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記憶:戴不戴口罩?對於八九十年前來說,是一個頭大的問題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強 檔案春秋

「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理髮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行當,隨著疫情防控的逐步見效,一些符合標準的理髮店和「TONY老師」陸續開始復工。因疫情影響,民眾更加留意理髮店的衛生狀況,理髮師們也在服務過程中自覺自愿地戴上了口罩。

其實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關於理髮師是否應佩戴口罩,曾一度也是個社會熱點話題。包括上海、北平(北京)、杭州、廣州等在內的全國多個城市,出於理髮行業防治傳染病的需求,推出了「理髮師需佩戴口罩」「理髮器具應消毒」等一系列衛生管理舉措。但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要讓「TONY老師」們在理髮過程中主動地戴上口罩,談何容易......

本文約 3900 字

預計閱讀需要 11 分鐘

從「剃頭房」到「理髮店」

1860年代,上海的剃頭匠

「理髮」一詞原先意為「梳理頭髮」,而修剪頭髮則被稱為「剃頭」。由於儒家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所以漢族一般不會剪斷自己的頭髮。

隨著清朝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出現了「剃頭」這一行當,進而形成了剃頭擔、剃頭店、剃頭房等從業模式。北京的剃頭業還有著自己的行會,其會館稱「挑行會館」,制定行規,連絡著北京城近一千多家剃頭房。

《北京剃頭房與理髮店之今昔》

《每周評論》1919年第5期

晚清時期,幾個法國人在上海南京路上開設了一家名為「Parisian Saloon」(巴黎沙龍)的理髮店,被人們稱為「法國剃頭店」,這也是上海乃至全中國較早的西式理髮店。不過,西式理髮店在中國各地大量湧現,則是「辛亥革命」引發國人剪辮風潮並養成理髮習慣之後才有的事情。城市裡的剃頭房日漸式微,雖然仍有少部分剃頭師傅靠此謀生,但西式理髮店還是逐漸增多並成為有一定規模的服務行業。

「真正衛生改良理髮館」

20世紀以後,隨著社會公共衛生意識的不斷增強,關於理髮店的衛生狀況一度成為一個社會話題:一是理髮師的個人衛生,主要在於理髮師和來來往往的顧客有著近距離的密切接觸;二是理髮器具的清潔衛生,主要在於鋒利的理髮器具直接接觸髮膚,因而容易傳染各種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等。

20世紀上半葉,高檔理髮店內景

1919年,劉雨三曾撰《理髮館的衛生》一文,提出以加強理髮器具消毒的辦法來解決理髮的衛生問題,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十條:

加強理髮器具消毒

一、剃刀在使用前最好用酒精燒一下,或者將之浸入酒精再用棉球擦拭,保證消毒的同時以防損害質地;

二、剪刀應和剃刀採取同樣的消毒方法;

三、剪髮器用過後應煮沸再用;

四、肥皂刷用過應放置在升汞水內;

五、肥皂壺使用過後應用潔布擦淨;

六、白粉刷最好用棉花球替代,用過之後再燒掉丟棄;

七、手巾應用一次洗一次,如客人能自備則更好;

八、白披布用過就應洗滌淨;

九、梳篦用過之後應煮沸再用;

十、理髮刷用過後應放於福爾麻林氣箱內一小時,或浸入升汞水內,最好多備幾把。

此外,他還著重強調理髮師的個人衛生,特別是理髮師應注意口腔清潔,還需戴上一個口罩,以防吸入細微毛髮和其他的傳染細菌,外衣也應常常洗滌,指甲必須先用肥皂洗乾淨,再用酒精或升汞水消毒。在劉雨三看來,只有做到以上衛生措施,才算「真正衛生改良理髮館」。

可以說,劉雨三在國內較早地提出理髮師應佩戴口罩以防出現衛生問題的觀點,而當時距伍連德於1910年東北鼠疫期間設計發明「伍氏口罩」也還不到十年時間。此後,理髮行業的衛生問題逐步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如顏守民、吳碩佐等西醫分別在1923年、1924年的《醫事月刊》上發文講論理髮衛生的重要性。

吳碩佐:《我的衛生理髮談》

《醫事月刊》1924年第4期

吳碩佐在文章中提出了四個理髮衛生的原則:

(一)

理髮師在工作時應禁止說話;

(二)

理髮師的手指應消毒;

(三)

器具應消毒;

(四)

理髮人頸部和面部也應消毒。

此外,他還認為應當取消理髮店的「掏耳」服務,因其容易引起耳科疾病。吳碩佐在第一個原則上,還特別強調理髮匠不僅不應談話,並且還要戴上口罩,「那就可完全保險了」。

醫界的呼籲也的確改善了部分新式理髮店的衛生狀況。1928年在上海法租界開設的天香女子理髮社,不僅因其聘用女子理髮師為男女顧客理髮走在時髦前沿,也特別注重藉助衛生清潔的宣傳,來吸引顧客。

女理髮師在為顧客服務

上海率先頒布理髮店衛生規定

1929年時各地相繼在政府公報和民眾刊物上刊出《理髮館衛生十二要》的口訣,具體要求如下:器具消毒、手巾消毒、圍布潔淨、面盆潔淨、禁止打眼、禁止挖耳、禁止刮鼻、發匠清潔、光線充足、灑掃清潔、室溫適宜、裝置清潔。可以說,這個口訣是對劉雨三等人早年呼籲的實踐。

針對理髮店存在的衛生問題,上海特別市政府則於1930年1月率先制定出《衛生局管理理髮店規則》,並報衛生部備案。這個地方衛生單行章開了彼時專門治理理髮行業衛生狀況的政策先河。此規則共分11條:

第一條規定理髮店必須遵照工商業登記規則,在社會局登記,再轉送衛生局審查合格後,方可以給予營業執照;

第二條則強調理髮店須遵照衛生局的指導,隨時改良;

第三、四、五條要求理髮店使用的各項器具必須隨時擦淨並用酒精消毒,圍布、頸巾、手巾、面盆等必須保持潔淨;

第六條則指出理髮店內牆壁、地板也應保持清潔,還須多備痰盂,不得隨地涕吐;

第七、八條要求理髮師工作時必須穿戴白色衣帽,也不得替人放血挑痧以及打眼刮鼻等;

第九條則強調理髮店必須保證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夏季還應裝設紗窗;

第十條則規定,違反這一規則的理髮店或理髮師將會被處以一元至五元的罰金,屢犯不改者則將被吊銷營業執照;

第十一條說明該規則自1930年1月15日上海特別市政府核准後立即執行。

《上海特別市衛生局管理理髮店規則》

《上海特別市政府公報》1930年第43期

此規則從衛生行政管理的角度具體化了上文提到的《理髮館衛生十二要》,尤其第十條規定更是頗為「硬核」,違反這一規則的理髮店或理髮師將會被處以一元至五元的罰金,屢犯不改者則將被吊銷營業執照。在上海推出該規則後,汕頭也於1931年推出類似規章,北平、杭州、廣州等城市也加強了對理髮行業的管理和監督。

1934年上海市又發布了《修正上海市管理理髮店規則》,主要的修正在於:一是在第七條上增加了理髮師在給顧客修面時必須戴「嘴罩」(也即口罩)的要求;二是將罰款額度調整為「一元以上十元以下」。

《修正上海市管理理髮店規則》

《上海市政府公報》1934年第143期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一規則的實際執行並不順利,許多理髮店並不遵照施行。1935年1月間上海市衛生局又不得不函告公安局發出訓令,特別指出理髮店大多在器具消毒和戴口罩兩點上執行不力。

因口罩而引發理髮師大罷工

1934年,全國推行「新生活運動」。在這一背景下,南京、無錫、蘇州等地都進一步明確要求理髮師在工作時一律戴上口罩,以防傳染病的傳播。南京衛生事務所還特地從上海訂購了一千餘枚口罩,分送每家理髮店一枚,其餘口罩由各店自備,且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但是,這一舉措在實際推行中並不順利。

1940年上海「南京理髮公司」內景

《新興粵曲集》1940年第1期

1936年2月蘇州地方當局重申前一年的禁令,並要求2月1日起所有理髮店從業者必須佩戴口罩,但是效果依然不佳。

時人評論說,戴上口罩對理髮師本身並沒有什麼損害,反而顯得高尚和美觀,不能因為不願意戴就將之與狗所戴的嘴罩相類比;且針對蘇州地方理髮業執行不力的情況,該評論人諷刺道,「言者諍諍,聽者藐藐,現在二月將過,蘇州的理髮匠,嘴上依舊空悠悠,教你罰不勝罰,……」

靈修:《蘇州理髮匠的口罩》

《金剛鑽》1936年2月28日第2版

到了1936年,上海衛生局加強了取締工作,雖然一些理髮店購置了口罩,但大多束之高閣,備而不用,大多是一些規模大的理髮店的理髮師才注意佩戴。「意美法良」的政策出臺後,如何推進有效治理,成為彼時上海衛生局和社會各界討論的議題。1937年8月1日,還未受到日軍侵擾的廣州,也施行了理髮師佩戴口罩的措施。而在江西九江地方,推行佩戴口罩的舉措引起了理髮業組織的罷工,主要的理由是:時值夏季,理髮師們戴上口罩多有不便。

當年有不少街邊剃頭攤,衛生管理難度很大

彼時,各地推行理髮師工作時戴口罩的要求,亦是從公共衛生防治傳染病的角度出發的,且對理髮師和顧客都有益處,並不存在對此行業從業者的特意苛求。不過,面對此項舉措難以實施的境況,時評既有對理髮師不戴口罩的批評,也有論者認為不必專門對理髮師做出如此嚴厲的要求。「抗戰」結束後,各地為了避免白喉、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還是重申了關於理髮師佩戴口罩的政策要求。

據上海市檔案館所藏檔案,因《新聞報》指出理髮師戴口罩執行不力,1946年2月上海市衛生局與警察局又就此問題有公函往來。可見,公眾輿論對理髮店衛生狀況特別是戴口罩問題的關注,也反過來促使行政機關加強了相關管理。

1946年,上海市衛生局

就理髮師戴口罩執行不力的問題,

致函上海市警察局

(上海市檔案館藏)

回過頭來看這一段有關「理髮店衛生問題」的往事,不外乎是走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老路。近代醫界人士對理髮店清潔和公共衛生之間的關係多有討論,在此基礎上,地方衛生管理部門出於防治傳染病的需求,針對理髮業的特殊性,加強了對該行業衛生清潔狀況的監督,特別是要求理髮師從業時佩戴口罩。而在上海率先出臺相關管理規則後,其他地區也相繼推行,對提升公共衛生有很大的助力,但卻並沒有完全改善整個理髮業的衛生狀況。特別是在理髮店由於資金和設備的差別分為不同等次的情況下,一些條件差些的理髮店的衛生就很成問題。

而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也出臺了類似的管理規則,要求理髮店及浴室等公共場所注重衛生問題。在當下全民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梳理這一段與理髮店衛生問題相關的往事,或許也能給予我們一些持續加強防疫意識的啟示。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

理髮師和顧客都戴上了口罩

編輯:陸聞天

排版:王冰倩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梁,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這裡是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微信平臺。

原標題:《理髮記憶:戴不戴口罩?對於八九十年前的"TONY老師"來說,是一個頭大的問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開學以後戴不戴口罩的問題
    關於佩戴口罩問題,明確秋季開學後中小學生應隨身備用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一個習慣的形成大約是21天,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習慣就是戴口罩。成年人都知道戴口罩是應對今年疫情的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措施,但對於小孩子來說,由於家長的特殊呵護,出門戴口罩已成常態。
  • 美國人為何反感戴口罩?100年前在美國不戴口罩,可能會挨槍子
    對於傳染病也是一樣,全世界迄今為止,能夠達成的共識,就是認為「阻斷傳染源」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辦法。在費城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時候,他們開始採取強制隔離措施,禁止大型集會和娛樂活動,強制美國公民戴口罩。紅十會首先發聲,向社會、向美國民眾倡導。
  • 「得流感戴口罩」寫入地方立法,但不戴口罩會被罰款嗎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國內20多個省市制定了當地的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但沒有明確寫入「得流感戴口罩」的條款。事實上,得了呼吸道傳染病自覺戴上口罩,已成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公民習慣,在國內也已被公共政策所提倡。根據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府規則,當時的北平市的理髮匠在服務時均須戴口罩。
  • 學生開學後戴不戴口罩,誰說了算?戴口罩難,摘口罩也難?糾結
    3月1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在中、低風險地區,像校園內的教室、圖書館、宿舍、食堂以及公交車、計程車、地鐵等公共設施等屬於人員密集區,為安全起見,建議師生戴上口罩其實我覺得戴不戴口罩這種判斷,各個地方應該根據當地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疫情防控情況,由專業人員去做判斷!而不能讓學校家長甚至是孩子去做判斷!
  • 76年前,南陽人就戴口罩防病了
    一本泛黃的民國時期中學生日記裡,記錄了76年前傳染病流行時,一所學校的學生被要求戴上口罩的事兒。在學生們的影響下,宛城民眾從最初的「茫然大笑」到「拘泥亦成自然」,最後也戴上了口罩防病。疾病流行,中學生被要求戴口罩發生在76年前的這件往事,被當時一名蔣姓中學生詳細記錄在其日記中。蔣姓中學生日記是皇糧國稅博物館近日徵集地方區域社會生活文獻史料時,自南陽民間徵得。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就是因為它和其他的疾病混合到一起,有的人症狀很明顯,它是流感排除了,有的人又排除不了,就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今年冬季防控疫情我們心裡有底嗎?高福:我們心裡有底知道它是什麼病毒,我們也有心裡沒底的事,就是如果民眾的依從性不是很好。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家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人摘下了口罩甚至出入公共場所也不佩戴口罩放鬆了警惕
  • 全球戰疫·連線|慕尼黑日記:戴不戴口罩,這是個問題
    地鐵裡依然滿座,需要有人站著,依然沒人戴口罩,我也沒戴。不過在地鐵站臺上終於見到一個戴口罩的老外。到了公司寒暄幾句,心直口快的義大利門衛說:「早上地鐵裡我跟媽媽講電話,剛說個buongiorno(義大利語問候),對面兩個老人當著我的面拿出口罩戴上。我一下子炸了,指著他們說:『我比你們健康著呢!看看誰能活過這場瘟疫。』」
  • 法媒文章:戴不戴口罩,已成一項政治信息
    原標題:法媒文章:戴不戴口罩,已成一項政治信息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法國《巴黎人報》網站7月11日發表題為《戴不戴口罩,一個傳遞主張的政治信息》的文章稱,對於一國領導人來說,戴口罩意味著他們重視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
  • 一個口罩戴幾天,很可能等於沒戴
    在這些確診者中,不少人參加婚禮當天沒有戴口罩,也有人自稱戴了口罩。「口罩使用時間過長,佩戴方法不對,都有可能導致防護失效。」今日,湖南省胸科醫院院感科主任黃希提醒,戴口罩,常通風,勤洗手,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依然是最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但在落實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
  • 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
    最新消息: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番禺區:幼兒園落實吃飯運動睡覺不戴口罩」   對於老師來說,上課必須大聲說話才能夠保證全班同學聽到,但是就是在以往正常上課期間大聲講課都是一個比較耗費體力的活動,那麼戴著口罩大聲講一節課就差不多頂得上,以前正常情況下講兩節課了,呼吸不暢導致體力消耗翻倍,這無疑嚴重加大了教師的勞動量。
  • 這樣給寶寶戴口罩等於沒戴!關於寶寶戴口罩的知識,家長一定要知道!
    佩戴口罩一般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封閉性,二是舒適性。對於寶寶來講,封閉性和舒適性的問題很難把控。 特別是對於還不會表達的小月齡寶寶,佩戴口罩不僅不易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態,口罩遮擋還會致使孩子呼吸不暢和不適,甚至可能發生窒息風險。
  • Aug.24 2020 不戴口罩的美國人在想什麼
    不管醫學專家苦口婆心的勸告,或旁人腹誹責難的目光,總有人不願意乖乖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罩起來。這些堅決不戴口罩的美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有些人聽信陰謀論,覺得疫情無中生有;也有人根據身邊情況,認為真正的疫情沒有媒體報導中嚴重;但大多數人的理由很堂皇——他們不反對戴口罩,但反對政府強制幹預個人自由。
  • 戴了不舒服,不戴又不安全,哈哈哈哈哈這就是我們戴口罩的感覺!
    戴了不舒服不戴又不安全..>有次下午拿外賣忘戴口罩電梯門一開裡面的人非常一致的往後退了一步那一次的電梯,格外寬敞@吃水果的大妖怪對不起,畫面感都出來了我勸你最好跟保安解釋下不然人家會好幾天都不放心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夢到不下三次沒戴口罩出門每次都慌的一批有一次夢到沒戴口罩坐公交去動物園
  • 女議員戴口罩被逐,有人更願意選塑料套,歐洲人為什麼不戴口罩?
    歐洲目前已經是繼東亞三國和伊朗之後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但不同於人人全副武裝的形象,在歐洲各國街頭卻始終難覓佩戴口罩的行人。歐洲人對於佩戴口罩究竟有多麼牴觸?「不摘掉就出去!」口罩戴或者不戴,這是一個問題!幾位在義大利馬爾凱國際中文學校的華僑表示,「我戴了口罩,許多義大利人覺得我有病,遠遠地躲著我;不戴口罩,我又擔心受感染。這是我最糾結最苦惱的,也是我身邊許多華人進退兩難的問題所在。」
  • 戴口罩運動對身體有害嗎 哪些人不適合戴口罩運動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一個話題一直在運動健身圈甚至是科學界爭論不休,那就是「運動時戴口罩到底危險不危險」。  近日,《紐約時報》就援引了歐美科學界的兩份權威實驗結論,試圖為「戴口罩運動」證明它的清白——戴口罩運動並不會直接造成心率、呼吸頻率的明顯變化。
  • 寶寶能不能戴口罩?應該如何戴?
    寶寶能不能戴口罩?應該如何戴?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兩側不留有褶皺,罩住鼻子、嘴巴及下巴。兒童戴口罩要注意什麼一、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大小的兒童專用口罩。通常1歲以下小兒不適合戴口罩,有缺氧風險。
  • 孩子多大可以戴口罩?給孩子戴口罩,可沒想像中簡單!
    但小編想說,在這個特殊時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N95口罩。對於小寶寶來說,你認為最好的防護,反而有害!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兒童口罩的那些事兒。01哪些孩子不要戴口罩?下面這張圖,看得小編膽戰心驚。這麼小的嬰兒,戴著口罩,遮住了眼睛,這父母心太大了。雖然在這個特殊時期,總想著給孩子做好防護,但1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不適合戴口罩!為什麼「口罩令」明確提出1歲嬰幼兒不要戴口罩?我們知道,肺對新鮮空氣是有要求的,過高的防護代表過低的空氣通過率。
  • 口罩一定不能摘,必須戴,必須戴,必須戴!
    這裡不但說三遍,而且還用了「三個必須」和一個「一定」,這麼用詞,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強調戴口罩的重要性,就是再次強調要戴好口罩。隨著全國疫情的好轉,很多低風險地區,尤其是多日連續未發生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的地區,對常態化的疫情防控有些鬆懈,突出表現就是戴口罩問題,特別是公共場合,不像疫情當初那樣緊迫了。當時口罩那麼緊張,搶口罩也要戴。
  • 咬文嚼字:「戴」口罩與「帶」口罩
    口罩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功不可沒!除了吃飯睡覺,便是罩不離口了。而在這段時間,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正確書寫「戴」口罩,但有時也會看到一些大街小巷、社區鄉村約指示牌、警示牌寫成「帶「口罩,這二種表述:戴口罩,或帶口罩。到底應該是「戴」口罩還是「帶」口罩呢?還是兩者都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