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雲的人:《可凡傾聽》黃宗英專訪

2020-12-16 澎湃新聞
編者按:據文匯APP消息,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於今日凌晨3:28逝世,享年95歲。

2016年,黃宗英接受滬上名牌節目《可凡傾聽》專訪,娓娓道來自己的藝術人生。澎湃新聞經授權全文刊載本期內容。

黃宗英與主持人曹可凡

銀幕舞臺留舊夢,她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荒原極地續新篇,她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2015年5月,值藝壇耆宿黃宗英九十華誕之際,《可凡傾聽》特別奉獻《屬雲的人》,揭開塵封往事,品味傳奇人生。

來之不易的採訪機會

2004年,我曾經在北京給黃宗英老師打過一個電話,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採訪的機會。記得當時宗英老師在電話裡說,我剛寫了幾句小詩,你聽聽。詩是這樣的。鍾走著,表走著,我停了。葉綠了,花開了,我蔫了。她說,我就這樣的心情,還能接受訪問嗎。後來才知道,那個時候她正受到多發性腦栓塞的困擾,自覺狀態不佳,不願意面對媒體。或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我一再的努力下,她破例允許我到她的家裡進行一次閒談,並且也允許我們用錄像機來記錄下整個談話過程。雖然老人的敘述顯得有些支離破碎,但是她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如珠妙語和毫無保留的肺腑之言,還是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時此刻,我把這期遲到了十年的節目作為生日禮物,送給黃宗英老師,也送給千千萬萬還記得她、想念她、喜歡她的讀者和觀眾。

曹可凡:您前段時間腦梗塞,好像是?

黃宗英:多發性腔隙性腦栓塞。陰曆的年初二,我又到醫院去,一次栓塞之後,就又不知道抹去什麼樣的記憶了,連黃宗英的英字都沒寫好,差倆腿,就是什麼也想不起來了。忽然覺得自個兒像整個空了,忽然覺得自個兒像骷髏一樣,人的腦子想不起來事情的時候,就覺得自個兒整個就空了。

曹可凡:您現在幾乎每天練字嗎?

黃宗英:沒有。今天要練字,你來給我搗亂了。

曹可凡:歷經磨難八十年。

曹可凡:醜丫今已雪盈顛。無多春暖花開日,不少風欺霜虐天。銀幕舞臺留舊夢,荒原極地續新篇。壯心未逐前塵散,繞室彷徨百遍旋。這張字寫得很好,一會兒蓋個章送給我。

黃宗英:這個不好,以後給你,欠你一張,把它重新寫。

18歲披上嫁衣

宗英老師的這首自敘詩,至今還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當中。那些飽經滄桑的字字句句,正是她人生道路的真實寫照。1925年,黃宗英出生於北京。9歲那年父親病故,家道中落,經濟拮据。1941年,16歲的她隻身來到上海投奔大哥黃宗江,以見習生的身份進入上海職業劇團。不久,話劇《蛻變》中的一位女演員臨時缺席,黃宗英作為替補救場,從此開始了舞臺生涯。

黃宗英:我不記得我哪個當口上去。我正在愣著的時候,被舞臺監督一巴掌給我推出去,我就知道我上場了,我一上場,我真沒想到那個角光那麼厲害,底下像個大窟窿似的,我就蒙了,後來我就趕快出了第一句話,第一句話說完了之後,我又不知道哪兒說第二句話,我又趕快說第二句話,我就感覺到他們場上有一點亂,他們都有經驗的,就追著我的話往回倒,我就說第三句話。後來我就提前撒嬌耍賴,攪和,不給我錢……就把我給拽下臺了。我心想我明白了,這是整個戲都讓我給攪亂了。到了化妝間裡頭,我就看著那個涼了的蛋炒飯,我想完了。這時黃佐臨就在我身後出現了,他有點天津口音,明天還你上。

此後,黃宗英陸續主演了多部話劇,聲名漸起。尤其是1942年的喜劇《甜姐兒》令她紅遍了上海灘,成為萬眾追捧的舞臺明星。也就在這個時候,愛情悄然降臨,黃宗英在18歲的花樣年華披上了嫁衣,她的愛人異方是劇團裡的指揮。那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塵封往事,因為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太離奇,快到匪夷所思,離奇得像一出光怪陸離的荒誕劇。

曹可凡:其實在程述堯之前,你還有一次婚姻,而且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婚姻。

黃宗英:不是,是一個悲劇。

曹可凡:當時你的所謂的第一個丈夫,異方是因為心臟病(去世)是嗎?

黃宗英:對。(當時我)不知道。結婚18天。

曹可凡:結婚18天,他就去世了?當時他在北京,其實病得已經很重了?

黃宗英:對。他家人已經給他一切後事都準備好了,就是我不知道。我當年也是十七八歲,我們預備是結了婚,翻過山去,到冀東遊擊隊的。他家在香山。

愛情進行曲悄然奏響

失去新婚丈夫的黃宗英,在北京香山度過了大半年鬱鬱寡歡的日子。回歸舞臺之後,她加入了南北劇社,並在1946年與時任社長的程述堯結婚。就在這一年,她主演了生平第一部電影《追》,由舞臺走上了銀幕。1947年,在她主演的第二部電影《幸福狂想曲》中,黃宗英與年長她十歲的趙丹擦出了火花,電影中的幸福狂想曲餘音未了,現實中的愛情進行曲悄然奏響。

曹可凡:他(趙丹)當時怎麼吸引你的?

黃宗英:當時沒有,當時我很尊敬他。是等拍完戲之後,他跟我說,你應該是我的妻子了。是等拍完戲之後。

曹可凡:你當時就決定答應他了?

黃宗英:我們是後來有一個,可能上海人也都不太記得,我們也是要走了,當時上海戲劇學院有一個慶祝會,我演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趙丹導演的,那時候就有點纏綿了,挺好,他導演,我去做化妝朗誦。

曹可凡:當時你跟阿丹老師在拍《幸福狂想曲》的時候,你跟程述堯還沒有離婚是嗎?

黃宗英:沒有離婚,回去離婚的。

曹可凡:為什麼不喜歡程述堯?程述堯還是你哥哥(黃宗江)的同學。

黃宗英:程述堯是個大好人。

曹可凡:你跟他合不來?

黃宗英:沒什麼話可說。大好人。他真是個大好人。他媽媽也對我特別好,兄弟姐妹都對我特別好。

曹可凡:聽說你後來跟阿丹老師結婚,他媽媽還送了好些禮給你是嗎?

黃宗英:就把當年的聘禮又給我送過來了,讓我帶著。

曹可凡:後來他(程述堯)跟上官雲珠老師結婚,你們後來互相還來往嗎?

黃宗英:來往的。我常去上官雲珠家,我都忘了這個人曾經是我的丈夫。

趙丹:一生的摯愛

人的一生或許會經歷過很多段感情,但刻骨銘心的只會是一個人。對於黃宗英來說,這個人,就是和她共度32載的丈夫趙丹。儘管黃宗英晚年和文學家馮亦代先生共譜一曲黃昏戀,然而趙丹卻是她一生的至愛,是她人生的永恆主題。正如馮亦代先生對結髮妻子鄭安娜同樣也是情深義重,兩位睿智的老人便選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既尊重彼此的過去,又相扶相持,安度晚年。

曹可凡:阿丹老師去世這麼多年了,你還一直想他嗎?

黃宗英:他永遠活著,不是我想不想的問題,因為他永遠活著。我任何一個文集裡都有趙丹的事,我自個兒就下了決心,莫道不並蒂,偏隨我雙遊。

曹可凡:這段時間,其實我看你還是繼續在寫作,報上也看到一些文章,我挺喜歡這篇文章,我真是很喜歡這篇文章,《痴迷廿年一一趙丹只為演魯迅》。

黃宗英:確實是這樣。

曹可凡:當時拍《魯迅》是哪一年?

黃宗英:1960年就開始了,一直到他1980年去世。

曹可凡:他當時都做了哪些準備?

黃宗英:他要演戲,整個人就跟瘋子似的,整個人就變魯迅了。到了服裝間裡頭,不是到服裝間,到服裝倉庫,淘來淘去,把魯迅可能穿的東西都穿上,穿自個兒身上。他穿著迎面過來,衣服有服裝倉庫的那個味兒。他出去的時候,我就給洗了,回來他就跟我發脾氣。

曹可凡:怎麼了?

黃宗英:因為我洗完之後,上海不容易幹,我就把它燙幹了。他說那麼平,不是魯迅穿的。他就開始穿魯迅的衣裳了,這樣之後我就難以配合,看他走過來,直想給他鞠個躬。他演什麼都是要像什麼的,演「小廣播」的時候,在家裡吃飯也不好好吃,跑地上去吃去了,跑門口街上去吃去了,跟人家去聊天什麼的。整個一個「小廣播」樣,髒兮兮的。演什麼他就是什麼,演《李時珍》的時候也是,我說你在家裡就別穿長袍,長袖子衣裳,他說我現在要是不穿的話,戲裡萬一有李時珍吃飯,我就不知道這麼長的袖子,我到底應該做什麼動作才能吃飯。所以他演什麼,一個人就醉在那個角色裡頭了。

曹可凡:所以那時候他演魯迅,抽菸抽得特猛。

黃宗英:抽菸抽得特猛,而且抽得要燒著手指頭。

曹可凡:我看你文章裡說,當時洗腳都不洗,魯迅不洗腳。

黃宗英:反正現在這麼寫,也沒有人覺得我誣衊誰,說明現在比較開放了。是不是給魯迅抹黑,魯迅怎麼可能賴著不洗腳呢?沒人說了。阿丹真是遺憾,好多該演的角色沒演。

曹可凡:阿丹老師到晚年,一直還牽掛著魯迅這個角色。

黃宗英:一直牽掛著。

曹可凡:當他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那時候人非常消瘦,鬍子來不及剃,那個時候……

黃宗英:他的鬍子是一天來不及不剃就顯了。頭天晚上,1980年10月8號他就已經走過了,我們已經很緊張了,8號他已經走到奈何橋了,後來又回來了,所以9號和10號我們就特別緊張,他是10號凌晨兩點鐘(去世的)。他晚年躺在那兒,特別像(魯迅)。

銀幕夫妻 伉儷情深

1948年,黃宗英和趙丹結為夫婦,年僅23歲的她,一下子就成了兩個半大孩子的繼母。我曾經採訪過趙丹和前妻葉露茜的女兒、著名舞蹈家趙青女士,在她的眼中,那位宗英媽媽永遠是溫柔慈愛,同時又不失童心。

趙青:他們等於一結婚以後,黃宗英就把母親的責任全擔起來了。我爸一心要我成為音樂家,我就也得聽話,不聽也不行,黃宗英是陪著我,每個星期六是黃宗英陪著我上課。

曹可凡:不容易。

趙青:不容易吧。老師說什麼,回來每天監督我練琴。就是親媽媽一樣地來管我,我的弟弟一天到晚打架,經常把人家一會兒玻璃打碎了,一會兒幹嘛,都來找黃宗英算帳,黃宗英就賠錢,就這麼樣。所以這個媽媽我是記她一輩子。進到舞蹈的大門也是他倆。因為我父親讓我看《天鵝湖》,我就喜歡上《天鵝湖》了,不彈鋼琴了,然後就學芭蕾,我父親就花了三份美金,一人一個學費,交了一個月的,倆人陪我學芭蕾舞,我爸在前頭,我在中間,黃宗英在後頭,黃宗英還縫了兩件,短的,帶胸罩,底下一個小短褲裙子,她是綠的,我是紅的,連夜給我做,一宿。我爸爸就穿遊泳褲衩。仨人去上課。

曹可凡:為了你,他們也一塊兒去。

趙青:為了我,交三份學費,那時候不是有錢嘛,三份美金,所以我很感恩。

黃宗英與趙丹既是生活中的比翼鳥,也是銀幕上的雙飛燕。除了他倆的定情之作《幸福狂想曲》,黃宗英的其它幾部代表作品《麗人行》、《烏鴉與麻雀》、《聶耳》,也都是與趙丹合作的。尤其是開拍於解放前,完成於解放後的《烏鴉與麻雀》,黃宗英在其中扮演一名國民黨小官僚的情婦,時而妖媚輕浮,時而兇神惡煞。這與她之前的銀幕形象反差極大,展現出不凡的演技。

曹可凡:《烏鴉與麻雀》當中,原來你是演華太太,上官雲珠是演你現在的這個角色?

黃宗英:對。她哭了,她不願意演。可能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她不願老演反角,她不願意。我就跟她說,那咱們倆換吧。

曹可凡:那個戲好像是解放前拍了一半,另一半在解放後拍的。

黃宗英:對。拍著拍著就解放了,解放前拍是冒很大風險的。

大家的「梅表姐」

1951年,趙丹、黃宗英夫婦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無妄之災。他們出演的電影《武訓傳》上映之後原本反響很好,這年5月卻突然被定性為「反動電影」,隨之而來的是一浪高過一浪的全國性批判,作為主演的趙丹更是首當其衝。

黃宗英:我們倆小吵小鬧多得很,大傢伙兒都知道。但是每當一批《武訓傳》,我就馬上站在他旁邊了。每次他一受到大委屈的時候,我一定站在他旁邊。這就是大苦大難,把我們鑄成了。那時候我並不是一個膽小的人,可是從《武訓傳》批判之後,老覺得有可能,忽然有什麼事來了之後,有可能明天會有什麼事。就有這種恐慌感。它一而再、再而三、再而四、再而五、再而六,使你產生一種,到現在擺脫不掉的,萬一有一天人家跟你算帳。我已經不能跟你們說了。我的頭昏了。

曹可凡:沒事,您休息一下。

訪問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宗英老師忽然提出想休息片刻,但是她似乎並沒有送客之意,於是我得寸進尺,繼續霸佔老人的休息時間。因為我非常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好在稍作調整之後,宗英老師又恢復了談興,於是我們又談起了她的另一部代表作——電影《家》。

記得1995年元旦,我曾主持上海作家協會成立40周年紀念晚會,當時扮演梅表姐的黃宗英與扮演覺新的孫道臨一同登臺,追憶往昔,心緒難平。

曹可凡:大家對你演的梅表姐還是記憶猶新,所以上海很多喜歡你的老觀眾,還是管您叫梅表姐。

黃宗英:因為在我幼年的記憶裡,就知道我的表姐妹當中,比我年長的,她們就有這樣的命運。我的六表姐,就是因為婚姻不幸福自殺的。會有很多人物形象在我腦子裡。我可以拿一個,自個兒來拿。拿一個巴金的百年集。你把我扶著起來。

曹可凡:沒事,你搭著我就行。

黃宗英:左邊不行,右邊行。繞室彷徨百遍旋。你看我把巴金和我們家的圖都畫在這兒,巴金家在這兒,我家在這兒,所以我一下就走到巴金家。我們常常一塊兒下班、一塊兒回家。有幸幾乎天天見面,於是懂得了巴金的不朽傑作,更是他自己。這是我黃宗英1994年4月16日寫的。

天生才華難自棄

天生麗質難自棄,天生才華亦難自棄。在黃宗英身上,我們分明感到了那種所謂天賦的力量。其實宗英老師並沒有讀過很多書,因為家道中落,她初中畢業就輟學學藝。但是,她的身上卻有著那種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和詩情畫意。於是一切都水到渠成,大約到了上世紀50年代,作為演員的黃宗英漸漸淡出,作為作家的黃宗英卻如魚得水,特別是在報告文學領域更是成績斐然,她走進了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黃宗英:劇團裡頭解放之後有些對外演出,演出就得有幕間串聯詞,這時候就沒人寫,沒人寫我就寫。後來我寫出了《特別的姑娘》《小丫扛大旗》和《新泮伯》三篇報告文學,都是按照我自個兒在農村的體會寫的,得到了權威的認可。

曹可凡:如果現在讓你要去做一件你想做的事,你想做什麼?

黃宗英:我想去採訪一個,我久已想採訪的一個研究大糞的專家,到農業科學院,他的家裡去。

曹可凡:續你那個報告文學的夢?

黃宗英:報告文學的夢,這個我是可以做到的。想不清楚我應該讀哪個書,《歷代散文選》,我想從先秦讀,好多字我可能不認識,好多意思我可能不懂,我就從清讀,結果我發現也有好多字不認識。我就說我自個兒是個貧女,是在文化上很貧窮的女孩子。

報告文學的特殊性質,註定了黃宗英必須放棄安穩舒適的生活,東奔西走,翻山越嶺,甚至風餐露宿,去往各地體驗生活。而她也是全心投入,樂此不疲。

1990年,黃宗英臨危受命,出任大型紀錄片《望長城》外景主持人。年逾花甲的她追隨著古長城的遺蹟,輾轉跋涉於茫茫草原、漫漫戈壁,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在黃宗英的諸多報告文學作品中,《小木屋》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致力於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這部作品既為她贏得了榮譽,也給她帶來了無可逆轉的創傷。1994年,69歲的黃宗英第三次跟隨徐鳳翔入藏考察,不料卻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幾乎到鬼門關轉了一遭。

曹可凡:這個就是因為你去雅魯藏布江以後,缺氧造成的是嗎?

黃宗英:缺氧之後,如果我當時就回來,大概不至於這麼厲害。5月1日昏過去,5月3日醒過來,後來我一直堅持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到6月1號,我才隨著大隊趕回,這20多天來,我一直帶病工作,所以血管始終就傷得厲害了。

曹可凡:後來腦栓塞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黃宗英:血管,現在我要輸液的話,是醫院要向小兒科,去調撥小兒往腦皮兒上扎的那個針,來給我入針,因為我沒有一寸直的血管。

一息尚存 不落徵帆

在交談中,宗英老師有的時候會忽然停下來,仿佛沉浸在對往昔的追憶之中。望著她那一頭非常好看的白髮,我會想起她對自己另一個評價——屬雲的人。的確,她的人生就像是那一朵白雲,從一個家飄到另一個家,從一個城市飄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職業飄到另一個職業,仿佛永遠過著那種漂泊無定的生活,但是在哪一處,好像都能夠落地生根。

曹可凡:您有多少年沒回上海了?

黃宗英:我是1994年,1996年好像還回過的,我是回去看病。

曹可凡:想上海嗎?

黃宗英:想,特別想,尤其是春天特別想。江南的春天太美了,而且很多饞人的東西。現在上海新的蠶豆已經上市了吧。

曹可凡:差不多。

黃宗英:新的蠶豆上市了,米莧也上市了,對吧。上海這時候正是吃鮮的時候。

曹可凡:如果回上海,還想看看哪些老朋友?

黃宗英:首先是我們作家協會的老朋友,我從1965年調到他們那兒去,他們老老少少都對我特別好。我好像是在大家的嬌寵當中生活的。那時候趙丹走的時間不長,外邊樹影婆娑,風吹著。我一看舊時候的片子,這個不在了,那個也不在了,那個現在病著,那個年輕的怎麼也走了呢?我看著看著就不敢看了。自個兒一個人活著,就是大哭一場也沒人勸我,還得自個兒把自個兒給勸好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訪舊半為鬼了,多為鬼。

曹可凡:訪舊多為鬼。你昨天在電話裡跟我說,鍾走著,表走著,我停了。

黃宗英:對。花開了,葉綠了,我蔫了。天哪,老天又不告訴我還活多少年,我這個幾年計劃做不出來。

曹可凡:你有得活了。你現在如果回過頭來看,覺得你的事業當中,哪件事情,你是感到最驕傲的?

黃宗英:沒有。人家問我一生你難演的角色是什麼?我說難為趙丹妻。你一生中最成功的角色是什麼?我說同樣的,也是趙丹妻。我活著,不能讓他死了。

曹可凡:阿丹老師那句話,我特別喜歡,天下都樂,他的願望真是讓大家,天下都樂。所以你還得好好做你的計劃。

黃宗英:對,就是別把自個兒寫進精神病院裡去。

一息尚存,不落徵帆。這八個字既是當年「小木屋」主人徐鳳翔的座右銘,也是如今黃宗英的人生信條。採訪中她給我看她的書法習作,這是她每天必修的功課。儘管耄耋之年病痛纏身,但她心中仍有未竟的夢想,她不願虛度一分一秒,她始終盼望著還能與觀眾、讀者真情對話、心靈相交。

曹可凡:我估計您再寫兩年,可以加入書法家協會。

黃宗英:又要混進一個隊伍。

曹可凡:不是混進一個,到時候就門口堵著問您要字。

黃宗英:那天有朋友說要字,我說賣字,拿兩塊錢來。

曹可凡:我看您前兩年還在學英語、學彈鋼琴?

黃宗英:彈彈小時候沒背下來的曲子。保持我這麼一個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每天讓腦子動一動。我早上起來要練舞,街舞,我當然不可能到街上去跳舞,但是我就是可以練一練。不可能有人想像說黃宗英現在在打麻將,絕對沒有這種事的。

曹可凡:不可想像?

黃宗英:不可想像,我不會這樣子的,我沒有說別人打麻將不好。

曹可凡:這個發生在黃宗英身上不可能。

黃宗英:也不應該。我演《烏鴉與麻雀》打麻將,有時候上海朋友說,解解悶。我說我從來沒覺得悶,我活都活不過來呢。

曹可凡:我事情多得不得了。

黃宗英:就是活還活不過來,活著興趣很廣的,我沒有悶的。有悶的話只有說,我從來沒想到自個兒能活到快八十歲,沒有安排得那麼晚。

曹可凡:其實你心裡想做的事還挺多,比如你剛才跟我說你想給孩子講故事?

黃宗英:喜歡孩子,而且自己在專業上有這個把握。假如我聲帶不是這樣的話,我有些文學作品念起來,還是可以錄成MP3,什麼這個那個,走向世界的。現在是說夢了。

曹可凡:沒事,其實你過一段時間就能恢復。

黃宗英:現在雲已經飛不起來了。在稿紙上飛吧。

曹可凡:我們期望黃宗英這片雲能夠飛起來。當小孩聽到這樣一位白頭髮慈祥的老奶奶給他們講故事的話,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童年一定會非常美好。

黃宗英:你看書的時候,注意點,可以給小孩講的故事,替我留一留。

曹可凡:給您搜集一下。也希望您像趙丹老師說的一樣,天下都樂,我們大家都一起快樂。謝謝您,黃老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永遠的「甜姐兒」 浙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享年95歲
    丈夫「阿丹」是黃宗英最重要的人生伴侶。1980年,趙丹因病逝世,兩人相依相伴了32年。不論在什麼場合,只要提起趙丹,黃宗英都會說,只要自己活著,阿丹就不會「死」。她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痴迷廿年一一趙丹只為演魯迅》,從1960年開拍《魯迅》,「阿丹」直到生命盡頭,還在牽掛著魯迅這個角色。在《可凡傾聽》裡,黃宗英說:「他要演戲,整個人就跟瘋子似的,整個人就變魯迅了。
  • 曹可凡悼黃宗英:先生這一生就是一個「痴」字
    去年,黃宗英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曾與她錄製過節目、相識多年的好友、主持人和演員曹可凡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一同追憶這位仙逝的「甜姐兒」。 曹可凡記得自己問過黃宗英一生中最難演的角色是哪一個?黃宗英很確切地說,自己這一生最難演的是趙丹妻子,妻子這個角色是最難的。
  • 表演藝術家黃宗英去世 今日凌晨3點28分,「甜姐兒」微笑著走了
    趙丹扮演武訓,黃宗英也出演了一個角色,影片講述出身貧寒的武訓,幾十年行乞賣藝,積攢善款,籌辦義學的曲折經歷。最初上映時廣受好評,但在當年5月卻被突然定性為「反動電影」,鋪天蓋地的否定、批判迎面而來。那是最艱難的時刻,黃宗英在《可凡傾聽》裡說道:「我們倆小吵小鬧多得很,大傢伙兒都知道。但是每當一批《武訓傳》,我就馬上站在他旁邊了。每次他受到大委屈的時候,我一定站在他旁邊。」
  • 曹可凡悼黃宗英:先生這一生就是一個「痴」字|甜姐兒|黃宗江|幸福...
    黃宗英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2020年12月14日凌晨3時28分逝世,享年95歲。黃宗英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去年,黃宗英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曾與她錄製過節目、相識多年的好友、主持人和演員曹可凡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一同追憶這位仙逝的「甜姐兒」。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日前,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深度訪談欄目《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11月28日,《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兩大重磅嘉賓、兩期「王炸」節目,《可凡傾聽》正在努力踐行一檔全國知名人文欄目的社會責任。 醫者的大愛都來自家庭 「父母給我最大的教育可以概括一句話,當老實人、做老實事,這是給我一個最大的教育。」鍾南山說。
  • 視頻全集丨背影:《可凡傾聽》1000期特別節目(下)
    《可凡傾聽》一千期特別節目,追尋那些逝去的背影。2019年的清明,恰逢《可凡傾聽》第1000期節目。開播15年,數百位嘉賓,他們中的一些人,如今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們有的高齡仙逝,留下藝術的豐碑,令後人高山仰止;有的則英年早逝,留下未竟的事業,令人扼腕嘆息。背影未曾遠去,音容宛在眼前。
  • 李佳琦送狗當治癒犬是哪一期 可凡傾聽李佳琦專訪說了什麼
    說起李佳琦,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人稱「帶貨」一哥的他,不僅人長得帥氣,還非常善良有愛心。經常做慈善,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這也是粉絲喜歡他的最重要的一點。  李佳琦算是娛樂圈內最成功、熱度最高的一位主播了,曾邀請多位明星參與直播,直播帶貨能力超過多數明星,不過,成功的背後卻是李佳琦多年的付出。
  • 走進《可凡傾聽》,看看共和國英雄鍾南山、李蘭娟的人生橫截面
    11月21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深度訪談欄目《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我們沒有太多談疫情,而是選擇了他人生中的幾個橫斷面,我希望從他的成長中,找出他今天之所以成為共和國英雄的『因』。」曹可凡告訴記者。
  •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2020-12-11 0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屬雲的「甜姐兒」黃宗英遠去了,她和她愛的人在天上又相聚了
    黃宗英的兒子趙左接受新民晚報獨家專訪時這樣說。他說,媽媽一輩子愛舞臺、愛電影、愛文學,一輩子愛笑、愛美、愛藝術,一輩子都年輕而蓬勃。 快要80年過去,晚年的黃宗英始終記得那一晚。「糟糕,腳燈的光怎麼這麼亮,我什麼也看不見,臺上的人都站在哪兒?」
  • 《可凡傾聽》霍尊被曝是奇葩 不拼音樂拼愛媽
    他也成為了《可凡傾聽》開播11年來,最年輕的嘉賓。10月11日,90後霍尊將帶著媽媽一起走進SMG藝術人文頻道《可凡傾聽》。中國風的創作被劉歡寄予厚望,但讓人意外的是,霍尊自爆將來的努力方向卻是——向麥可傑克遜學習。而《卷珠簾》也是一首「弄拙成巧」,從西洋風改為中國風的作品。種種「意料之外」都將由霍媽媽的總結成為「意料之中」:「我兒子從小就是奇葩。」
  • 滑稽百年,「青春」流芳,表演藝術家童雙春、李青做客《可凡傾聽》
    滑稽百年,「青春」流芳,表演藝術家童雙春、李青做客《可凡傾聽》 2020-06-27 1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黃宗英今晨逝世,享年95歲,是演員也是作家,文人中第一個「下海」開...
    新中國成立後,黃宗英成為較早轉到專業作家行列的電影表演藝術家。她認為,一個作家,要發出該發的聲音。1952年,黃宗英被調到上海文學研究所,奉命轉行成為編劇。從此,銀幕上的黃宗英逐漸隱退,作為報告文學《小木屋》《大雁情》《天空沒有雲》作者的黃宗英開始廣為人知。她的《大雁情》呼籲要給一個飽受不公平待遇的植物學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給他平反。
  • 《可凡傾聽》對話上海瑞金醫院專家,深度系統解讀新冠病毒疫情
    《可凡傾聽》對話上海瑞金醫院專家,深度系統解讀新冠病毒疫情 2020-03-15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家鄉人眼中的「甜姐兒」 黃宗英與瑞安的三段情
    當天上午,瑞安市報告文學學會微信群裡,文友們哀悼黃宗英逝世的信息,如同雪花紛飛。黃宗英的祖籍在瑞安,生前曾三次回到故鄉,跟家鄉人有過交集。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曾和黃宗英有過面對面交流的人士,聽聽他們口中的黃宗英是如何影響了瑞安人。
  • 黃宗英與馮亦代的兩地書
    早年婚姻不幸  黃宗英祖籍浙江瑞安,生於古都北京,早年隨父母在北京、青島等地生活,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黃宗英隨母親去天津投親,後在南開中學讀書。1941年秋,年僅16歲的黃宗英到滬上投奔大哥黃宗江,先在上海職業劇團打雜,不久在話劇《蛻變》中代人上場,從此開始了舞臺生涯。黃宗英早年婚姻極為不幸,在此姑且不贅。
  • 黃宗洛 :我的「小妹」黃宗英 | 「甜姐兒」黃宗英凌晨逝世
    >生人見面常問:「黃宗英跟你是一家子嗎?」那年頭時興高產多育,我們黃氏兄弟姐妹這輩總共七人。我的兩個大姐,乃先妣孫氏所生,取名瑞華、燕玉——名實相符,且都如花似玉。我生母陳氏續弦後連慶弄璋之喜。長子宗江,長得喜興,笑口常開,人稱「小眯縫」。次子宗淮,濃眉大眼,面如中秋之月,自詡紅樓寶玉再世。
  • 「甜姐兒」微笑著走了,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曾獲得上海第七屆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於今晨3時28分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兒子趙左接受晚報獨家專訪時這樣說。他說,媽媽一輩子愛舞臺、愛電影、愛文學,一輩子愛笑、愛美、愛藝術,一輩子都年輕而蓬勃。
  • 哀悼|黃宗英,曾經與深圳有過一段緣分
    上世紀90年代,黃宗英還陸續創作了《天空沒有雲》《沒有一片葉》《綠的囈語》等系列報告文學。尤要一提的是,黃宗英與深圳有緣。李輝向本報記者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黃宗英離開上海前往深圳特區蛇口創辦都樂文化公司,成立深圳的第一個獨立書店「都樂書屋」。「都樂」二字緣於趙丹。1978年,趙丹到廣西柳州都樂石洞壁畫旅遊,揮豪寫下「天下都樂」四個大字。
  • 黃宗英和一碗叫「醃篤鮮」的湯
    黃宗英:是的,人家疼我的時候,是特別脆弱的。淳子:(一字一頓)馮亦代,您的二哥疼你嗎?(趙丹在世的時候,馮亦代就是其夫婦的好朋友,那時候,黃宗英就跟著文化圈的人叫馮亦代先生為「二哥」,現在馮先生已是黃宗英的丈夫了,可黃宗英依舊按習慣稱馮先生為「二哥」。)黃宗英:當這麼多人說,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