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鋼鐵過剩,卻造不出原子筆的「滾珠」

2020-12-22 中國輕工業網

  一、你無法想像筆尖要承受的重量
  我們來回想一下有沒有遇到過以下的情況:筆一摔,筆尖滾珠就脫落了;使用時間一長,筆中的墨水就自己流出來了...這些情況其實和筆尖有很大的關係。


  原子筆頭看似簡單,但科技含量非常高。每個筆尖要承受巨大的壓強,相當於一個人踮起腳尖背另一個人;筆尖滾珠滾動的速度可能比你開高速還快;同時要承受各種書寫角度帶來的摩擦損耗。在筆尖開口處厚度不到0.1毫米,既要和滾珠完全貼合,又要書寫流暢,還不能漏墨。

  因此,硬度、開口大小、墨水槽位置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筆尖的每個參數都需要精確計算,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3絲,相當於頭髮絲的十分之一。


  日本原子筆生產過程
 

  二、一組令我們臉紅的數據
  中國一年要生產380億支原子筆,每個中國人能分到17支。其中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墨水80%進口或用進口設備製造。這些高端墨水和高端筆頭,以及筆頭和墨水的關鍵製造設備都是從瑞士、德國、日本進口的,平均下來,中國制筆企業做一支筆只能賺不到1分錢。

  那是誰拿走我們的血汗錢呢?根據資料顯示,一個小小筆頭恰恰集中了一支原子筆利潤的大頭。中國為世界提供了80%的原子筆,但90%的筆尖珠芯近依賴進口,每年需花費2億外匯向日本進口,向瑞士、德國拿進口設備,而我們只賺一個微薄的加工費。

  三、我們能造出原子彈。卻搞不定原子筆和馬桶蓋
  「去年,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李克強說,「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原子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

  在李克強總理於去年6月提出該問題後,央視曾邀請中國製造業領域最具創新力和最成功的3位企業家,參加以此為主題的一期對話節目。

 

  對話:原子筆高端製造

  我們都知道,原子筆、馬桶蓋等,都是司空見慣的大眾消費品。在「代工血液」和「價格戰」雙重作用下,這些企業往往沒有興趣和力氣對大眾消費品進行研發,而是採取低價走量的策略來安全地賺取利潤。因此中國的3000多家制筆企業中沒有一家掌握高端筆頭和高端墨水製作的核心技術。

  而這樣的產業環境,也造成我們並不需要太多技術藍領,嚴重阻礙了技術人才地成長。據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技能勞動者數量僅佔就業人員的19%,其中高技能人才數量還不到5%;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高達400餘萬人,由此所致的「技術人才稀缺」,反過來又制約了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四、能否以匠人精神打磨出中國筆尖
  消費者崇洋媚外的心理,讓我們喜歡在廣告上說我們筆尖是進口的,但真實的情況是中國還沒有徹底掌握中高檔筆頭核心製造技術,我們筆尖大多真的是進口。這也意味著,我們手中的原子筆要不就是低檔產品,要不就是代工產品。

  在倡導供給側改革的今天,我們是否該重新審視「輕研發重模仿,輕工藝重產量」的模式。毫無疑問,我們若固守這種落後的模式,註定無法在文具領域有所突破。我們應該以獨具匠心的精神,基於產業現狀去重塑中國製造「人力基因」,提高「藍領工人」地位,激發中國工藝積澱,從而提升自身產品價值。

  延伸閱讀: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驗收
  項目主要針對中性墨水製造、筆頭製造用不鏽鋼線材以及筆頭24工位加工機等關鍵材料及加工裝備依賴進口、製造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低端等問題開展科研攻關。目前為止,通過該項目組織實施已建成2000噸年中性墨水產業化示範生產線、1000噸年水性墨水產業化示範生產線、1000噸年中油墨水產業化示範生產線、1000噸年不鏽鋼筆頭線材產業化示範生產線、8000萬隻年中性針管型彈簧筆頭產業化示範生產線、4000萬隻年水性針管型筆頭產業化示範生產線等六條產業化示範生產線,並建成了國產筆頭製造24工位機生產示範點。通過項目的實施,推動了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產品的出爐,檢測能力、研發能力得到加強,行業凝聚力大大提高,制筆行業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相關焦點

  • 明明砸錢研發好了,中國為何還是造不出原子筆頭
    要造高端的原子筆(主要是俗稱為中性筆的這部分產品)必須得用進口鋼。原子筆龍頭企業貝發集團領了「筆頭製備用材料生產」項目,並且整合了包括天津大學、溫州大學等高校以及太原鋼鐵有限公司研究所等8家單位進行共同研發。
  • 中國曾被嘲笑,能造航母造不出原子筆頭,如今年產原子筆380億支
    從小學到初中及大學,原子筆應該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支了吧,大家也應該有寫著寫著,原子筆前面的原子筆頭就掉下來,無法使用的事件發生吧,你別看這個原子筆頭特別小,連彈珠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製作工藝卻十分複雜,就是這一支原子筆,還曾讓我們的國家受到嘲笑,認為我們國家能造得出航母卻造不出原子筆頭,而其實真正能用上自己製造的原子筆的國家,在全世界僅有三個。
  • 中國造不出筆球珠 卻能造出原子彈 到底差在哪兒?
    中國造出來原子彈卻造不出原子筆上的球珠?原子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座談會,他透露了一個「秘密」 :「去年,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原子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
  • 網易研究局|中國到底需不需要自己造原子筆頭?
    如果沒有看新聞,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作為第一產鋼大國的中國此前居然連小小的原子筆頭都造不出來——太鋼不鏽生產的筆頭不鏽鋼技術取得突破,已經在生產筆頭的企業開始使用,在未來兩年有望完全替代進口。小小的原子筆頭,中國真的需要自己製造嗎?不是造不出,而是沒必要?
  • 連原子筆芯都造不了?被視為科研難題的「筆尖鋼」,後來咋樣了?
    2016年,總理的一句話在網上引起熱議: 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原子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
  • 中國為何造不出原子筆筆珠
    中國為何造不出原子筆筆珠
  • 原子筆頭真比核彈還難造嗎?全球僅三個國家可造,連美國也不行
    隨著歷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現在的書寫工具有了很多像水筆、籤字筆、原子筆等等。不過原子筆算是這類筆的鼻祖了,在1888年,美國記者約翰·勞德設計出了一種可以利用滾珠作為筆尖的筆,不過在那個時候這種筆並沒有得到推廣,而且再後來英國和德國都有人將這種筆設計出來,但最後依舊都沒有流行於市場。
  • 中國人造不出原子筆筆尖?看完這篇文章就清楚了,原先還真不行!
    之前網上一直流傳著一段言論,中國連原子筆筆尖都造不出來。上到空間站下到蛟龍,都有著我們的身影,為何如此小的原子筆,我們就製造不出來?究竟有沒有這個能力?其實這句話之所以被眾人所熟知,主要是因為當年總理在會議上說的這麼一段話:雖然我們的鋼鐵產量在去年嚴重過剩,但是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還是必須依靠進口,這其中就包括了圓柱筆上面的圓珠。
  • 400億支原子筆有望安上中國芯,「造不如買」的心態不能有
    原子筆的創「芯」之路:山西「麵食」帶來靈感 3000多家制筆企業、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世界最大的原子筆生產國背後,卻一直掩蓋著這樣的尷尬:造不出筆頭,每年僅從日本等國就要買1000多噸筆尖用不鏽鋼絲。 小小原子筆,究竟藏有多少高科技?
  • 「原子筆」賭約到期董明珠:不是我做不成...
    【PConline 資訊】一年為期的「原子筆」賭約到期,董小姐又「失約」了。「原子筆」賭約到期,董小姐又「失約」了中國是原子筆第一大國,年產量高達400多億支,但尷尬的是這400億支原子筆筆尖上的球座體,從設備到原材料,卻高度依賴進口。
  • 除了總理點名的原子筆頭,這些東西中國也生產不了
    造得出高鐵大飛機的中國,為啥生產不出一粒"圓珠"?今年1月初,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一個有關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座談會時,他舉例說,中國至今不能生產模具鋼,比如原子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什麼?中國竟然生產不了原子筆的圓珠!!1895年原子筆就已經被發明了,高鐵、大飛機都造得出來,原子筆珠竟然還不能生產!如果不是總理李克強說出來,估計好多人真不知道。
  • 66年賣出1000億支:揭秘中國造不出來的原子筆
    是一年前李克強總理說中國造不了原子筆的圓珠中國造不出好原子筆?全長47分鐘,大咖雲集的《對話》火花不斷連機械美學都意外客串了一下反面角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搜完整視頻來看看)脫水版:小小原子筆尖難倒中國製造(2分50秒) 之所以造不出好筆,是因為造不出好筆尖
  • 中國連原子彈都能造得出來,為什麼好多年都無法製作原子筆尖?
    原子筆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文具,原子筆一般由三部分構成,原子筆的筆芯、筆筒、筆尖在早些年國內是沒有辦法生產出原子筆尖的,作為一個工業大國,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咱們中國會生產不出來原子筆尖。早些年在中國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硬是靠著算盤算術,都將原子彈給造了出來,怎麼會被一個小小的筆尖難住?使用過原子筆的朋友都知道原子筆的筆尖上面裝有一顆小小的滾珠,當我們不小心將原子筆摔到地上,將滾珠摔掉的時候,我們的筆也就沒辦法正常的使用了。
  • 中國生產不出原子筆芯?別開玩笑,中國「芯」幾年前就能製造!
    很多人都說中國連最常用的原子筆筆芯都生產不出來,而且有時候也會看到這方面的報導,甚至有一次小編無意間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現在還生產不出原子筆筆芯?回答的人居然還有好幾千之多,小編看了一部分回答,但是沒有一個答案是我國已經能做出筆芯的回答,都是一些我們只知道山寨沒有核心技術之類的話。這讓小編非常的氣憤,明明我國早就能做出筆芯來卻為什麼還說我們不能做呢?而且還帶動群眾關注這樣的話題,拿無知當才華來賣弄,真是不知道恬不知恥怎麼寫嗎?
  • 我國人才輩出,為什麼卻造不出原子筆的筆頭,莫非比造原子彈還難
    大家都知道,原子筆是我們在工作學習中的一種書寫工具,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使用過原子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子筆的筆頭我們根本生產不了,小小原子筆的筆頭都必須進口,我國連兩彈一星都能造出來,為什麼連個小小的原子筆頭都生產不出來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德國人:中國永遠做不出這種滾珠軸承,哈佛教授:自欺欺人
    也是因此德國人對於中國製造十分看不上眼,就曾狂妄的宣稱他們引以為傲的滾珠軸承,中國就永遠也造不出來。卻沒想到最終被一位哈佛的教授的言論和中國的實際表現所啪啪打臉。現如今我們處於工業高度發達的時代,許多手工生產都被機械所取代。而機械運作離不開軸承的運轉,軸承之於機械就相當於鏈條之於自行車。是以一個國家對軸承製造技術的掌握程度高度影響著這個國家工業化的發展之路。
  • 連尖端核技術都輕鬆攻克,為什麼中國就是造不好原子筆?
    但直到現在,有一點製造出人意料:原子筆。一年前,李克強總理走上了國家電視臺,指出偌大個國家,未能製作出這個看似簡單的工具的優質版本。李先生抱怨說,與德國,瑞士和日本相比,本地製造的版本感覺「粗糙」。1.中國依然造不好高精度的筆尖問題不是筆身,而是筆尖 ,你寫作時分配墨水的小球。這可能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但是要求它們需要高精度機械和非常硬的超薄鋼板。
  • 筆珠之痛尋根:中國原子筆輸「技」更輸「材」
    ◎每經記者 馮彪  「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現在我國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原子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  一支小小的原子筆,其中包含著大「學問」。書寫流暢、出墨均勻的原子筆既需要精湛的工藝,也需要優質的鋼鐵原材料。  中國鋼研集團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董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原子筆的筆頭及裡面的筆珠採用的是易切削不鏽鋼材料。雖然國內能夠生產易切削不鏽鋼,但由於多種原因,尚無法達到優質原子筆的要求。」
  • 除了原子筆頭,這些東西中國也生產不了
    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一個有關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座談會時,他舉例說,中國至今不能生產模具鋼,比如原子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當然,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中國的鋼材加工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原子筆頭是造的出來了,可是還有很多東西,中國還是難以加工,需要繼續努力。
  • 中國連航母都能造,為何當年被原子筆頭難倒了?其實美國也造不了
    小時候大家用鉛筆,然後用原子筆、鋼筆、水性筆……小編至今還記得用原子筆寫字的「歷史」,那時候最受女同學歡迎的就是油墨帶香氣的原子筆了。不過那時候誰也沒想到,原子筆居然也算「進口」產品。原子筆雖然不起眼,但發展歷史也比較長,最早出現於1888年。從那以後,原子筆的工藝發展多次遇到難題,以至於20世紀50年代的原子筆甚至比鋼筆還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