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青瓜菌核病?
(1)症狀
主要為害果實和莖蔓,苗期在靠近地面幼莖基部,產生水漬狀的病斑,很快形成環腐狀,幼苗猝倒而死;成株期被害,先在植株下面衰老的葉片或在開敗的花瓣上發生,引起大型葉斑和花腐,進而為害葉柄、幼瓜,造成葉枯,瓜條呈水漬狀病斑,軟腐、腐爛。病部表面長有大量白色菌絲體,菌絲密集形成黑色的菌核。
(2)發病原因及規律
病原以菌核留在土中或混在種子裡越冬或越夏,隨種子遠距離傳播,在田問隨氣流傳播蔓延,留在土壤中的菌核遇到適宜溫溼度即可萌發,帶菌雄花落在健葉或莖上,易引起發病。病菌對水分要求較高,相對溼度高於85%,溫度在15-20℃:利於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低溫、高溼或多雨早春或晚秋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發病重。
(3)防治措施
①農業防治。實行水旱輪作,或將田塊灌水浸泡半個月;採用高畦覆膜栽培;防止澆水過量。
②藥劑 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選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或45%噻菌靈懸浮劑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