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建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

2020-12-20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任沁沁)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推進位度建設的重點領域,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是立良法、促善治的應有之義。日前舉行的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專家學者深入研討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與路徑,並就新時代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提出建議。

專家指出,進入新時代,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源性、結構性和趨勢性壓力總體尚未緩解,未來一段時間是生態環境制度的改革期、完善期、發展期,對立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專家分析認為,部分環境立法存在空白、一些現有規定相對滯後,需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調整完善。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必須樹立系統思維,緊密跟蹤生態環境領域的制度改革和實踐創新,研究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建議將相關生態環境法律規範編纂成統一的綜合性法典。

「目前,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的依據少、裁判的規則少。」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認為,生態文明法治需要有體系化、整體性的法律規範,要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反映時代特點,對現有法律進行有機調整,並進行適度創新。

目前,專家學者對編纂生態環境領域的綜合性法典進行了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竺效建議,要研究境外環境立法體系化、法典化的經驗,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體系提供參考。

此論壇由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完)

相關焦點

  • 首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已完成專家呼籲適時啟動生態環境...
    多位參加「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的法學家及環境保護領域專家給出了一個答案——生態環境。  12月12日,由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生態環境部支持的論壇在京召開。《法治日報》記者從論壇了解到,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生態環境法典編纂進行研究,歷時兩年多,現已完成我國第一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
  •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體系定位與完善路徑
    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六大配套方案之一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下文簡稱為《方案》)於2015年年底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雛形得以建立。2015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中進一步明確了「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 完善評價制度 營造良好學術生態
    準確理解學術生態的蘊涵「生態」是生物學專業術語,指的是生物在自然環境下的生存狀態。隨著學科交叉與融合,「生態」這一概念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也得以廣泛使用。「學術生態」即指學者、學術單位或研究機構、學術共同體等主體的生存狀態,既包括不同學術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又包括了學術主體與學術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
  • 生態環境保護重在法律制度落實
    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抓嚴管有目共睹,「土十條」「水十條」「大氣十條」等一批環境保護措施出臺,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接連修訂,構建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    圍繞生態保護,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了「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 報告建議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新華社)
    執法部門、司法機關要嚴格落實法律職責,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重處汙染違法犯罪行為,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這樣建議。
  • 報告建議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新華
    執法部門、司法機關要嚴格落實法律職責,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重處汙染違法犯罪行為,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這樣建議。
  • 力求解決我國環境法制碎片化問題 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完成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在日前舉辦的「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共7編1023條的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亮相。專家建議稿包括總則編、汙染防治編、自然生態保護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編、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編、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綜合利用編、應對氣侯變化編,由社會智庫——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組織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大學4所高校的著名環境法學研究者及其團隊編纂。
  •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落實...
    隨著近年來一系列重要改革任務和重點改革專項措施的相繼實施,我市進一步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伐,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制度建設,在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及實施環保稅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為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釋放了政策紅利,增添了強大動力。
  • 《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恰逢其時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說,「綠色民法典,為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日前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辦。論壇雲集各方嘉賓,有來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的專家,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教授學者。同時,開設了騰訊會議在線直播。大家熱議的主題只有一個——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
  • 天津大學法學院召開「編纂生態環境法典 完善生態環境法制」學生論壇
    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生態環境立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路徑,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舉措。本次論壇,旨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集思廣益,引導全社會重視生態環境法的法典化,不斷推動完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各位出席論壇的學生代表圍繞論壇主題,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 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 北海合浦縣調整組建生態環境...
    為加強北海市合浦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合浦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合浦縣環境保護委員會」更名為「合浦縣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對合浦縣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部分成員單位及其職能進行調整,並於2020年
  • 生態環境法典草案首部專家建議稿近日完成
    本報訊 記者張紅兵 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生態環境法典編纂進行研究,歷時兩年多,現已圓滿完成我國第一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生態環境立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路徑,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舉措。
  • 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
    與此同時,委員們也具體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的意見建議。  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  分組審議中,多位委員針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提出了完善意見。  草案第五十八條規定,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對象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誠信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信用信息範圍,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
    二是加快綠色發展立法步伐,制定了實施節約能源法辦法、綠色建築發展等法規,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將綠色可持續發展融入節能生產生活全過程,倡導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減少不合理能源消費,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綠色發展。
  • 「「中國制度」十三講」第九講: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促進...
    這13個部分如何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獨有的「中國制度」?「中國制度」有著怎樣的優勢和特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中國制度」十三講》,邀請權威專家解讀「中國制度」。第九講: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佛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專家評審會
    為凝結專家智慧高質量編制好佛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下簡稱規劃),12月10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十四五」規劃專家評審會。來自原省環境保護廳總工程師陳銑成、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省社會科學院、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參會評審。
  • 我國環境法律制度和環境保護若干問題
    三、對策建議    基於對環境問題成因的上述分析,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政府責任,健全約束和規範政府環境行為的法律制度    環境問題是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又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解決,但環境問題不會自行解決。
  • 天水市環境保護局關於印發天水市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
    天環發〔2018〕346號  各縣區環保局、開發區環保分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 監管執法的意見》和省環保廳《關於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實施方案》要求,為進一步加強有關工作,我局制定了《天水市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生態文明觀的法律表達: 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
    以前述環境法學的新法理為理論依據,本書認為可以在借鑑生物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等生態學概念的基礎上,從法律種群(環境法的某一法律制度,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法律群落(環境法某一領域的制度體系,如汙染防治的法律制度體系)、法律系統(作為部門法的環境法的法律體系,其亞部門法為汙染防治法、自然資源法和生態保育法等)、法律圈(由環境法和憲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經濟法、