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李加映: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

2020-12-23 經信研究

謀定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李加映: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報導:「我宣布2020年12月23日-25日舉行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加映表明,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倡導農副產品交易便利化。9月26日,廣州琶洲會展中心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廣東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正式落下帷幕。同步,舉辦了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出席了開幕式,會議由廣東省微生物所副所長、研究員許玫英主持。2020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以「產學研、科工貿」的獨特風貌,吸引了不少專業人士到場,也再次將中國生物研究產業的強大優勢全面展示於眾。

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借農民豐收節之際舉辦好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

即將舉行的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最高領導人關於打造鄉村振興中國樣板的指示精神,深化農村鄉村振興模式的新內涵,圍繞我國農業3.0方向,發展功能性農業和農業大健康,打造數位化農業,推動農業數位化,依託廣東開放前沿的優勢和對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搭建國際化展示交流平臺。

「農業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以及『農業大健康+』科技(金融)功能性農業賦能升級」是將要舉行的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的活動宣傳口號。「首屆大會和交易會依託廣東農業的影響力和廣州食品農產品的積澱優勢,旨在推進農業品牌建設,農業數位化轉型,加強產銷銜接,搭建食品農產品國際展示交易平臺,提高國家農綜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承辦單位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加映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李加映說,我們辦這個會要致力於做好兩個方面:一個是『變』,即不斷適應農民朋友的需求,適應農業科技發展的需求,適應全球化的需求;還有一個是堅決『不能變』,即服務的主體---農民不能變。我們要讓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成長在中國農業國家的深厚的土壤上,更多的傳統農業,一方面說明我們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為大會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

「農民豐收迎盛會,鄉村振興開新篇,鼓足農民幹勁,提升振興質量。農,天下之大業也。 「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現場對記者表示,至於提出要辦這個活動的初心和本意是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在舉國慶祝農民豐收節之際如何引導農業走向高科技,如何確定農業3.0方向並付諸於實施搭建交流平臺,舉辦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就是大興重農興農之氛,為的是鼓足幹勁,擂響新時代強農惠農富農的戰鼓,也為全國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將迎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此,我代表黨向全國億萬農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萬祥軍表示,回顧首屆農民豐收節舉行的情景,讓廣大農民心潮澎湃!2018年9月22日,國家最高領導人向全國農民致以問候的時候,希望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國家最高領導人指出,要通過中國農民豐收節調動億萬農民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中,譜寫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華彩樂章。隨即,領導人的這一期盼隨即得到了回應,參與慶祝活動的農民切身感受到了國家對農民的尊重和關心,進一步激發了重農務農的積極性。

萬祥軍最後強調,借農民豐收節之際,每年舉辦一場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既是一場鄉土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個匯聚英才、群策群力、汲取力量、譜寫農村農業發展新華章的盛會。這場盛會即可增強全國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區的決心與信心,也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願景在祖國的大地上日見呈現。我們相信,通過這場盛會的持續不斷地舉辦, 這一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有效平臺、一定會成為展示農業現代化成就和農村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

李加映表示,通過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舉辦一定會我國緊緊圍繞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目標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著力對接一批科技成果,推廣一批先進技術,引進一批產業項目,打響一批特色品牌,切實把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辦成具有高質量高水平、有影響有成效的農業盛會。他說:「不斷提升我國優質農產品的市場美譽度和競爭力,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充當了多功能平臺,是一個綜合載體,要注意做好結合文章,把辦好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與推進現代食品工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吸引農民特別是貧困村第一書記、包保幹部、幫扶企業前來學習考察,拓展扶貧思路,加快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圖示:同步,舉行了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新聞發布會。

圖示:授牌儀式上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和廣州市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喜貴為

粵食文化百名粵菜大廚頒獎

新聞發布會:

宣布將舉行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

新聞發布會宣布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將於2020 年 12 月 23日-25日,在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廣交會展館 C 區)舉行!將要舉行的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規劃展覽規模/面積達20000 平方米、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以「開放·創新·融合」為主題,以「展示成果、推動交流、促進交易」為辦會宗旨,充分展示推介我國農業食品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搭建展示交流平臺,推動我國食品農產品加工產業結構和農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加快推動農業開放發展、綠色發展、持續發展。

李加映說:「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高度定位於融合『大健康+』農業資源,打造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最具前瞻性價值交流平臺。願景是樹立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的風向標。「他表明: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背景是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展示精準扶貧成果,提高農業技術裝備、農業數位化和信息化水平,健全生態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農業生態系統,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態農業,促進我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新聞發布會上也確定了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的指導思想,即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健康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密切關注的話題。人們對農產品、食品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解決溫飽、確保安全的階段,而是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其集功能化、營養化、健康化於一體 在大健康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後,功能農業被認為是第三個發展階段,農產品的市場結構和消費需求將發生重要變化。

謀定研究:積極推動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作為綠色農業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重要飛躍,功能農業在很多國家都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青睞。它表明:從功能農業的概念和本質而言,其不僅是一次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同時也是解決當前與未來能源危機和食物短缺的一劑良方。近些年,「新業態」成為農業領域的熱門詞。休閒農業、網際網路+農業、眾籌農業、智慧農業、創意農業、陽臺農業……各種「新詞」令人眼花繚亂,但它們都沒有提升農業發展的方向和最終解決農業的出路。 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的提出為今後農業指明了方向。究竟什麼是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就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或其他生物工程生產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

同時,新聞發布會也明確了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的原則:產業相互賦能,功能性農業和大健康農業謀定崛起!一是匯聚和推動原則,即海內外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為農業品牌產業發展尤其是技術、貿易、信息、資金、人才、資源的拓展提供最佳發展平臺,在提升品牌美譽度的同時,助推生態產業經濟發展,搭乘服務「一帶一路」快車,推進生態農業企業國際產能合作和建設能力、貿易信息互換和服務共享。本次展會的國際性和專業性以及豐富多彩的同期活動將吸引更多的參展商和專業觀眾前來參加此次專業盛會!

二是倡導農業3.0發展方向原則,即健康產業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社會的全面進步,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大健康產業作為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已成為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長極。新形勢下,人們對農產品、食品的需求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升級到吃得安全,吃的營養,吃出健康。這也是農業3.0方向。消費者對於健康產品有更迫切的需求,需求就是機會,農業產出有助於身體健康的功能性農產品,就是農業發展的新機會。

三是提供農業政策制定素材原則,即農業政策的制定需要基層提供大量的數據,要堅持為農業3.0發展方向的制定,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理念和思想的普及,中國農業2030的確定,以及中國農業十四五規劃提供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最終,新聞發布會也強調了將要舉行的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要達到的目的。即開好一個大會搭建一個平臺,即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搭建一個「院長+所長+董事長」交流平臺,探索功能性農業·大健康農業發展規律,發現問題,探討解決辦法。

同時要倡導農業3.0發展方向,加強大健康產業與農業產業的聯動,達到信息互暢,整合各方資源,共享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最新、最前沿的動態,助力業態升級。再就是大力推廣大健康知識,先進理念。並開展「大健康+」農業聯展活動,參展商通過展會進一步推廣品牌,也讓大眾獲知更多具有營養價值的產品。最後,要發揮供銷社渠道優勢,理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助力農業升級高質量發展,打贏扶貧攻堅戰。

圖示: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下稱「海絲博覽會」)開幕式由廣州市政府秘書長陳杰主持。

圖示: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開幕式現場,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廣州全面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方面均有新突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匯聚三駕馬車:

首屆廣東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盛大開幕

「生命現象作為自然界的奇蹟,歷來對哲學家和科學家具有持久的魅力。生命科學就是要探索這個奇妙世界的奧秘。在現代科學發展過程中,生物學也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生物學這一傳統學科概念正逐漸被生命科學的名稱所取代。現代生命科學包括現代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神經科學等諸多學科。」承辦單位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加映對博覽會的未來表達了期許。

作為專注於生物技術產業多元化的產品及服務採購合作的平臺,2020 廣東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的開幕式上,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加映、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會長蔡婉生等嘉賓作了致辭。

「從生命科學到大健康醫藥產業再到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它們的共性特點離不開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萬祥軍在主旨演講中表明: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雖然極微小,但具有強大的生物學作用,它們參與酶、激素維生素和核酸的代謝過程,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為協助輸送宏量元素;作為酶的組成成分或激活劑;在激素和維生素中起獨特作用;影響核酸代謝等。

李加映說:「成功舉辦廣東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後,我們正在加推粵港澳大健康產業博覽會和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博覽會,為國人健康匯聚三駕馬車。」他表明,2020年雖然疫情突發,但中國生物科學產業尋找到了機遇,得以快速發展,以「中國速度」、「中國製造」等特點成為國際生物科學領域裡舉足輕重的一員,未來,憑藉廣州地區優越的營商環境、中國生物科學產業的研發能力、完善的製造生產體系必將再鑄輝煌!

會議於科技、技術、創業、生活等各個方面詮釋生物科學產業對當下生活的深刻影響。2020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的創新辦展模式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與支持。蔡婉生在致辭中表示,這次博覽會是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一件盛事,內容豐富、專業,結合民生,產業上下遊相互受惠,共同享受高新成果。

在本次博覽會上促成了幾項重要的合作,其中包括: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與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就業項目籤約儀式,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促進會、中巨集團、中科拜爾共同成立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籤約儀式,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與蒙北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超盟博商教育中心與娃哈哈、團巴拉、螺螄粉等品牌消費扶貧直播項目籤約儀式。同時,會議也啟動了粵食文化百名粵菜大廚授牌儀式,在授牌儀式上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和廣州市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喜貴為粵食文化百名粵菜大廚頒獎。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終身榮譽理事長李增禧從更多科研實例中講解了功能性農業,如何改變健康,改變國民身體素質,改變區域性疾病的案例,更進一步闡述了優秀的科研成果是大健康產業穩固發展的基礎。他同時也表明:微量元素指人體內含量少於體重萬分之一的元素,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鐵銅、鋅鈷、鉻、錳硒等。

「人體中所含的諸多元素在體內不能產生與合成,需由食物來提供。如果膳食調配不當、偏食或患某些疾病時,就容易造成缺乏。」廣州市中科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院長對話記者時表示。他認為:從實用營養學的觀點出發,比較容易缺乏的元素是鈣和鐵,在特殊地理環境或其他特殊條件下也可能造成碘、鋅、硒的缺乏。一些元素也可因攝人過量而發生中毒。隨著科學的進展,人們的認識不斷擴大,微量元素的數目還會增加。

在當天的博覽會上同期召開了幾場關於「生命科學」方面的深度論壇,廣州市微量元素研究院舉辦的「元素健康與功能性食品」論壇上,中科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王忠教授,介紹了以中科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喜貴為首的微量元素專家們,如何從臨床領域研發功能性農業,並在農業種植、產品生產、農業實施方案等方面,重塑農產品營養結構,促進人體健康,達到預防和有效調理的作用,並展示了其帶來的幾項重要成果,如七大系列富硒產品,微量元素在調理腫瘤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有效率高達94%……等等。

此次展會在廣州琶洲廣交會B區9.3展館展出,包括粵微、萬孚、達安基因、威尼科技、廣汽、雙一、蒙北燕麥、娃哈哈等行業知名企業,吸引了觀眾上萬名,幾十家專業媒體,上百家自媒體的全程跟蹤報導。在博覽會現場,可以見到眾多知名防疫物資品牌企業,他們作為生物科學產業的重要一員,曾在2020年初的抗疫中,義無反顧復工復產,快速響應國家號召,以身示範什麼是真正的「中國力量」!許多參加本次博覽會的參展商是第一次參與國內生命科學專業展會,他們表示本次博覽會不僅為企業宣傳提供了更豐富的平臺,也有更多機會了解產業上下遊的合作意向,並為促進多方合作提供便利條件。

2020年,全球生物產業得到了巨大的推動與發展,中國在生物醫療醫藥、生物農業、安全營養食品、生物能源、智能智造、生物環保、海洋生物等領域,已經逐漸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全產業鏈模式,蘊藏著巨大的技術與生產製造力量,相信「2020 廣東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成為見證中國生物技術行業蓬勃發展的裡程碑!

深度剖析延伸閱讀:

大咖話未來主題論壇 大咖「論劍」

「做生意,談合作,到廣東」,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再度迎來世界目光的聚焦。9月24日上午,以「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下稱「海絲博覽會」),在廣州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展館B區盛大開幕,開幕式由廣州市政府秘書長陳杰主持。

本屆海絲博覽會為期三天,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設立國際品牌、國際文化旅遊兩個綜合展區和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國際農產品、海洋經濟等3個專業展區,吸引了51個國家近900家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參展。24日至26日期間舉辦了34場論壇、洽談及特色活動,組織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機構、國際展團、約1000家企業通過線上線下參展參會,接待觀眾超過8萬人次,彰顯了我國戰疫的偉大成果,取得了豐碩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成果。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出席開幕式。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致歡迎詞,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盧安達駐華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奧、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中國區和蒙古國總協調官張保龍·布魯諾致辭。最後由廣東省副省長張新致辭。

盧鵬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博覽會為中外企業搭建互動交流、洽商合作的有效平臺,相信大家能夠深入交流洽談,達成務實合作成果。中國貿促會願與廣東省政府一道,會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商協會和有關國際組織,為中外企業交流、產業合作、項目對接,打造更多優質的貿易投資促進平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商事法律服務,推動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儘快復甦作出更大貢獻。

張新表示,廣東認真貫徹決策部署,加快推進「雙區驅動」「雙城聯動」和「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發展,在更廣領域擴大開放。本次海絲博覽會將為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化互利合作開闢新空間、提供新方案、注入新動能。希望廣大客商和與會嘉賓用好這一重要平臺,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開展經貿合作。廣東將以此為契機,創新辦展模式,完善合作交流機制,不斷提升商務往來便利化水平,為各位嘉賓朋友來粵投資興業發展提供優越的服務保障。

溫國輝表示,廣州市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經貿、科技、抗疫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快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積極探索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希望廣大嘉賓朋友和客商用好海絲博覽會這一平臺,增進交流、強化合作,同時走進廣州、感受廣州、品讀廣州、投資廣州,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詹姆斯·基莫尼奧表示,盧安達與中國有著長期親切友好的關係,兩國在多領域開展合作,取得巨大進展。本次海絲博覽會,是一個促進旅遊、貿易和投資合作的良好平臺,為該國提供了投資合作的機會,期待在跨境貿易等領域建立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

張保龍·布魯諾表示,海絲博覽會為廣東省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經貿合作提供了有效平臺。義大利的港口是絲綢之路的歐洲站點,希望將這些港口整合到「一帶一路」計劃中,強化交流合作,加深互相了解和傳統友誼。

來自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廣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逆勢增長11.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資同比增長70.9%;廣州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設立27家企業(機構),協議投資額1億美元。開幕式現場,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廣州將共建「一帶一路」與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有機結合,積極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方面均有新突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海絲博覽會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6屆,已經成為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入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以海絲博覽會等平臺為依託,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貿易暢通彰顯著無限活力。今年1-8月份,廣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總額1644.7億元逆勢增長11.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資增長70.9%,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9月24日下午,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題論壇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貿促會執行,採用「1+4」的模式,即1場主題大會和4場平行分論壇,以「開放創新推動高質量共建」為主題,探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如何搶抓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廣州如何構建「雙循環」戰略支點。

來自莫三比克、奈及利亞、坦尚尼亞、突尼西亞等6個國家的駐華大使,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20多個國家的駐穗領團代表,以及相關機構、企業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主題論壇。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在主題論壇上致辭,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恆山,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等嘉賓分別作了主旨演講。副廳長陳越華出席主題論壇活動。

@、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在共建海上絲路中的領頭和樞紐作用

廣州2000多年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今天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是現代中外交流合作的大平臺。記者從主題論壇上了解到,廣州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將加強全面合作、分享彼此經驗,推動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創新創造、互補互利;互信互助、互學互鑑。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面對當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既要重視存在的問題,更要沉著應對挑戰。珠三角製造業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的主體,未來要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在共建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領頭和樞紐作用。」他建議,要改造提升具有廣東特色的基建製造、汽車、石化、電子製造、家電等產業,這些產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先進位造業。另外,要培育發展能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各國經濟受到影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今年整個全球的經濟增長將為負。面對如何更進一步開展國際合作,引領「雙循環」發展這一問題,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教授表示,未來的國際合作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規則,二是共享。「『雙循環』的提出是面對當前國際形勢的一個務實的策略之舉,也就是說當國際上遇到一些挑戰時,我們仍然要積極發展應對。」

烏拉圭駐穗總領事馬丁·安德烈·阿爾維斯·雷蒙斯在發言中表示,烏拉圭和中國的貿易在過去幾年增長得非常迅猛,主要是在食品、農業等領域。今年,烏拉圭也正在借鑑中國的「抗疫」模式,以推動本國的疫情防控。

@、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成為創新發展的加速器

在主題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恆山從創新的角度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全面激發區域內的機構、企業、個人等各類發展主體的能量,促使他們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並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和要素協同聯動,形成區域最強的創新能力。如果把思想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絕無問題的。」範恆山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未來30年,中國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求增長最快的是現代服務,包括生產型服務、生活型服務、公共型服務,目前服務貿易逆差增長最快的三大領域:一是留學和境外旅遊,二是智慧財產權和技術交易,三是其他商務服務和跨境運輸。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將會對全球的教育市場、旅遊市場、智慧財產權市場、跨境運輸市場和電子商務市場產生長期、巨大、可持續的需求。」

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鍾永喜建議:「在全球資源配置時,企業必須堅持走出去。結合出口+內銷、企業國際化的橋頭堡、創新發展的加速器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三個方向。」

@、平行分論壇

●「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

堅定中醫文化自信 鋪就「健康絲路」

首屆舉辦的「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是特色分論壇之一。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結構生物學系教授、數據分析專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以視頻方式分享了自己關於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盛讚中國的疫情數據真實可靠。

省社科院研究員、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丁力提出,通過大力推動中醫藥走出國門,把握健康產業國際大循環。

廣藥集團總經理楊軍提出了「中藥時尚化,時尚中藥化」的全新理念,廣藥集團未來會推出防疫香囊等時尚便攜產品服務於大眾。

●會展業發展分論壇

借鑑經驗合作共贏 海博會聯盟啟動

當日下午舉行的「海上絲綢之路」會展業發展分論壇,圍繞新發展格局下如何促進海絲沿線國家會展業交流,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研討。廣州市貿促會張超平副主任表示,上半年會展業因疫情大幅度萎縮,目前逐步活躍。「今年是艱難的一年,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各方攜手合作,乘風破浪。」

西班牙駐廣州總領事館經濟商務領事馬艾濤分享了西班牙展覽活動的經驗與發展趨勢。

國際會議中心協會主席、新加坡會展組織者和供應商協會主席、新加坡新展展覽集團執行總裁亞蘭多提到,新加坡企業將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開發,深化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

作為本屆論壇的「重磅」,「海上絲綢之路會展業合作聯盟」首次亮相啟動,並發布了未來部分落地計劃。聯盟將以「團結合作,開放共贏」為立足點,助力開展國際會展合作、推動會展業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院士論壇

大數據、算力等賦能大灣區發展

海絲博覽會平行分論壇院士論壇——科技創新之新動能,立足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機遇,探討如何推動「新基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帶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表示,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是科技創新發展不可忽視的四個方面。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表示,超級計算對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產業革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突破平臺技術,搭建系統和應用的橋梁。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煥彬表示,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技術載體,研發信息化、精細化的數據管理雲平臺,研發大數據驅動的優化技術,解決傳統製造業數位化升級轉型升級中的難題。

●「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合作發展論壇

打造國際健康產業合作新平臺

本屆海絲博覽會分論壇「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暨應急產業項目研討會上,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黃志堅、省貿促會副會長範新林全面介紹了疫情期間的廣東省應急工作內容和抗疫經驗,提出各國之間既要加強防控措施、分享抗疫經驗,又要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急產業合作,建立沿線國家抗疫聯盟,深化沿線國家應急科技創新合作。

多國駐華大使感謝中國對非洲建設的貢獻和疫情期間對非洲國家的全力援助,並對廣東省政府在抗疫期間的卓越貢獻給予充分肯定。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李鋼表示,未來需要制定相應的國際貿易規則,特別是跨境電商規則,以便於各國在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的監管一致性上能夠向前推進一步。

謀定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李加映: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

相關焦點

  • 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亮點-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
    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亮點-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新華社記者張磊、李紫薇)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權採編:「食為政首,糧安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一個國家以百姓人民為根基,而人民以糧食為生活所系,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確立,有助於營造重農興農的濃厚氛圍
  • 亮點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
    謀定中國農民豐收節亮點同步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是重點議題「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應當以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為主導,明確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萬祥軍說:「提出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不僅僅是強化廣大群眾的消費理念,更重要的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的《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並提高特色地理性標準農產品的附加值,及其功能性內涵,解決農民豐收了但不增值瓶頸。
  • 從玉農業謀定產業化-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從玉農業謀定產業化-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權採編:近日, 廣東從玉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合格。
  • 中國火鍋餐調產業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倡導功能性農業
    中國火鍋餐調產業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倡導功能性農業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採編: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行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進入後疫情時代,無論是消費者消費習慣還是行業發展趨勢都出現了一定變化。
  • 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萬祥軍:「兩會」提案推農業大健康
    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主任在「兩會」提案中說:目前,正值2020年「兩會」期間,並且今年也是我國完全脫貧的攻堅年,富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一定要提到議事日程。
  • 昭通脫貧致富-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謀定「責任」
    昭通脫貧致富-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謀定「責任」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採編:昭通境內海拔高差大、高原季風立體氣候明顯,不僅造就了大山、大水、大峽谷的磅礴與神奇,更孕育了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高原農特產品
  • 農業大健康·萬祥軍: 謀定功能性農業
    對於富硒產業謀定我國功能性農業改革和發展,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主任在「兩會」提案中說:目前,正值2020年「兩會」期間,並且今年也是我國完全脫貧的攻堅年,富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一定要提到議事日程。
  • 生態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艾米共享農場亮相從化首屆農民豐收節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從此,中國的農民們有了專屬自己的節日。2018年9月23日是我國首屆農民豐收節,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了慶豐收活動。近日,廣州從化西塘童話小鎮就舉辦了首屆農民豐收節活動。
  • 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韶關生態農業博覽會開幕
    9月23日,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韶關生態農業博覽會在廣東省翁源縣開幕。翁源縣是今年全國最具特色的70個慶豐收會場之一,也是韶關市主會場。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韶關生態農業博覽會以「蘭香韻翁源 粵北悅豐收」為主題,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宗旨,並採取了「1+3+6」的多點聯動模式全域舉行,著重突出展示「節味、鄉味、美味」。啟動儀式上, 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在致辭中表示,韶關地處北部生態發展區的核心位置,是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場。
  • 安義縣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大健康·林裕豪:謀定品牌產業基地
    會上,熊振強介紹了安義縣基本縣情和農業招商情況,從玉農業集團運營總監王業介紹了從玉農業集團情況。從玉農業集團總經理遊值昀介紹了來意及需要解決的問題,雙方圍繞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了討論。  縣委書記彭開先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林裕豪一行來我縣投資考察表示歡迎, 謀定研究: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雙方就從玉菜業安義部恢復發展進行洽談交流。
  • 田東縣謀定產業格局-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攜手推動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贏信採編:「圍繞產業化發展方向和特色產業布局,廣西百色市田東縣在各個鄉鎮選準了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旺、惠及群眾廣的特色產業,著力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農業產業集群,使之成為帶動鄉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中堅力量。」
  • 蘆筍之都導入功能農業-農業大健康·李喜貴:蘆筍謀定金衣
    -農業大健康·李喜貴:蘆筍謀定金衣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權採編:"品種是基礎,在種植環節推廣機械化、標準化種植是關鍵。"廣州市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微量元素(國際)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喜貴表示:蘆筍作為健康蔬菜的典型代表,品質最重要。導入功能性,強化農業大健康,按農業3.0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同時,曹縣著力推廣蘆筍標準化生產,生產綠色優質蘆筍,呵護曹縣蘆筍品牌。
  • 扁鵲中醫藥文化論壇-農業大健康·李喜貴:謀定艾草功能性
    專家學者圍繞扁鵲中醫藥文化及在市中醫院的實踐、扁鵲中醫藥文化的現實意義、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中醫保健、功能性食品的研發與產業化等主題進行了交流與研討。  在主旨發言中,李喜貴說:「此次活動採用視頻直播的形式呈現給海內外炎黃子孫,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增強中華兒女對中醫文化信心,也讓國內外有識之士了解安陽、認識安陽,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蘆筍之都導入功能農業-農業大健康·李喜貴:蘆筍謀定金衣_綜合...
    廣州市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微量元素(國際)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喜貴表示:蘆筍作為健康蔬菜的典型代表,品質最重要。導入功能性,強化農業大健康,按農業3.0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同時,曹縣著力推廣蘆筍標準化生產,生產綠色優質蘆筍,呵護曹縣蘆筍品牌。
  • 從「豐收節」看農業旅遊
    9月22日,由石獅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石獅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中茂生態農莊舉行。寓農業於旅遊,農業與旅遊融合發展,是本屆「豐收節」的特色。 這是城市基於現實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所決定的。其一,石獅城市面積有限,三面環海,滿足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土地並不多;其二,石獅基本滿足全域半小時可通達的交通便利優勢,為休閒農莊、觀光旅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 佛山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暨第二屆農業嘉年華即將開鑼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很快就到農曆秋分了,億萬農民朋友將第一次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全國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慶祝活動,國家農業農村部推出了1+6+N的慶祝活動,即以北京為1個主會場,浙江、陝西、安徽、黑龍江、四川、廣東為6個分會場。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啟動 第七屆江門市農業博覽會開幕
    郭永樂 攝江門日報訊 (畢松傑) 昨日(9月22日)上午,江門市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在珠西國際會展中心啟動,第七屆江門市農業博覽會也同時開幕。本次活動主題是「慶豐收、迎小康」,由省農業農村廳、江門市人民政府指導,市農業農村局主辦。
  • 古山多彩活動慶賀中國農民豐收節 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
    25日,為致敬農民,禮讚豐收,喜迎小康,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永康分會場在古山鎮前黃村隆重舉行。市領導胡積合、王瑛、施禮幹、林飛雄來到現場與廣大農民朋友共慶豐收。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這收穫的季節裡,在麗州大地上,田邊收穫的是希望,糧倉豐盈的是喜悅。
  • 網絡電商快速伸到了農業領域,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成為農民豐收節亮點
    為了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擂臺賽,楊玉潔已經準備了兩個多月。在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12個農產品網絡銷售直播間佔據了顯眼的位置。網絡電商的快速發展延伸到了農業領域,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成為今年農民豐收節的一大亮點。
  • 「2019全國農資科技博覽會暨全國品牌農產品交易會」將在南京舉行
    「2019全國農資科技博覽會暨全國品牌農產品交易會」將於8月30日至9月1日在江蘇省南京市國際展覽中心(新莊展館)舉行。本屆展會主題是「綠色農資,品牌興農,智享農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與棉麻局副巡視員、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符純華告訴記者,「全國農資科技博覽會(農博會)、全國品牌農產品交易會(農交會)」品牌是在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大力支持和著重打造的為農服務綜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