    應該說,李鴻章在馬關,於談判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忽而扮人,忽而扮鬼,施展了相當出色的技巧。在滿朝文武無人肯到日本談判的情況下,李鴻章雖然對清廷給予自己「割地」的權力意味著什麼非常清楚,知道一生難逃「漢奸」指責,仍承擔重任坐在了談判桌前。有人評價,僅這一點,就比滿朝口誅筆伐,卻不敢赴日的清流派們了不起。
  • 晚清時期李鴻章對日本說「臺灣割讓,兩國定世代為仇」,語出驚人
    但是有一次李鴻章在與日本進行談判的時候,曾經在談判桌上說過一句話,當時說完以後就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而這一次的談判主要就是在籤訂《馬關條約》的時候也就是在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以後發生的故事。當時日本人欺負中國,認為中國清政府國力衰退,讓其無償提供白銀兩億兩為補償日方的損失,同時不僅還需要有經濟的賠償,土地賠償也需要,隨即日本人就說了我想要中國的遼東半島還有臺灣這兩個地方。
  • 馮學榮【譯】||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馬關條約》談判對話實錄(讀罷淚流滿面:弱國無外交啊!)
    (李鴻章認真讀完三頁中文紙) 李鴻章:我就先說說這三個條款吧,第一,賠款兩億兩白銀,數額太大,我國做不到。 伊藤博文:兩億兩白銀已經是減到不能再減了,如果仗繼續打下去,貴國只會賠的更多。 伊藤博文:我已經減了一億兩白銀,這就已經是我的情義了,昨天我已經告訴李經方先生,我們的初稿本身是一點都不能修改的,後來是念及我和中堂您多年的交情,所以才減少了一億兩白銀。
  • 100多年前, 中國賠的這筆錢, 日本人至今還在受益|原創
    還有更慘的,除了戰敗受辱之外,清政府還需要在世界各國面前主動求和,並且在《馬關條約》之中規定,清政府需要向日本賠償巨額賠款,此外還要割讓遼東半島、臺灣以及澎湖列島,這是慘到了什麼份上,大清皇帝的祖宗龍興之地都沒了,以後清明祭祖都得出國辦籤證。李鴻章赴日本談判期間還被日本刺客打了一槍,險些丟了老命,饒是這一槍卻換得了中國少賠了一億兩銀子,國家存亡繫於一七十老朽,可憐可嘆。
  • 籤《馬關條約》時,日本人給李鴻章吃河豚魚,是為了害他?
    1895年4月17日,日本馬關春帆樓,清帝國代表李鴻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面對而坐,春帆樓的夥計端上了一盅魚肉,放在了李鴻章面前。「這是我的家鄉山口縣的特產河豚鍋,請品嘗。」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大人,河豚有毒。」李鴻章周圍的隨員緊張了起來。
  • 李鴻章是中國千古罪人嗎?
    討厭他的人,說他是大清奴才,甚至用千古罪人去形容他。欣賞他的人讚不絕口,甚至有了那句「年少不懂李總督,如今方知真中堂」。現如今,他的名字因與那個屈辱的時代相關,很少被提及。即便被提起,他所建立的功業,以及為這個民族所做出的貢獻也都被一邊倒的口水淹沒。說李鴻章是賣國賊,誤國者的人,大抵就是他籤了那些不該籤的條約。以上這些都是他的罪證,其中都能找到李鴻章,李中堂親手籤下的大名。
  • 慈禧請李鴻章吃飯,一道菜背後另藏深意,李鴻章見後立即下跪求饒
    慈禧認為,東北是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也是愛新覺羅氏的發家之地,無論如何不能讓東北落入日本之手,於是,慈禧就派戶部侍郎張蔭桓和湖南巡撫邵友濂到日本和談。但是,日本政府極度狂妄,覺得兩人的官位太低,這是清政府看不起日本的表現,於是點名讓北洋大臣李鴻章前去和談,這樣可以侮辱這位和日本海軍開戰的北洋水師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