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萬科正式加入遷址大軍。雖然只是將局部職能遷出深圳總部,但這波操作還是留給業內很大的想像空間。
萬科方面對此給出的官方說法是,此次搬遷的是一個名為「研究與開發專業工會」的部門,涉及設計、招採、成本、工程,員工約30人,佔萬科總部員工五分之一比例,目前相關員工已進入虹橋萬科中心辦公。
據藍莓君了解,萬科研究與開發專業工會成立於一年前,主要職能是配合總部從「地產總部」轉向「集團總部」,加強五個區域間一盤棋、地產開發業務與物業業務一盤棋的建設。
此次搬遷,可被視作萬科這一思路的落地舉措之一。
萬科的戰略轉型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彼時,其將「三好住宅供應商」的定位變更為「城市配套服務商」。
2018年萬科進入鬱亮時代之後,其定位又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並進行了大幅度的架構調整。比如總部撤銷原有12個部門設置,另成立事業發展中心、管理中心和支持中心,每個中心又都設置了合伙人。架構調整後,集團更側重扁平化管理,也進一步釐清了各部門的責權利。與此同時,萬科總部人員也由約300人減至一半規模。
在此基礎上,萬科旗下業務鏈條也更加明晰。2019年,萬科正式將集團業務劃分為5大BG和8大BU,其中BG(事業集團)包括南方、上海、北方、中西部、西北五大房地產區域集團以及物業服務集團,BU(事業單元)包括印力、物流、長租公寓、冰雪、海外、梅沙教育、企服以及食品。
而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的會長,正由萬科上海區域事業集團首席合伙人張海兼任。2018至2019年,上海區域已連續兩年排名集團銷冠。對於此次公會遷至上海,坊間普遍猜測與該區域之於萬科的權重有重要關聯。甚至有業內人士分析,不排除萬科未來在上海設立地產總部的可能。
事實上,新千年以來,已有25家房企將總部搬到上海,2016-2020五年間,更是平均每年都有6-8家房企總部遷址上海,此外還有十餘家房企分別將總部搬往深圳和北京。
另外,恆大、正榮、禹州、藍光、華夏幸福、佳兆業等品牌房企採取了「雙總部」模式,其中至少有一個總部位於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以充分佔有最優勢的科技、資本、人才及政策資源。
藍莓君認為,萬科這樣總部本就位於深圳的大鱷來說,短期內將總部徹底遷至上海的可能性不大,這畢竟將涉及巨大的成本消耗,何況其在深圳本身已形成紮實的根基與優勢。不過長遠來看,「雙總部」模式未嘗不是一個兩全的選擇,工會遷址或許就是一次考證與試水。
此次局部搬遷是否醞釀著萬科進一步的大動作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這一操作符合萬科近年來「精總部、強一線」的管理邏輯。精細化管理取代高槓桿運作的行業趨勢下,將總部相關業務部門剝離,將更有利於集團聚集戰略、資金、人事、品牌等管理職能。
從經營策略來看,今年以來萬科在投資層面態度更趨謹慎,而將重點放在了去槓桿和降負債上。據藍莓君了解,今年萬科已讓出拿地排行榜冠軍位置,前11月全口徑新增貨值排名第五;同期萬科合同銷售金額達6308.4億元,業績超越去年已無懸念。
與此同時,截止今年三季度末萬科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及資產負債率三項指標均得到進一步優化,其中僅資產負債率(74.2%)略超監管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