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度」十三講」第九講: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促進...

2020-12-15 央廣網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它由13個部分組成。這13個部分如何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獨有的「中國制度」?「中國制度」有著怎樣的優勢和特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中國制度」十三講》,邀請權威專家解讀「中國制度」。第九講: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主講人: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吳舜澤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吳舜澤指出,在十九大後,再次重申這個論述,是因為「環境就是民生」,在這個過程中,生態環境的基礎性地位正在不斷強化。

吳舜澤:核心意思講的是生態環保的根本性地位,這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一個基礎性地位。過去我們講是徵服自然,叫人定勝天,(現在)調整人和自然關係、人和自然和諧,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環境不能作為低價的生產要素被忽視,也不能僅僅像有些地方說的,把它作為支撐發展的一個承載條件,實際上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一個稀缺資產,要高標準去保護,而且優質生態產品是發展的有機內涵,加強生態環保工作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這個我們出臺了比如自然資源負債表、離任審計、主體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總量控制的一些制度。我們的意識和理念,通過制度就得到一個改變。

而在四中全會《決定》中同時強調的,「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途徑。吳舜澤說,在調整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也進一步理順。

吳舜澤: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制度裡面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它不是對立的,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改善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創造價值。這句話,要多次講,主要是因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型,不是一時一地、一朝一夕就能夠簡單地去解決,更不是敲鑼打鼓就能解決了,所以他這要反覆講,要讓他知行合一。

《決定》明確,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吳舜澤說,創新的將上述四個領域的制度體系統籌考慮,更有利於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吳舜澤:這次決定把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態保護修複製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4個方面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實際上是環環相扣的一個制度體系,這種提法是第一次,是一種理論突破。我們此前有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包括深改組此前審議通過了大概40多個生態文明單項制度。所以這次決定最主要的,不在單項的制度的突破,是在制度的體系化,集成高效,協同增效。

而這些統籌考慮形成的制度鏈、政策簇也進一步指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心已經從汙染防治為主轉變為汙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吳舜澤認為,這對今後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吳舜澤:你比如說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重在是最嚴格,必須要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來保護生態環境,解決工業文明帶來的外部性的問題。那麼汙染物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放錯了或者浪費掉的資源。所以要源頭防治的話,就必須要資源的高效利用。那麼生態保護,我們經常講是一體兩面,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本身我們叫協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所以這兩者關係更密切。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實際上是過去生態文明建設或者生態環保工作的問題所在,也是未來著力點,責任制度收尾兜底,體現了對其他三個方面的制度的統籌促進作用。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會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決定》中特別明確,要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在吳舜澤看來,這些制度的背後,是生態環境的制度體系正在不斷被重構,在這裡面,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我國生態文明不斷探索,實踐的保障。

吳舜澤:我們經常在講中國之治的密碼是什麼?制度就很重要,生態環保尤其(是這樣),過去的生態環保制度幾乎在十八大這五年來基本被重構了。其中重構著力最多的是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過去環保法或者其他的制度大多數對排汙者起作用,但是這些年開展中央環保督察,進行量化考核,責任終身追究這一系列制度,按照考責、履責、追責這個環節,層層相靠的把這個鏈條建立起來。我們為什麼這些年環保的工作在國際上變為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主要也是制度起到很多作用。難以想像我們這麼去採用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方式去搞環保工作,這是我們取得工作的成效的一個關鍵。所以生態文明這個詞過去國際上不能理解,但現在是比較流行的英文詞,這就是我們的一個中國智慧、中國貢獻的一個體現。

此前環保工作中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舉措也寫入《決定》中,如「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而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則包括了「主體功能區制度」、「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等十餘項。吳舜澤認為,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將進一步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須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從而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

吳舜澤:我們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在四中全會的表述裡,任務還是比較重的,要讓制度來重構重塑我們治理體系的方方面面,把我們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行動方式、生活方式整個全部調過來,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全民參與,形成一種社會共治的一個體系。這次專門提出要增加我們的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要通過法制的、技術的、經濟的、標準的、政策的各種手段,來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程度進一步提高。體制是管最基本的事情,體制一變,一定會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起到一個比較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派生的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的主體性制度,具體講就是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之上的關於法律法治、行政管理、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生態文明、「一國兩制」、對外事務、黨和國家監督等方面的主體性制度。
  • 「中國制度十三講」第十二講: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它由13個部分組成。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好抓實。  下面,我代表中央政治局,就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講幾點意見。
  •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深入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書。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讀《中國制度面對面》
    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特別感興趣。這一章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科學內涵、實踐要求等各方面的全面透徹解讀,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科學方法論的系統闡釋,令人印象深刻,讀後深受啟發。理念與制度相成。
  • ...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章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
  •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三重維度 宣講家網評論
    一、是什麼: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科學內涵《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統領性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方向和規律,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對於更好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也為推進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 「理論學習」習近平論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
    古人說:「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
  • 潘家華:生態文明制度不是要禁止利用資源
    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發揮思政課教師的創造性,讓他們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堅持緊緊貼近時代變化、緊緊貼近學生個性特點、緊緊貼近學生全面發展,善於將提綱挈領的教材體系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體系,進而將教學體系轉化為入腦入心的價值體系,既滿足學生的共性需求和期待,又重視學生的個性需求和期待,努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體系定位與完善路徑
    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六大配套方案之一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下文簡稱為《方案》)於2015年年底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雛形得以建立。2015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中進一步明確了「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 關鍵字記牢"十三個堅持和完善"
    昨天發布的《關鍵字記憶法記牢"十三個堅持和完善"》激起了眾多網友的學習興致,他們對所選的關鍵字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KFC參考這些意見修改打磨後,今天重新發布出來(不要嫌棄我重發!)。一、記憶十三個堅持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統地梳理了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這體現為十三個堅持,未來則是繼續堅持和完善這十三個堅持。為了記牢這十三個堅持,KFC用關鍵字法強化記憶:即從每個「堅持」中抽一個關鍵字當做鉤子(hook), 然後反覆朗誦這個鉤子組成的「對偶句」。具體如下(黑體字為關鍵字)。
  • 專家學者建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任沁沁)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推進位度建設的重點領域,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是立良法、促善治的應有之義。日前舉行的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專家學者深入研討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與路徑,並就新時代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提出建議。
  • 【微宣在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科學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對此,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深化理解。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8)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堅持並不斷完善政治制度和相關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鞏固、完善和發展了能夠切實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 中國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所在
    這些顯著優勢蘊含著新中國70多年來國家治理的豐富歷史內涵和寶貴經驗,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促進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制度密碼。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動力支撐和活力之源改革創新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 健全完善「六大制度體系」全面推動公安黨建融合發展
    ●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統一,進一步建立完善黨的領導、思想教育、組織保障、政治能力訓練、政治生態涵養、服務人民的價值評判六大制度體系  ●確保政治方向堅定正確、政治品格絕對忠誠、政治功能逐漸增強、政治本領逐步提高、政治生態風清氣正、政治根基堅穩篤實
  •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關於《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我就《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2020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章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