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業務的診所,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五月,國家衛健委等五部委印發了《關於開展促進診所發現試點的指導意見》,在北京、瀋陽、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個城市開展診所建設試點工作,根據試點經驗完善診所建設與管理政策,推動診所健康發展。
12月27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許民生介紹了南京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情況。
鳳凰網江蘇在會上了解到,目前南京全市診所共登記在冊1197家,實際運行的有1085家。內科、口腔科、中醫內科、中醫外科、骨科、婦科等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業務佔診所業務的比超過90%。
但診所發展仍面臨著人力資源緊張、醫療服務能力不高、行業監管存在困難等主要問題。對此,2019年11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診所改革試點地區診所基本標準(2019年修訂版)》,僅限於南京等10個診所改革試點城市使用,根據試點城市運行經驗並完善後,適時在全國範圍推廣。
於是,今年11月14日,南京市衛生健康委等五部門根據國家和省近期發布的一系列改革方針,結合南京市實際,研究並印發了《南京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實施方案》,有如下幾個特點:
簡化準入程序。取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對診所的限制,將診所設置審批改為備案制管理,舉辦診所的,報所在地縣(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跨行政區域經營的連鎖化、集團化診所由上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一備案,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的由所在省份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分別備案。
調整設置標準。強調診所的功能定位是為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確保診所服務能力和質量安全是診所設置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將對診所設置的審核,從以往重點審核設備設施等硬體調整為注重對醫師資質和能力的審核,要求在診所(不含中醫診所)執業的醫師必須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
激發存量活力。鼓勵符合條件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或全科診所。鼓勵不同專科醫師成立適宜規模的合夥制醫生集團,舉辦專科醫師聯合診所。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連鎖化、集團化診所。鼓勵診所納入醫聯體,與醫聯體內成員單位、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病理中心等機構建立協作關係,實現醫療資源共享。
創新監管手段。明確要求診所建立信息系統記錄診療信息,並將診療信息上傳至醫療服務監管信息系統。將診所納入當地醫療質量控制體系,依託信息監管平臺,加強對診所運營和醫療服務監管,實現實時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安全。鼓勵試點城市將診所開辦狀況作為診所主要負責人個人誠信記錄納入個人誠信體系,建立聯合懲戒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